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行(三)若尔盖草原,拉卜楞寺,黄河石林…

老马

<p>迎着晨曦,踏着露水,来到若尔盖草原,远处山峦隐现,牧民炊烟袅袅。</p> <p>若尔盖大草原位于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若尔盖县,若尔盖草原宛如一颗镶嵌在川西北边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p> <p>大草原就像是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的一块绚丽夺目的绿宝石,有着“川西北高原上的绿州"之美誉。</p> <p>遥想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草原时是乌蒙磅礴走泥丸,何等地艰难,有多少红军战士为了今天的幸福长眠于茫茫草原,心中敬意由然而生。如今草丰水美牛羊肥壮,若尔盖大草原以其独特的广袤身躯,吸引着无数游人。</p> <p>行驶在途中,常被羊群、牛群挡路。</p> <p>若尔盖草原景区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块特殊的区域,海拔高度在3300米至3600米之间,也被称为松潘高原,相对于我国中东部的低海拔地区,它是高原,而相对于它东边的岷山、南面的邛崃山、西 边的果洛山、阿尼玛卿山、西倾山以及北面的西秦岭等山岭,它却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是高原上的一个盆地。</p> <p>辽阔的草原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散落一地的野花,有红的、黄的、白的、紫色的…微风拂过,花轻儿摇动身姿,仿佛是绿色地毯上翩翩起舞的仙子。</p> <p>黄同学在专心地对照,查找野花的名字。</p> <p>拉卜楞寺,在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边。建于1710年。占地面积1300亩。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著名寺院之一。有五座学院、七大佛殿和佛宫,规模宏大。全寺佛像达二万四千多尊。舍利宝塔殿有一世至六世嘉木样(活佛)灵塔,全用金银制成。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br></p> <p>特别是这里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共有一千七百多个转经桶,环绕整个寺院,绵延3.5公里长,很是壮观。要转完所有的转经筒,需要两个多小时。长长的转经长廊,是藏民的希望之路,是灵魂超越尘世进入天国之路。虔诚的朝拜者,手持并轻摇铜质的或大或小的经筒,口吟六字真言,目光坚定而无杂念,在他们心中的圣路上永不停息的朝拜着。</p> <p>全寺佛像达二万四千多尊。舍利宝塔殿有一世至六世嘉木样(活佛)灵塔,全用金银制成。</p> <p>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p> <p>沿途经过夏河,这里路边的油菜花一遍金黄,当地的饲养的河曲马也是闻名于世的良驹,河曲马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河曲马体大协调,骨量充实,肌肉较丰满,关节尚明显。性情温驯,公马神骏而富有悍威。</p> <p>穿越若尔盖草原,结束了海拔3000米以上五天的高原生活,来到了黄土高原,途中见到了价格低廉新鲜的黄河甜瓜,至此每天成为行程中必不可少的水果,当晚住宿黄河岸边的鸿瑞假日大酒店。</p> <p>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相距甘肃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距兰州市75公里。刘家峡水库建于1958年,竣工于1974年。</p> <p>水库东起刘家峡大坝,西至炳灵寺峡口,呈西南--东北走向,南接东乡、临夏县,北连永靖县,湖岸线长55公里,水面最宽处6公里,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约57亿多立方米,正常水位1735米,海拔2100米。水库湖面辽阔,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环境优雅,水质好,无污染,是甘肃省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和水上度假旅游胜地。</p> <p>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p> <p>刘家峡大坝有驻军把守执勤,参观大坝不允许携带各种包和饮料,每次经执勤军人核查允许20人进入,逗留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p> <p>刘家峡水电站大坝,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七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 </p> <p>刘家峡大坝1958年始建后,历史上第五次开闸泄洪的壮观景象。</p> <p>刘家峡有许多峡谷和川地相间出现,黄河水穿过千岩壁立的深邃峡谷,这时黄河的水还没有裹协大量泥沙是清绿色的,景色十分秀丽,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黄洮两河相交的奇特景观,黄河河水来到这里,转了一个九十度急弯,然后穿过峡谷向西流去。</p> <p>塬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 四周陡峭,顶上平坦,千百年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辛勤地在塬上开垦劳作。</p> <p>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区州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是我国石雕艺术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因保存有中国石窟最早期、中期和最晚期的壁画和石雕,其内容非常丰富,题材十分广泛,被誉为“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p> <p>炳灵寺石窟,位于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p> <p>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侧的红沙岩上,洞窟层层叠叠,栈道曲折盘旋而上。炳灵寺以下寺最为壮观,窟龛造像凿于大寺沟右侧峭壁上,长2公里,上下四层,高低错落,幢盖纵横,濒临黄河,气势庄严。</p> <p>炳灵寺大佛和曾经淹没在水下15米深处的卧佛。</p> <p>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夕阳下的炳灵河映衬的山峦也格外美丽。</p> <p>从炳灵寺回程,在黄同学的安排下,晚餐品尝了正宗美味的红烧黄河大鲤鱼。</p> <p>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石林群形成于210万年前的积砂砾岩层,新构造运动,雨洪侵蚀及重力崩塌,形成许多高80-200米的峭壁、岩柱组成的峰林和峰丛。夕阳辉映下,十里长峡,如同画廊。奇峰绝壁,崖壑裂隙,千姿百态,神妙无穷。或亭亭玉立,婀娜秀丽;或粗犷古朴,壮观恢宏。</p> <p>千百年来居住石林河边的,龙湾村村民与外界沟通,一靠从峡谷爬上高高的石林羊肠小道,二靠河边吹起的羊皮筏渡河,交通敝塞十分贫穷,如今旅游开发带动了村民生活的改变,而不变的是依旧从村前滚滚流过的黄河。</p> <p>当日入住黄河石林,龙湾村村民家中,这也是全部行程中住宿最简陃的地方。午后阳光充足,户外气温高,猫在家里打掼蛋,休养生息等夕阳西下,进狭谷登高观看余辉映照下的石林。</p> <p>石林生成于4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狭谷幽深石林高耸。</p> <p>傍晚老乡用车带着我们,颠波地行驶在沙石路上,途中巧遇驴群,在不断急转弯和扬起的漫天尘土中,穿越窄窄的狭谷前往观景台。</p> <p>石林的主要景点是大峡谷与峡谷尽头的观景台,此区域位于黄河的北侧。峡谷两旁遍布着高耸的石林,地貌非常独特,规模宏大,石笋都在100米左右,高处甚至达到200多米,异常壮观,也是摄影的胜地。</p> <p>夕阳西坠,落日的余辉将山谷塗上了一抹金光,山体石林则浓装艳抹身披红色的霞光。</p> <p>踏着夕阳,返回龙湾村。</p> <p>黄河石林龙湾村,通往外界的唯一公路二十二道弯。</p> <p>从龙湾村经盘山公路,登临山顶,黄色石林高大雄浑,黄河婉延从山下流过,山下的村落一遍绿荫,给厚重的黄土高原增添了勃勃生机。</p> <p>从黄河石林出发,前往武威(凉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