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南渡北归》是首部描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级知识分子命运的史诗巨著。它描写了北大,清华,南开等优秀中华儿女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尔后再回归的一段历史,其中涉及人物包括了中国20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我看完了第一部《南渡》。让我们来看看这部书中最重要的人物吧——</p> <p> 现在来介绍一下我印象最深的几位。先从梁启超说起吧,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主角,是清华园四大导师之一,我们经常吟咏诵读的《少年中国说》就出自梁任公的妙笔,那激昂的文字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 。 他有9个子女,各个成才。其中梁思成,儿媳林徽因我们熟悉的(这本书对他们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情感纠葛也有一些介绍)。还有著名的考古学家梁思永也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也是在梁启超的“要学习有用的科学”的教导下,学习了我国当时还一片空白的考古专业。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殷墟第四次发掘过程中,确认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代文化的叠压关习。考古工作非常辛苦,殷墟的四次考古发掘工程浩大,他不仅负责组织工作还亲力亲为,终于积劳成疾,50岁就去世了。</p> <p> 不仅如此,梁启超的德行更是让人永远敬仰。据说在他晚年的时候患了严重的肾病,当时西方医疗技术刚刚被引入中国,北京协和医院举全院之力去医治梁启超的病,但是因为医疗人员的疏忽,居然把梁启超的健康的肾脏割掉了,造成了重大的医疗事故。也因此梁启超50多岁就去世了。当医疗事故发生之后,他的学生好友都强烈要求状告法院要求院方负责,但是梁启超考虑到西医技术刚刚引入中国,为了这种先进的医学在中国落地生根,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人民,他不但没有责备,还登报帮着医院脱离责任。梁启超的这种仁者风范,民族之义让人永远敬佩!</p> <p> 王国维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学大师清朝遗老,人们曾用学界泰斗、旷世奇才、横空出世,这些词语来形容他。有一句话这样说“不观王国维之学问,不知大师之大高山之高也。”王国维对殷墟甲骨文与传世金文的研究,敲开了殷商王朝的大门,使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一下子向前延续了近1000年。</p><p> 现如今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流传非常广泛: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p><p>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p><p>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p><p>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p><p> 这是王国维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刻反思,并作出了核心的概括,是伟人的成功共同的内在逻辑,而这种逻辑正在晏殊的、欧阳修的、辛稼轩的三首词三句话中。</p> <p> 第三位傅斯年,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游行队伍总指挥,著名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当时有人说北京大学校长是蒋梦麟,而推动北大盛世出现的却是胡适、傅斯年,尤其是傅斯年。在两位努力下,有请到了当时最著名的群贤大儒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等,缔造了北大的一段学术神话。</p><p> 蔡元培为中央研究院院长时,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任所长。傅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门,留学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学问广博,又有学术领导才能,任所长21年。研究所分历史组,语言组,考古组(李济,梁思永),民族组,傅斯年把全国许多著名学者的研究力量集中在一起了,做出了垂千古的贡献。我们对这位当时叱咤风云,才华横溢,具有时代助推作用的活动家,并不熟知,因他后来去了台湾。现在台湾大学的“傅园、傅钟”就缘起傅斯年。</p> <p> 《南渡北归》中,作者岳南对这些知识分子大贤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和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解释,读后令人豁然开朗,又不胜唏嘘,扼腕感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