<p><b style="font-size: 18px;"> 这里说的三友不是指三个盆友,而是指三种角色的盆友一一战友、球友、旅友组成的十多人的小小队伍,欢欢喜喜、热热闹闹、说说笑笑自驾穿行在皖南的山水田园之间。</b></p><p><b style="font-size: 18px;"> 已记不清来过多少次皖南了,小二十次大概是有的,每次到来,无论是故地重游还是新鲜首游,总是流连忘返情有所系,从未感到过腻烦和厌倦。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角,而是许多人的共识。从心理层面说来,皖南真的拥有大海般的容积,能够装进无尽的快乐与烦愁。</b></p><p><b style="font-size: 18px;"> 你想雄阔心扉吗?那么登黄山上九华,云卷云舒日出日落,包你胸襟飞扬水起风生;你想小资装B吗?那么进宏村去南屏,白墙黛瓦石桥亭榭,包你艺趣跳跃想歌想诗;你想短暂小隐吗?那么住石潭歇阳产,蝉鸣蛙叫清风明月,包你忘却楼丛返朴归真……</b></p><p><b style="font-size: 18px;"> 这些景点,只是皖南众多景点中的零头,如果想把皖南四季美色瞅个大概齐,那时间那精力那装备,真不是一般人能接得住滴。更要命的是新挖掘出的村寨与山水还在不断延展着徽风皖韵的名录,让人欲罢不成。此次游历的几个景点中就有一个是这两年的新科一一木梨硔。</b></p><p><b style="font-size: 18px;"> 木梨硔百度上已有介绍,各自搜索即可。在此只讲一个注意事项,就是膝关节和髋关节不好的盆友要谨慎前往,因为木梨硔是坐落在山顶的古村落,车辆只可抵达半山腰,剩下的是六百多级的木阶小道,只能身体力行。</b></p><p><b style="font-size: 18px;"> 南京的中山陵台阶是三百多级,可以比照一下,如果有两倍于此的攀登能力,尽可前往。否则到了半山腰,究竟是上还是不上呢?平添纠结是不是?</b></p><p><b style="font-size: 18px;"> 此次出行还去了两个景点,也属近些年发掘修整出的去处,前往的游客不是很多。一个叫做“湖边古村落”,不太像正规地名,就在屯溪市郊的新安江边,那里有三座大照壁让人印象深刻,上面浮雕着古时徽州的山水城村与历史名人。据程姓小美女地导介绍,这三座仿古照壁为全国最大,没有之一。</b></p><p><b style="font-size: 18px;"> 看来好大喜功也未必完全是贬义,关健在于存世的长短,比如这三面崭新的大照壁,如能坚持百年以上,岂不也成了历史文化遗存。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不正是因了大石头大规制大体量大时长而成为举世经典的吗?虽然这两者不太适合类比,但道理是相通的呀!</b></p><p><b style="font-size: 18px;"> 再一个景点就是打鼓岭了,百度上也可捜,需要提醒的还是相同的注意事项,因为这里的攀爬比木梨硔更有过之。</b></p><p><b style="font-size: 18px;"> 关于皖南有个话题一直没机会说,乘这次出游分享一下,因为它与咱大篮鲸很有些关系。</b></p><p><b style="font-size: 18px;"> 南京人有句口头禅:“皖南是南京的后花园”。原来我也不时挂在嘴边,并未觉得有啥大毛病。直到一次被徽籍人士怼了一把,才意识到毛病不小。</b></p><p><b style="font-size: 18px;"> 想想也是,咱们江苏,人家安徽,两个平着辈儿的行政区,干嘛非要把人家一片奇好的地场说成是自己的后花园呢?这不是明目张胆占人家便宜吗?这种莫明其妙的优越感有点无厘头哎!</b></p><p><b style="font-size: 18px;"> 直到有一次在关注一幅民国地图的时候,好像突然悟到了一点什么。那时的南京是特别市是国之都,她把皖南视为后花园太顺理成章了,而且还是对皖南的一种抬爱褒奖不是?再细纠下去,南京可不止是一个朝代的都城哦!在这种特定时段里,“后花园”一说确实冇有大毛病。</b></p><p><b style="font-size: 18px;"> 人世间的缘起缘落就是这样,身份变了,话语的份量也就变了。南京人大概很少意识到这一点,时不时就能听到“后花园”之类的言谈,连电视媒体也不时冒泡。我觉得确实应该改改口了,至少不能当着安徽和皖南人民信口就来。</b></p><p><b style="font-size: 18px;"> 疫情的长期性已被不断证实,走到哪儿都能感觉到它并未远离。它必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我只是希望这种改变能把我们带向更加文明洁净的未来。</b></p><p><b style="font-size: 18px;"> 去过欧洲的盆友们一定都十分欣赏那里人们精致、整洁、鲜花、礼貌的日子。要知道,这样的文明也曾经历过疫情肆虐后的涅槃。十四世纪中叶的黑死病大瘟疫,让欧洲丧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整个欧洲都在死亡中战栗。他们痛定思痛,彻底摒弃了许多不洁不良的生活习俗,一步步创造了让人艳羡地美好。可能是时间过于久远,它们这次似乎有些掉以轻心了。</b></p><p><b style="font-size: 18px;"> 此次游历在乡村山间,进过数户普通农家,既使像木梨硔这样较为原生态的村落,普通人家的卫生设施也已经升级换代。许多乡村原先那种臭烘烘肮稀稀乱糟糟的现象正在整体消失。</b></p><p><b style="font-size: 18px;"> 在所有饭店或农家用歺,店家都十分习惯或理解一菜一公筷,一人一公筷的需求,并为此做好服务。不要小瞧了这点点滴滴,它意味着大的改变或已萌生。</b></p><p><b style="font-size: 18px;"> </b></p> <p>两晚三天下榻酒店,五星,因疫情而青菜萝卜价,房间大到有点无所适从</p> <p>湖边古村落的仿古大照壁</p> <p>介绍照壁上的故事</p> <p>古村落中小合影</p> <p>抵达打鼓岭停车场</p> <p>打鼓岭山脚下,统一队服合影</p> <p>打鼓岭上打鼓忙</p> <p>打鼓岭景区是沿一条山涧而建,正值雨丰,山间飞流瀑布层层叠叠,颇有意境</p> <p>小程地导,认真负责,忙前跑后,十分感谢</p> <p>山道美女行</p> <p>山道有倩影</p> <p>领导夫妇</p> <p>首长夫妇</p> <p>帅锅美媚</p> <p>戏水瀑下</p> <p>登向木梨硔</p> <p>木梨硔到了</p> <p>原生态村落</p> <p>估计晒秋季节来这里比较好</p> <p>网红打卡点</p> <p>小美女地导很有些功夫</p> <p>吃瓜是有故事滴,出现两种意见,一是认为西瓜挑上来不容易,我们还是帮人家省省吧;一是认为瓜挑上来就是要挣钱滴,应帮忙消费,村民才能增加收入,结果,大快朵颐,做点贡献</p> <p>这几位不上山,来到河谷水边也没闲着</p> <p>老街掠影</p> <p>离别时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