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溪县2020年培训者高级研修班专题培训(第4天)

资溪教育

<p><br></p> <p>  8月14日上午,特级教师沈毅做《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专题讲座。</p> <p>沈毅,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原校原校长、党委书记,浙江省特级教师。</p> <p>沈教授始终精神饱满地站着给大家讲课。</p> <p> 高阜中学韩大琴老师积极回答沈教授现场发问:从评课量表中发现师生互动的什么问题?回答:师生互动效果不佳,原因①没有对学困生提问②对错误答案没追问③与学生距离太远。(4)提问分布不均匀。</p> <p> 资溪一中刘荣星老师,向沈教授发问: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那么有什么措施去纠正这些问题?</p><p> 沈校长从四个方面作了回答:一是老师本人反复观看自己的录像课,找出问题的实质;二是多听其他老师的课,针对自己的问题观察其他的老师是如何处理的!三是备课组协作,共同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四是经过一段时间纠正之后再录一堂课和之前的课对比,看看是否有提高!</p><p><br></p> <p>资溪一中魏九安副校长向沈教授请教:如何调动教师参与课堂观察的积极性?</p> <p>资溪一中胡小平老师向教授询问1问:课堂观察有没有什么后续研究,比如应用软件或APP之类的。答,有。在北京和成都相关公司已在对此课题进行应用软件开发,主要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整合,但依然无法脱离人的因素。2,问:课堂观察主要依靠团队的力量,现阶段对个人自我观察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答:主要应依靠团队协同,在专家的引领下,由点到面,先培训骨干,再带动中青年教师。</p> <p>资溪三小副校长张可石向沈教授发问:公开课如何进行课堂观察?</p> <p>实验小学曾慧老师作上午听课心得交流。</p> <p>课后,学员与教授近距离,深交流。</p> <p>李现勇,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数学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领航计划”培训专家,正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p> <p>8月14日下午,李教授作《走向课改至高点 走班选课的课程改革》专题报告。</p> <p>李现勇热情洋溢的讲课现场。</p> <p> 资溪二中娄资芳教师作学习心得交流。</p><p> 适应变革,努力成长</p><p>——《走向课改至高点:走班选课的课程改革》学习体会<br> “君子受言以达聪明”,今天,我们听了李现勇老师给我们做的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走向课改至高点:走班选课的课程改革》,感觉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更广阔的教育之窗。李老师围绕走班制产生的背景、选课走班背景下学校课程的改革及教学建议为我们做了丰富生动的讲解,既有高度又有深度。<br> 让我们再次回到“走班选课”的概念。“走班制”是新高考不分文理科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教育改革方式,就是不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内,而是根据学科的不同,或根据教学层次的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动上课。学科教室和教师是固定的,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水平选择老师与科目,老师则成了“等风来”的人。<br> 这让我想起了学者闻一多讲课的故事。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闻一多先生是实行“走班制”时做得非常成功的老师。<br> 而今,“走班选课”作为课程改革的新内容,已不是大学生的专享,高中生也可以尝试这种教育新方式了。我们回顾一下这次讲座中的两个关键词:课改与至高点。“课改”是教育变革,它冲击我们的固化思维,经验模式,逼老师们要跳出从前的舒适区。走班制这一课改形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内容,规划自己的学业,积极实践,学会创新,实现教育对未来人才的培养。<br> “至高点”三个字说明走班制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br> 给学生的机遇是:学生可以有的放矢,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他们易于正确估计自身实力,逐渐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学生学习圈子扩大,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增强。<br> 给学生的挑战是:学生能否很快适应这种高考制度?学生能否根据自己的能力性向、职业兴趣、学校优势、学科强势、高校限科来选择自己要学的科目?这就需要学生从初中就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有目标地前进。而且,在“3+3+高校考核+综合评价”模式中,现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更多更高了,要求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更强。<br> 对老师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因材施教的机会,但这也是对老师权威与能力的挑战。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科目选择,需要导师制帮扶、指导学生进行科目的合理选择。我们自身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习领域,增强吸收知识的能力。这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成为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学生一起的同行者。这就是说,老师们要提高自己的道行。在观念上,我们要由从前关注教师的“教”到现在关注学生的“学”。<br> 尤其对班主任老师来说,走班制分离了学生的行政班和教学班,班集体的核心作用被削弱,但是工作量却增加了。班主任一方面要在增强班级凝聚力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班集体和学生们实现可贵的、可期的、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成长,学生们即便在走班制中也能“心有所属”。班主任的工作因此变得更具有规划性与智慧性。<br> 2008年市里公开课需要做课件,那时,我两眼一摸黑,捉襟见肘。而今天,用课件上课已经成了公开课的标配。在这个处于变革的社会中,走班制说不定真的就在不久之后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今天,我们内植这个前卫的的观念;明天,当走班制真正到来时,我们会因为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讲座而淡定从容、深感庆幸。时代呼唤变革,适者更好生存。让我们将来的学生能成为最好的自己!<br><br></p>

学生

老师

走班制

选课

走班

资溪

课改

课堂

观察

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