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之旅——记五台山大朝台2020.8.7-8.9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p>原创文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2020.8.7-8.9</p><p> 摄影:无欲 素颜雪等 </p><p> 所谓大朝台是指佛教徒按照顺时针转完五台山的五个台。驴友们一般按照逆时针方向转东、北、中、西、南五台。俱乐部中大多数人和我一样,不是佛教徒,用朝台似乎并不合适。这次的五台山之旅,我们也没有每到一个台,就进寺庙朝拜。但是这些并不能说明我们对中国佛教传统文化的不认同,我们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走在朝圣的路上的。在这一路的跋涉和奔波中,我们不但被名山大川千年古刹的壮丽美景陶醉着;还被磕长头朝觐的教徒们的虔诚震撼着;也被一种莫名的扪心拷问洗礼着。据说五台山的五大高峰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我们的谦谦朝台能否获得文殊菩萨智慧的启迪,给自己一个圆满的回答呢?!让我们在路途中感受和彻悟吧!</p><p> 京津冀乐行俱乐部组织的大朝台活动,早在三年前,我就有想法,可是想到两天走七十多公里的路途,还是山路,就胆怯了。去年跃跃欲试,因为特殊情况不得不放弃。今年的帖子,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下定决心,跟随京津冀乐行俱乐部的二十几名队友们,挑战身体极限,无论之前、之中、之后有什么困难,我都一定要克服。</p> <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东台观云海日出——是五台山的一大盛景</b></p><p>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这是我们朝台的第一站。按照计划应该是8月8日凌晨四点登东台。可是半夜十二点到达山西五台山景区。买票,进景区,坐车到达我们大朝台的起点——鸿门岩已经是凌晨两点钟。车上的队友们太兴奋了,有说话的、有吃东西的,嘈嘈杂杂,睡不着,干脆,换上冬装,三点钟就出发了。黑黑的夜里冷风飕飕,平缓爬升八百米也是气喘吁吁。半路上其他队友还好,唯独我有些难受,他们说是高原反应。我的那种不舒服让我简直走不了路,必须停下来坐一坐蹲一蹲。有两阵我差点就坚持不住,浑身出虚汗。估计是没睡觉,身体发虚吧!后来吃了斋饭,一碗热粥、几根咸菜,一个馒头,缓过来了,彻底满血复活。登高台观日出云海。</p><p> 站上望海楼东侧的二楼的平顶,五点钟的东方的灰白的天空被黑灰蓝相间的云布满,深邃的像是波涛涌动的海平面。在远山和天空及云雾的交接处,乍现一道长长的亮白,渐渐地亮白变成宽窄不一橘红色的光芒,中间是最耀眼的金黄色。与我们一样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或僧或俗的纷繁游客聚集在“观日出”的平台上,凭栏屏息等待日出东方,把光明洒向大地的黎明到来的时刻。渐渐地,中间金黄色的光越来越宽,最近处的云霞变成蓝色、紫色,粉红色……白亮的小圆点——是太阳出现了,逐渐升起,变成刺眼的半个小圆球,然后是亮亮的整个小圆球是在一刹那间。云霞在太阳的上下分成紫红、橘黄两种颜色,在它们周围,因云彩的薄厚不同,红黄蓝黑灰颜色各异。再看天空由鱼肚白变成淡淡的蓝色。太阳升起的地方,山峦起伏,云雾升腾,滚滚的缓慢流动,似大海涨潮,一轮红日被云海托举在上面,水墨画一般的天上人间,此时有太阳的光辉映射,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太阳升的更高些了,灿烂云霞形态各异飞满天空。崭新的黎明被我们迎接而来。呼呼的大风,寒冷的天气,手被冻僵了,我们还依然沉浸在壮美的日出之中。</p><p> 登东台而看日出,是五台山旅游的一大景观。而望日出中,又数“云海日出”最为壮观。今天,有幸登临其上得见其境——云海尽头的红日喷薄而出。用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表达那时那刻的心情就是"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宋代丞相张商英也曾作诗描绘"迢迢云水陟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东北分明观大海,西南咫尺望长安。"</p><p> 旭日初升,霞光万道,我们这才看清楚来时四点钟早课时钟声悠远梵音袅袅灯光璀璨的宫殿一样的望海寺,此时安静下来,完全沉浸在一片薄雾中。在红霞批洒的清晨里,显得庄严肃穆。都说登上望海楼极目远望,近可及河北省阜平,远能望见山东省渤海,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登上东台顶,极目到海瀛。我们还是保持敬仰,站在它的脚下,仰望。</p> <p><b style="font-size: 20px;">北台更上一层楼——是五台山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最高峰</b></p><p> 从东台下来,直奔北台的路线是朝台最长的了,大约15公里,爬升600米。要登顶海拔3061米的叶斗峰(北台),为五台之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叶斗峰因其"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而得名。</p><p> 早晨七点左右,我们开始了朝北台的行程。高原无一棵树,全部是绿苍苍的草甸。清晨中草叶露珠晶莹,擦湿了鞋子和裤脚。空气凉丝丝的,暑热时节,我们穿着秋冬的冲锋衣也不觉得热。说到清凉,相传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来歇龙石,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做清凉山了。北台最高“高处不胜寒”,自然也最清凉。难怪康熙皇帝赋诗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康熙帝把清凉之地五台山看做是蓬莱仙境,自己就是神仙也是极有道理的。</p><p> 我们沿着时起时伏弯弯曲曲的前人踩出的小路行走,极目远望,云雾从山坡和山谷中一缕缕,一束束袅袅升起,像是烽烟四起。在上升的时候,聚在一起,漂浮滚动。山峦草场被笼罩的由清晰到不见,又由不见到渐渐清晰可见。时浓时淡,时有时无,捉摸不定,岂不是有天上人间的情境。人在宽广的草甸上行走,雾霭之清笼迷蒙,天地之宏远广大,行人之单薄渺小,心怀至豁然开朗,也许与康熙帝那时同感,他才有仙境之叹、神仙之感。总之,这种惬意的感觉,畅然的感受是无法比拟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深有其感。</p><p> 偶尔下一阵淅淅沥沥的稀疏的小雨,没能润湿衣衫便被风吹化了。云雾遮盖着太阳,不晒,有风但是不是很大,山峰处最大的时候五六级风。不是很冷不是很热,刚刚好的天气。徒步高山草甸,近旁的成群的牛跟人很是友好,根本不受人的亲近的干扰。路边稍远处马儿悠闲的吃草。远山如黛,层峦绵延起伏,浓淡干湿的多种绿色作为它们的画板,真是一幅静谧的油画。你看在眼睛里,脑子里所有的凡尘杂念琐事都会消失殆尽,心灵安静下来,劳累的步伐也不觉得辛苦了。</p><p> 自然景色美,人文景观亦佳。距离鸿门岩三分之一处有古老的小庙法云寺(只在外停留片刻)。走过草甸,在经过一段石板铺就的宽宽的路,斜插爬升,就到了 “华北屋脊”的牌坊。站在那儿真的好像站在了世界最高峰,美美哒拍照留念。其实这里并不是北台叶斗峰。还需要走一大段路才能登顶北台。</p><p> 北台上坐落着华北最高寺庙---著名的灵应寺,正殿内供无垢文殊菩萨。寺庙的南门又叫南天门,据说,在南天门旁放乐马,能让人时来运转,吉祥如意。在龙王殿东,是北台顶一大灵迹——隐峰塔,是为纪念唐代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是僧俗临顶必至之处。我们在登顶北台的途中,远远的看见这座塔,登顶后,绕塔一周,表示敬仰。</p><p> 从鸿门岩到北台,我们大约用时将近五个小时。稍事休整,继续前行。</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中台寻他千百度——</b></p><p>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6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p><p> 站在北台南侧的栏杆处,眺望左前方,隐隐约约可辩,雾霭笼罩着的中台。在山的那边,在云山雾海里,在我们脚步追逐的目标里。尽管这段路程显示是5-6公里,可是一夜未眠,从凌晨三点就开始朝台的我们身神疲惫,似乎经过了漫长的跋涉,它还是站在遥远的地方等着我们呢。</p><p>从北台下来,一路以下坡为主,走的仍然是高山草甸中被朝圣者踩踏出来的小路。又累又困乏的我们,连得瑟的尽头都没有了,只顾闷头走路,特别是在往中台的那段陡坡,150米的爬升几乎都在这段。我们的脚步沉重,慢腾腾扭动着,没走两步就喘着粗气,歇一歇。队友们都有同样的感受,体能消耗几乎到达极限,真正的挑战着我们的毅力。坚持,只有坚持!走吧,“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继续走下去,再远的路都会到达。不去刻意追求结果的奔波,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抬头,“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p> 终于登顶中台。中台顶建有一寺院,名曰“演教寺”,寺内供“儒童文殊菩萨”。中台顶有巨石堆积,一色灰白、被称为龙翻石。传说是文殊菩萨从东海老龙王那里偷歇龙石,龙王的五太子追到五台山讨还,挥舞龙爪,在台顶上乱翻乱挖形成的。因疲惫我们没有在寺内转。</p><p> 在这段艰难跋涉的路上,我看到每迈出三步,就整个身子匍匐在地磕长头的朝觐者,我在想,他们有什么样的愿望和祈求吗?他们因什么有如此执着的信仰?他们不畏艰苦的用身体丈量每一寸土地,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其实我也在问自己,我并不是佛教徒,我是因何而来朝台的呢?佛教圣地,古刹庙宇,并没有吸引我进寺庙顶礼膜拜。佛教中因果,积善积德,我自认为是好人,可我做了哪些好事?我对谁好了呢?我伤害的那些人,我淡漠的那些事,是不是说明我不善良呢?我不是坏人,不会坏,但是我会做“好”吗?扪心自问,的的确确我缺少些什么,我们都缺少些什么吧!</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西台可望而待即</b></p><p>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它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而是徒步了十几个小时的我们,只有望而却步,把它作为下一次的起点和终点。</p><p> 至中台已经耗尽体力,想想到西台还有六七公里的路途,爬升100米至西台顶,我都有坐车下山的打算了。已经有四名队友坐车回去了,我也在犹豫。姐妹们一商量,互相鼓劲,走吧,走到西台牌楼,谁登顶我也不登顶了。就这样,留照后,马不停蹄开始向前出发啦。</p><p> 因为没有太强的目的性,走起来反而轻松了很多。下坡路居多,也很省力气。队友们又有心思看美景摆拍得瑟了。在草地上打几个滚,仰卧在草地上,看天空云卷云舒 。坐起来在草甸斜坡上,远望苍山叠翠,半山麓,铺盖灰白色云层,影影约约岚气在凝聚,在缭绕。翠霭浮空,让人如置身仙境。那真的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遁世之感。美!怎一个美字了得呢!任何事情都是苦乐交织的过程。不经过痛苦忍耐坚持,怎能获得如此精彩的风光;不经过寂寞和无助无奈的历练,怎会有希望的惊喜到来呢。</p><p> 队友们在西台的牌楼处等待着我们后面几个队友,他们中除了武林和张建志两个人外,也没有登顶西台。我们到西台牌坊是下午五点半钟。从凌晨三点直至下午五点半,十四个半小时的时间,徒步东、北、中、西四个台,挑战圆满成功。队友们都惊叹自己铁人的意志,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坚持走下来,有多么的伟大!途中,乐道大哥用“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的长征精神激励大家。这时,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京津冀乐行俱乐部也走出了属于我们团队的“朝台精神”。</p> <p><b style="font-size: 20px;">南台草甸逐梵音</b></p><p> 古南台——南台——佛母洞,这是第二天的行程。相比第一天朝四个台来讲,还是比较轻松休闲的线路。</p><p> 早晨五点半钟开始,穿越松树林,抄近路直插。清晨寂静的树林空气异常清新,阳光透过树的间隙,斜斜的倾洒下一道道的光束,把树梢和草地镀上一层金色的光环。在这样美好的清晨里,缓坡向上爬升,气喘吁吁也值了。</p><p> 通往古南台,领队有意带我们经过一处景色别致的高山草甸,虽然需要爬上去,但是有美景的吸引,还是欣欣然前往。在这处优美的高山草甸,队友各种的摆拍、合影。录制了搞笑的小视频《爱江山更爱美人》。城均受领队之命令,当了一回收队,我们几个“收队助理”对他的幽默暴力收队极其不满,拿起登山杖追打他的瞬间,雪姐用镜头抓拍记录下来。真可谓一路辛苦,一路欢歌。</p><p> 不能光顾着玩儿,我们还要揽胜古南台。资料记载,古南台(亦名皇图垴、南神顶、小南台,俗名南神垴)所建之寺庙是五台山地区最早的寺院,汉文帝代王期间,游猎于此获得政治智慧,掌握皇权,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因此,古南台成为五台山最有灵气的宝地之一。可谓灵迹遍地、奇景满山。有天然大佛、文殊老人、拜佛台、鲸鱼石、……这些都是在度娘那里了解的。我们亲自参观拜访了最古老的小小的寺庙。我理解的佛门净地,不只是净,还要静。这个古老的寺庙虽然很小,但是极其静。两位师父住持,安详慈悲,说话声音温和。其中一位教我们怎样膜拜菩萨,我第一次接触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仪式,每一个动作其实都有一个寓意,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凡俗之辈非一朝一夕可以领悟的了的。听水手转述说,另一位师父跟他们娓娓道来信奉的真谛,没有深奥的教义,只有生活中朴素的智慧,令人肃然起敬。</p><p> 东北中西,四个台,登顶哪一个台,我都没有进寺庙朝拜。总在后面追赶前面的队友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我觉得不是佛教徒,不知道怎样的朝拜才合宜。既然自己什么也不懂,还不如远远地走开为好。今天在这个古老的庙宇,因为它的安详静谧,不吵不争,没有商业化的干扰,我才敢迈进它的门槛,在停留的短暂的时光里,似乎也能在主持师傅敲响木鱼的清脆声响中,领悟如弘一法师一样的看破红尘皈依佛门的渊源,体会千年梵音熏染心灵的宁静平和。</p><p> 朝拜了古南台,奔新南台而来。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在南台合影、短暂停留,直奔佛母洞景区。一路下坡,很陡,没有缓冲地带,我的脚也是在此磨破的,每走一步都疼痛不已,不得不在佛母洞景区,坐索道缆车下去。其他绝大多数队友参观佛母洞后,走1500级台阶而下,圆满完成大朝台。</p><p>&nbsp;</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兴致未尽约明年</b></p><p><br></p><p> 五台山值得一来再来。它是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渊源,有太多的神奇神秘的地方和典故等待你探寻。同时它们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的风光壮美,景色独特,梵宇林立,文物遍布。置身其中,俯视草葱葱,泉淙淙;极目牛羊悠闲,如黛层峦,绵延起伏;仰望蓝天阔远,伸手可触云卷云舒。时而云山雾海、疾风骤至,细雨蒙蒙。随处有美景,处处有故事。置身其中,人在景中走,景在画中行,必得天地人合一之境界。</p><p>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朝台对于佛教徒而言,是朝圣之旅。对于户外爱好者而言,是挑战体能与毅力的自虐之行。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打开一个个看世界的窗口,让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在路上我们遇见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愿我们都能遇到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亲爱的队友们,明年朝台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