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随处款归程

见山书院

<p>春山随处款归程</p><p>王阳明题玉石岩诗五首其五赏析</p><p>钟楠林</p><p><br></p> <p>  一、王阳明题玉石岩诗其五[1]</p><p> 春山随处款归程[2],</p><p> 古洞幽虚[3]道意生。</p><p> 涧壑风泉[4]时远近,</p><p> 石门萝月[5]自分明。</p><p> 林僧[6]住近炊遗火,</p><p> 野老忘机罢席争[7]。</p><p> 习静未缘成久歇[8],</p><p> 却渐尘土逐浮名[9]。</p><p><br></p><p> 二、注释</p><p> [1]此首诗载《文成公全集》卷二十《赣州诗二十六首》中,诗名曰《再至阳明别洞和邢太守韵二首》。此为《再至阳明别洞和邢太守韵二首》中的第一首,王阳明将此首与前四首合刻于龙南玉石岩,未题诗名,诗末署:“回军龙南道中小憩玉石岩用韵书此阳明山人王守仁伯安识”。</p><p> [2]款归程:款,款待,招待。归程,指从九连山到龙南的路程。</p><p> [3]幽虚:幽,幽远。虚,空虚。“幽”和“虚”,都是道的状态,道无形无象,无处不在,没有边际。道又无时不在,无始无终。道,是最大的虚空。</p><p> [4]涧壑风泉:涧壑,山涧沟谷,溪涧山谷,也指隐居处。[宋]苏轼《虎丘寺》诗:“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南朝·梁]孔焘《往虎窟山寺》诗:“苹荇缘涧壑,萝葛蔓松楠”。风泉,清风泉流的意思。[唐]孟浩然《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诗:“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玉石岩之西北,为松梓山,有擎天石笋三十柱,高大巍峨,挺列云际。松梓山下有泉旋渚,泉水味甘冽,秤之较他水重。当时的知县马镇,取以煮茗,谓可比惠山泉云。</p><p> [5]萝月:萝月,藤萝间的明月。[唐]李白《秋夕抒怀》诗:“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唐]沈佺期《入少密溪》诗:“相留且待鸡黍熟,夕卧深山萝月春”。</p><p> [6]林僧:山林古寺中的僧人。[清]方文《重过润州上方寺》诗之一:“出郭寻香刹,林僧乃旧交”。这里指玉石岩北面玉迹寺住有僧人。故有“林僧住近炊遗火”之句。</p><p> [7]野老忘机罢席争:野老,村野老人。忘机,泯除机心。罢席争,停下宴席在高谈阔论,据理而争。[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p><p> [8]习静未缘成久歇:习静,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未缘:无缘。成久歇,变成一种长时间的休息。此句意指,想通过静坐修炼心性却无缘,只好当做一种该休息。这是王阳明的自嘲和自谦。</p><p> [9]却渐尘土逐浮名:渐,浸、流入。逐浮名:追逐、迷恋虚名。此句意指,没想到陷入凡尘俗事变成了追逐浮名。这句也是王阳明的自嘲和自谦。</p> <p>  三、全诗意译</p><p> 漫山遍野春意盎然啊,对我们回军归来暖意相迎。</p><p> 玉石岩的古洞幽深虚空啊,道家的意境在此发生。</p><p> 清涧隐深壑,风泉有清音,时远时近。</p><p> 岩洞的石门爬满萝藤,翠影拢月,清晰分明。</p><p> 山林中玉迹寺的僧人,离不了人间烟火啊;</p><p> 村野老人童心犹在,停杯投箸、阔谈相争。</p><p> 习静修心啊心不静,久坐无缘成枯禅;</p><p> 欲了凡尘啊尘难净,事功不意逐浮名。</p> <p>  四、背景及赏析</p><p> 自古读书人都是儒身、道意、佛心的文化合体。王阳明也不例外。</p><p> 道家修道,一要研究修仙飞升的法门,打坐修炼心性;二要有实验室,自己动手试制丹药。前者叫修内丹,后者叫修外丹。</p><p> 以王阳明的聪明放在现在,应该是小学阶段就已经完成了高中的课程,所以他有时间接触很多课外书籍。王阳明自小体弱多病,十三岁那年母亲去世,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短促。道家专注于研究宇宙自然,是最接近西方自然科学的中国文化,尽管它是经验主义的,而且非常粗糙。但是,当王阳明读到道家的书籍后,他认为他找到了新知的天地和可实践的解决方案,就像现在的孩子接触到霍金的《时间简史》小读本。他一头扎进了道家的知识体系和养生修炼中。他十七岁到南昌成婚,新婚晚宴时觉得有点头晕,他便走了出去。他在岳父家附近的铁柱宫发现一个鹤发童颜的道士,便上去攀谈。他问道士的年龄。老道说:“很久以前也有人问过我的年龄,那时好像不到一百岁。现在太久了,我都忘了自己的年纪。”对一心修道求养生的王阳明来说,这句话的诱惑力无疑比新娘子的新婚之夜更有吸引力。于是,与道士坐而论道一整夜,而把新娘子丢在了洞房里。</p> <p>  王阳明三十一岁时,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就像垂暮老者般摇摇欲坠,他又想到了那个铁柱宫的道长,他鹤发童颜、容光焕发,让人好生羡慕。他决心到家乡的青山绿水中去专心修道养生。于是他向朝廷请了长假,回到家乡,在会稽山中找到了茂林修竹掩映下的一处洞穴。这处洞穴在会稽山的南面,山之南为阳,他就把这山洞叫作阳明洞,还为自己取了一个别号“阳明子”。后来人们都习惯尊称他的别号“王阳明”。</p><p> 王阳明在这个静谧之处归隐山林,与世隔绝,的确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会稽山中也留下了许多王阳明的诗作,比如:“池边一坐即三日,忽见岩头碧树红”;比如:“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他就这样超然人世般过了一些日子。</p> <p>  《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作者史蒂芬·科特勒和高性能专家杰米·威尔写了一本书——《盗火:硅谷、海豹突击队和疯狂科学家如何变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书里讲到,人是可以通过下面几种途径进入“出神”——也就是“通灵”状态:冥想、致幻剂、特殊装置。作者讲的冥想是指瑜伽,致幻剂是指死藤水、海洛因等精神药品,特殊装置指的是有待研发的高性能生物科技装置。其实,道家三样都有,静坐就是高级冥想,丹药就是粗糙的致幻剂,山洞、道观就是简陋的特殊装置。</p><p> 这里专讲冥想,冥想之于“出神”,境界最高,稳定性好,可控性佳。但是需要长时间的修炼,而且成功率很低。道家的静坐、佛家的禅定,就是冥想。老子、释迦摩尼应该是最杰出的冥想高手,所以,他们突破了人类意识的边界,创造了高维文明。</p> <p>  相传,王阳明的静坐冥想也颇有成效。他在阳明洞修炼了一段时间后,似乎真的拥有了一些超自然的力量。一次,王阳明正在洞中打坐,忽然将自己的仆人叫过来,说有四位客人将到访,要仆人到五云门外去接一下。仆人纳闷,主人坐在洞中,如何知道三里之外发生的事情。</p><p> 正在犹豫间,又听王阳明说:“四位客人中,有一位五十来岁的老者,有些驼背,拄着一把羊头拐杖;还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手中有一把折扇,上面是唐伯虎所画的梅花;另外一位,是一名道士,背着一个布袋子,留着长长的胡须,身高有七尺开外;最后一位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头上戴着方巾,容貌十分清秀,手中捧着一坛黄酒。”</p><p> 见主人说得有模有样,仆人不敢怠慢,一口气赶到三里之外的五云门外迎接。仆人发现,四位来客竟然与主人描述的一模一样。听仆人说起此事的来龙去脉,四位客人也惊讶不小。仆人把四位客人带进阳明洞中,客人顾不得寒暄,便问王阳明是如何知道得如此详细。王阳明微笑作答,说自己不过是心灵清净,自然看得明白而已。</p><p> 对王阳明来说这点“通灵”只是小技,他冥想的最高成就是“龙场悟道”——穿透宋儒理学藩篱,打通儒、释、道边界的“心学”横空出世。</p><p> 所以,王阳明对洞天福地佳山水是异常的钟爱的。</p> <p>  1518年农历三月,王阳明克定三浰之乱的最后一役,带着一队人马从九连山返回龙南县城。杨村黄塘,西川渔火;夹湖漾月,梨花栖云;程龙远黛,岚岭回春;渡江波绿,雁塔朝烟;一路风光染衣袖,“春山随处款归程”。</p><p> 这首诗第一句之后的内容,是讲玉石岩及其周边的风光胜景和人生咏叹。那么,让我们来还原一下王阳明时期的杨坊玉石岩景区吧。</p><p> 龙洲与杨坊一河之隔,过了濂江就是杨坊。杨坊桥头处有弹子石,孤峙江浒,状若弹丸,山石青茜如染黛,山石顶树木茂盛,犹如天然江南园林,算是濂江河边的一景。山背还有一段老围子的残垣。此寨即是弹子寨。</p><p> 弾子石往北过去二三里许,是玉石岩。当时有上岩、下岩、新岩,六七十年代烧石灰,八九十年代制石粉,上岩、新岩因采石而早已炸平,现在仅存的下岩也只留了三分之二。据老人传:上岩和新岩尤胜下岩。上岩石洞开阔,深百十丈,洞壁有石钟、云版,飞石击之有声。洞内有狻猊、巨象及惊蛇挂壁,形皆极肖。岩尽为龙井,深不可测,以石投之,音逾时不绝。新岩中有石柱、石鼎、石台、石凳等,玲珑窈窕,凡六七洞。下岩应该就是现在的玉虚洞,也就是阳明小洞天了。最差的下岩都有如此胜景,可见上岩、新岩之奇绝了。</p> <p>  站在玉石岩峰顶看北侧,山坳的平地上有一口池塘,形如一只大脚板。以前的池塘边上有一座玉迹寺。宋太宗赐书一百二十卷,建阁藏之。后毁于兵。在当时的王阳明的眼里都是几百年的遗迹了。玉石岩南面的矮山之下,有一座四面围合的院落,是一处古书院书院。王阳明当时住在玉石岩,应该就是吃住在这个书院的。解放后书院作了新杨村小学,后来并校,村小变成了敬老院。</p><p> 玉石岩之西北,为松梓山,距城约八里许,有擎天石笋三十柱,高大巍峨,挺列云际。可以想象,比复活岛上的巨石像还要壮观。现在为什么没了,不得而知。松梓山下有泉旋渚,名龙潭,应该就是龙头滩了。这泉水味甘冽,秤之较他水重。当时的知县马镇,取以煮茗,谓可比惠山泉云。</p><p> 又西北,为蕉头垇,为老度山,有卧云山寺。又为蛇子嵊,龙南北路大道也。迂回数里,乃跻其巅,有庵架于松顶。自此抵县治二十里,皆坦途。</p><p> 王阳明之所以“平寇回驻龙南,憩玉石岩”而不舍得离开,除了双洞奇绝之外,更有随处春山,幽虚古洞、涧壑风泉、石门萝月、古寺林僧、忘机野老。说不定上述玉石岩及周边的的景致堪比抑或尤胜会稽山,才让王阳明诗情勃发,做了四首关于玉石岩的诗。</p> <p>  儒家讲的是进身之道,追求的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平天下。但是进取中会有挫折,甚至失败。这个时候就要有一个适合舔伤口的心灵港湾——山水田园。所以,山水田园,是读书人的起点,也是终点,是永远牵扯着读书人的根。自古的士大夫,出仕入世,忠孝节义,殊难两全。或遭受排挤冷落、冤屈贬谪,身处江湖之远的时候,心灵需要要软着陆,往往喜欢归隐田园山水,做个乡村野老,林间孤叟。林泉山石,胜景烟霞,可以傲然长啸,纾解心中块垒;猿啼鹤鸣,渔樵问答,远离尘世,少了束缚牵挂;纵览泉壑之美,阅尽山光水色,更可涵养心性、快意人生。</p><p> 那么,归隐林泉,烟霞相伴,远离世事,出尘拔俗,也是王阳明的心愿,又是你我的心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