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从杜布罗夫尼克出发不久,第三次通过克波两国的海关,进入波黑的涅姆,开始短暂的波黑之旅。</p><p> 波黑,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简称,这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面积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00多万的国家。从历史上看,这一地区仅在12至15世纪出现过波斯尼亚公国,其后成为多国属地,直到1992年从原南联盟脱离,由其加盟共和国再次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p><p> 对波黑的了解,更多来自书本和当年的波黑战争,这场战争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目前,波黑依然是欧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如今来到这个多山的国家,走马观花地看看它的变化,了解它的风土人情和风光,算是一个小小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涅姆物价低廉,风光旖旎。于是夫人晚上出门溜达,却与同伴走散,手机无电,找不到酒店,于是波黑警察开车挨着当地酒店询问,送回住宿地。波黑人的友好和素质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b>莫斯塔尔老城</b></p><p class="ql-block"> 莫斯塔尔是到波黑的第二站。这个城市是黑塞哥维那地区地区最大的城市,建于15世纪。因内雷特瓦河流经,被称为“内雷特瓦河之城”,是波黑乃至整个前南地区最炎热的城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莫斯塔尔老城不大,主要街道在莫斯塔尔老桥两侧,狭窄、喧哗,商铺、酒吧、餐厅、特色小商品店林立。</p> <p class="ql-block"> 内雷特瓦河把这座具有16世纪波斯尼亚古朴风情和艺术风格的古城一分为二,形成分别以克族和穆族为主的社区,并通过那座有400多年历史老桥相连。</p> <p> 在32度的高温下,顶着明晃晃的阳光,老城仍被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挤得水泄不通,丝毫不亚于周末的洪崖洞。</p> <p class="ql-block"> 莫斯塔尔老桥是莫斯塔尔最经典的景观。这座矗立在内雷特瓦河上,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石拱桥,建于1566年,毁于波黑内战,2004年重建。石拱桥是16世纪波斯尼亚艺术风格和古朴风情的经典体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老桥上的游客更是多如过江之鲫,令人颇为吃惊。总不至于仅仅因为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或者有人作跳水表演吧? <p class="ql-block"> 波黑内战时期,塞族为一方,穆克联军为一方。但在莫斯塔尔,穆克两族却大打出手,老桥也被破坏。如今战争过去20多年,这里也成了旅游胜地,但波黑却成了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伤害是巨大的。</p> <p class="ql-block"> 战争毕竟已经过去,站在老桥上,可以看到河流两岸高耸的天主教塔楼和伊斯兰宣礼塔默默相对,民族与宗教的和谐共处才是这个古老城市的未来。</p> 老城并非永远人流如潮,午后阳光,树影婆娑,石路深巷,纵横交错,漫步于此,会让人迷失于古波斯尼亚风韵中。 坐在内雷特瓦河畔,品尝典型的波黑午餐,眺望河边的游人,感受莫斯塔尔给予的别样美好。 <b>萨拉热窝</b><br> 这是我们波黑行的第三站。作为首都,萨拉热窝是波黑最大的城市,位于萨瓦河支流博亚纳河上游,是一座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古城。 萨拉热窝是名城,这座有着【欧洲耶路撒冷】美誉的城市就像一处文化与宗教的大熔炉,但在上世纪90年代,这座熔炉却成为了巴尔干的火药桶。在经历了残酷的内战后,现今的萨拉热窝多种文化与宗教也能和睦共处。 在这个城市,往往短短的一条街上就坐落着清真寺、天主教堂、东正教堂,这么近距离看完不同宗教建筑,是萨拉热窝的特色,也是当时社会对宗教开放包容态度的见证。经过那场战争后,这种包容还能持续吗? <div> 萨拉热窝老城区叫做巴什察尔西亚,是这座城市历史的缩影。这里的建筑土耳其风格明显,至今保留着500年前的风貌,凸显当年奥斯曼帝国的影响。黄金时代的巴什察尔西亚仅商铺具有上万个,如今昔日的土耳其市场依然游人如织。附近的咖啡馆、清真寺、木制喷泉小楼也早就成为了萨拉热窝的地标。</div><div><br></div> 老城区街道狭窄而喧哗,街道多以铜匠、锁匠、鞋匠、裁缝等命名,炙热热的阳光下,街边色彩斑斓的小物件琳琅满目,街道上人头攒动。 萨拉热窝大清真寺位于老城中心地带,建于1531年,内战中曾受损,后重建,是波黑最大的伊斯兰宗教中心和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也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取景最多的地方。<br> <div><b><br></b></div> <div> 离大清真寺几步之遥就是波黑最大的天主教堂,建于1889年,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圣心天主教座堂。教堂门前有一片红色血迹设计,据说是因当年战争留下的血迹无法清理干净而改成这样,让人们不忘历史、时刻警醒。</div> 在庄严肃穆的天主教堂旁聚集着众多咖啡座,当地人只要一壶咖啡就能百无聊赖地打发下午时光,而不远处是高耸的宣礼塔,阿拉伯水烟馆点缀其间,烤肉的香气飘荡在拥挤的石板道上,烟雾缭绕。 <br><div> 波澜不惊的米莉亚茨河从老城的边缘流过,拉丁桥就静静地横卧在河上。这座在岁月变迁中毫不起眼的小桥见证了萨拉热窝的兴衰,也听闻了战争岁月时的炮火。1914年,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夫妇巡视时,在这里被塞族青年刺杀,从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这座小桥成为了世界历史舞台的中心。</div> <div> 萨拉热窝市政厅与拉丁桥一路之隔,建于1896年,内部雍容华贵、金碧辉煌,是伊斯兰与奥匈帝国风格的混合体,波黑战争中被毁,后重建,二楼是个介绍这个城市的博物馆。</div> 在老城之外的街道上,一座座商场与酒店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建筑与老城的风格截然相反,仿佛向世人展示着这个城市正在挣扎中渐渐复苏。也许这也是预示波黑这个国家在燃烧的战火中的又一次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