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p><p> 这是著名诗人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脍炙人口的一句。</p> <p> 我猜测,那么会写诗的海子,应该是读过唐代诗人罗隐的《自遣》的:“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p><p> 只四句,一个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一个栏杆拍遍的性情中人,便跃然纸上、呼之欲出。</p><p> 罗隐故作洒脱地说,人啊,过一天少一天,那老子今天,就得过且过,只要尽情快乐。</p><p> 明天的事情,还没有来到呢,管那么多干嘛?</p><p> 若干年后的海子,合上书本,指着唐朝的罗隐,提醒说:“罗老先生,您老人家今天姑且好好地醉上一回!从明天起,我们一起,关心粮食和蔬菜。”</p><p> 一句现代诗,与一首古诗,便巧妙地、毫无罅隙地,开始隔空相望、惺惺相惜起来,而且,古今组合起来,还是那么的浑然天成。</p> <p> 我不是诗人,我只是一个饮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而已。</p><p> 于是,我一直俗不可耐地关心粮食和蔬菜。</p><p>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p><p> 《朱子家训》里的这句话,一直让我对粮食心存敬畏。</p><p> 可以说,有着农民烙印的我,一直不敢浪费粮食。</p><p> 因为,我知道,从一粒种子,到一抔粮食,里面灌溉了多少的心血和汗水,还播种了多少虔诚的祷告和脊梁的曲伸。</p><p> 只有最无限接近粮食根部的人,才最明白其中的艰难困苦。</p> <p> 历史上,多少的反抗、斗争、战乱、起义,甚至背叛,都是因为粮食。</p><p> 多少的背井离乡,多少的逃荒要饭,都是因为粮食。</p><p> 就连那么多次的人口迁徙,都是因为粮食。</p><p> 只有粮食,才是人活下去的热量来源。</p><p> 也只有活下去,才是一切热情的可能起源,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p> 毕竟,人不是知了,不能餐风露宿。</p> <p> 我不能忘记,在麦地里,曾经鞠躬如镰,跟我的父母、跟我的兄弟姐妹、跟我的父老乡亲一起,挥汗如雨,不顾芒刺扎进肌肤,把土地里长出的希望,一把把搂在怀里。</p><p> 我不能忘记,在打谷场上,像牛一样,拉着沉重的石轱辘,踩着麦秸的金黄,一圈一圈,用肩膀上此起彼伏的水泡,作为奏响的礼炮,迎接着每一粒粮食的诞生。</p><p> 我不能忘记,我们曾经把最好的、最干燥的、最饱满的粮食,心无旁骛地交给了一个叫做“公粮”的地方。</p><p> 我不能忘记,我们曾经用南瓜、冬瓜、西瓜、北瓜,用红薯、用窝窝头、用山药蛋,用土地上一切可能裹腹的植物,挺过了饥肠辘辘的岁月。</p><p> 所以,我害怕饥饿,我恐惧饥饿。</p><p> 所以,我珍惜粮食。</p><p> 我从不挑三拣四,我从不挑肥拣瘦,我坚持把碗里的饭菜,尽可能地吃完。</p><p> 父亲训诫我,糟蹋粮食就是犯罪。</p><p> 我从来不想做罪犯,不想受到来自泥土的审判和谴责。</p> <p> 人,吃饱了,绝对不能忘本。</p><p> 得意忘形的时候,最容易滑倒。</p><p> 所以,我们要学会晴天带伞,要学会饱带干粮,不要忘记,肚子撑得圆滚滚的时候,还有一种饥饿,叫做前胸贴着后背。</p><p> 唐朝诗人李商隐在他的《咏史》里这样写:“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p><p>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里也谆谆告诫他儿子诸葛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p><p> 曾经那么多的朝代,莫不是酒池肉林之后,瞬间盛极而衰。</p><p> 诸葛亮与李商隐,智者与诗人,龙凤翘楚,早就看得明明白白的了,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如此告诫后人。</p> <p> 我不是左右沙发,不能左右别人,也从来不想左右别人。</p> <p> 但是,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p> <p> 毕竟,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饥饿的人。</p> <p> 毕竟,还有那么多的土地,真的已经,再也长不出粮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