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菜园

杜志刚

<p>  “我们自己暂时先找个房子吧。”被派到望海乡做驻村干部一个月后,由于没有中午休息的场所,我们11个第一书记中有人发出这样的提议。</p><p> 我们所在的望海乡虽说是国道102线上相对富裕的乡镇,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乡政府的办公场所一直比较紧张,一下子多了11个人,确实让主管后勤工作的领导有些为难。</p><p> 我们每天在村上工作,中午到乡政府食堂统一就餐,吃过中午饭,没有地方休息,不免有些尴尬。尽管所有的乡干部对我们都很热情,说中午可以到他们的办公室去坐坐,但是为了不打扰人家的休息,我们还是尽量不去。后来我们大家一合计,决定在乡政府附近租一所民房作为暂时的栖身之所。那年秋天,在一位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在一个叫“上坡儿”的地方以每年500元的价钱租下了一个小院子。</p><p> 小院子的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妻,常年在外地打工,人家之所以愿意把房子租给我们,不在乎几个房租钱,图的是有人为他们照看房子,让自己的小院子能有些“烟火气儿”。</p><p> 简单地做一下清扫,我们便住了下来。一个冬天过去了,到了第二年的开春,闲置多年的小院子开始显现他的与众不同,院子里的荒草再也不甘心寂寞,天气一变暖便拱出泥土,没用几天,就给整个院子铺上了一张绿色的地毯。来自白塔中学的朱家沟村第一书记王明是农村人,小伙子为人朴实又勤快,个子不高,长得很“敦实”,我们都称他为“小胖子”。小胖子是沈阳农大的高材生,在原单位负责综合实践课教学工作,对于种菜是行家里手。一天,我们忙完村里的工作,小胖子从后院一位姓单的大姨家借来镐头、锄头和铁锹,开始产草、翻土、种园子。锹镐锄头的撞击声、我们的说笑声,小院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当我还能有机会重操旧业,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自然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儿。“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一看就知道你俩是庄稼院长大的。”我们干活干得正起劲儿的时候,单大姨早已经坐在屋檐下的一块大石头上看着我们了。“他俩可不像是庄稼人。”单大姨指的是在一旁给小胖子我俩打下手的贾莹和陈晓明。贾莹来自市供销联社,在新白村做第一书记;陈晓明来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牛营子村做第一书记,他俩都是原装的城里人,从小就没吃过苦,让他们干农活儿有点难为他们了。经过不到半天的努力,半个院子的杂草被铲除了。王明在前面除草,我在后面打垄,没用多久,池子是池子垄是垄,此时的我们,已经是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每天到市场买菜,并没有想到种菜怎么辛苦,自己经过亲手劳动,才知道,种菜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p><p> 第二天接着干,收拾完前院收拾后院,用了两天多的时间,前后院都收拾完了,贾莹凭借在供销联社工作的关系,弄来了复合肥和菜籽,为我们省了不少钱。种菜如绣花,外行人是无从下手的,播种自然成了我和王明的事儿。“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楚辞·沧浪歌》里的句子。我们的小院子里没有“沧浪之水”,甚至连一口水井都没有,农村的自来水又是按时间段供水的,贾莹和陈晓明只好到单大姨家提水。鼓捣了不到一个时辰,所有的菜地都播种完毕,黄瓜、豆角、西红柿、角瓜,各种常见的蔬菜一应俱全,我们还在枣树下的一块空地上种了菜市场上很少见的秋葵。单大姨告诉我们,后院由于房子遮挡阳光,种菜会长不好。她建议我们种玉米,还从家里给我们拿来玉米种。老人一边看我们干活儿,一边给我们讲种菜的常识。“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种蔬菜也是这样,许多蔬菜在生长的过程中都喜欢大水大肥,最好用农家肥,农家肥种出来的蔬菜,鲜嫩,还吃还有营养。”单大姨还给我们讲自己当年学种菜的经历。老人家还告诉我们,因为她的儿子也在一个乡镇当第一书记,所以,看见我们格外亲切。“我经常对儿子说,你们当干部的,群众有事找你们,是对你们的信任,能办的事尽可量给办了,老百姓不容易呀!”我们知道,单大姨的话,是说给她儿子的,也是说给我们听的。</p><p> 不知不觉间,后院也全部种完了。陈晓明打趣地说,应该在门口立一个牌子,叫“第一书记菜园”,听了他的话,我们几个都笑了。其实,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体验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快乐,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真正践行了第一书记培训时所讲的“说农民话,干农村活,知农家情”的深刻含义。</p><p> 第一书记工作不好做,每天走村串户,经常累得腰酸腿疼。有了自己的安身之所,我们每天吃完中午饭后都到这里休息一会儿,对我们种的蔬菜也是一种期待和陪伴。我们还在屋里安装了网线。赶上下雨天气,我们在稀稀疏疏的春雨声中学习、交流。谈论在党建和扶贫工作中遇到的有趣事、烦心事、为难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几个大男人的生活竟然过得有声有色。</p><p> 一场春雨过后,小院子里焕发了勃勃生机,似乎能听到种子发芽的声音。房东一定是很懂得生活情趣的人,他们在阳台下栽种了月季花、樱桃树和草莓。此时,月季已经发芽,樱桃露出白色的花蕊,草莓已经从土里钻出来伸展腰肢。春雨,让园子里所有植物按捺不住生长的欲望,争先恐后地展示生命的活力。没有几天,豆角秧已经伸蔓,黄瓜秧长出了卷须,大家似乎还嫌它们长得慢,一有时间就给它们浇水。</p><p> “杜哥,黄瓜豆角是不是该架竿子了?”一天,一打开前门,陈晓明便迫不及待地好了起来。我一看,可不是,再不架竿子,这些秧苗就该满地爬了。房东家的门房里有以前用过的竹竿,我们又从附近的树林里找来一些树枝,我们把地里浇足了水,把竿子插好,在找来一些布条,把黄瓜秧架、豆角秧架扎得结结实实,我们的小菜园开始有模有样了。单大姨是我们这里的常客,三天两头儿就过来看看我们的菜园子,嘱咐我们要看住西红柿和茄子。开始我们不明白,西红柿和茄子还没开花呢,看住他干什么?后来才知道,老人家是在告诉我们,要看住这两种蔬菜的秧苗,避免 “跑蔓”。“秧子一旦 跑蔓,就会疯长,控制不好,一个果实也坐不下。”单大姨说。</p><p> 为了便于单大姨帮我们照看院子,我们提出把开门钥匙放在单大姨手里,单大姨笑着摆摆手,“不用,不用,你们走后把门锁好,钥匙放在窗台上就行了,我们这里没有人干那种偷鸡摸狗的事儿,你们尽管放心。”于是,我们每天下班,就把钥匙放在窗台上。直到后来我们从小院子搬出来,也没有丢过任何一件东西。</p><p> 那一年的夏天,我们的劳动有了丰厚的回报,黄瓜、豆角长得水灵灵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像一盏盏小红灯笼。每天下班,我们都摘一些蔬菜带回家,家里人都说,这些蔬菜比市场上卖的要好吃。后来,蔬菜多了,我们根本吃不过来了,就把它们摘下来,分成一份一份的,送给前后院的乡亲们,让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劳动成果。</p><p> 到了秋天,院子里的果实更多了,我们在台阶上架起炉灶烀玉米,满院子热气腾腾的。吃着自己种的玉米,那叫一个香啊!引得乡里几名平时关系不错的“老铁”也来凑热闹。我们的劳动,不仅给我们物质上的回馈,还为我们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尊重。从乡干部和老乡们的言谈中,我们感受到大家对我们的认可。劳动是辛苦的,但是,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作为驻村干部,我们深深懂得,只有把根深深扎在农村这块沃土上,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意义。我们的脚上粘有多少泥土,我们的心里就会积淀多少真情。一定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投身到火热的生产生活中去,做好人生的必修课。向人民学习,老老实实地做人民群众的小学生;为人民服务,勤勤恳恳地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员,是每一名党员干部永恒的课题。</p><p> 今年年初,乡镇府终于为我们解决了休息场所,我们从“上坡子”的农家院搬了出来。说句心里话,对于这个小院子,我们内心深处真有些不舍,那里是我们灵魂曾经驻留过的地方,在那里,曾经洒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留下了我们欢乐的歌声和笑声。</p><p> 现在,每当工作之余,我们还会到“上坡儿”那个小院子去看看,看看单大姨和左邻右舍的父老乡亲。两年多的精准扶贫工作,让我们爱上了这片土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衷心希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能跟上伟大祖国前进的脚步,与全国人民同幸福,共欢乐。</p><p> ——记我们的第一书记菜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