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留园 1

马稼春

<div>留园山水园和住宅、祠堂大门并列,朝着留园马路。</div> 园入口位于住宅与祠堂间的夹巷中,是为便于接待宾客之须而辟,石库门式大门,门框以花岗石为材料,配上两扇黑漆大门,形如仓库大门,故称石库门。 <div>留园此门很小,高不过2米8左右,宽不过1米7左右,朴素典雅,体现了苏州园林含蓄不事张扬的个性特色。</div> 走进这座民居风貌的黑漆木门,就来到留园的门厅。<br>抬眼看,雕花木屏上方高悬着一方匾额。<br>匾额上楷书“吴下名园”四个大字,<div>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br></div> 雕大型漆雕屏门上刻有“留园全景图”,为纪念苏州市城建2500花诞,由2500块玉石镶嵌而成。<div>两侧抱柱对:</div><div>几处楼台画金碧</div><div>个中花石幻灵奇</div><div>花木屏上镶嵌着玉石图:</div><div>园中有金碧楼台相倚,芰荷浦溆,很是富丽。</div><div>园内杂莳花竹,水池清涟,更以奇石著称于世。</div><div>这是纪念苏州建城2500年时,<div>扬州工匠用2500片玉石薄片缀成的清末的《留园全景图》。</div></div> 屏门北面为清俞樾撰《留园记》。 <div>入口处<br></div> 1、景区中部景观的游览路线:  <br>入口——古木交柯——绿荫轩——明瑟楼——涵碧山房——爬山廊——闻木樨香轩——可亭——远翠阁——小蓬莱——濠濮亭——曲溪楼 走进入口之后,便是一条夾在两道高墙之间的甬道,<div>这条甬道宽窄不一,走向不一,明暗不一,<br>园林还藏在宅后深处。<br>隔绝喧嚣,远离繁华,<br>形成一种欲扬先抑,渐入佳境的意境。<br></div> 天井边上高墙上爬满爬山虎,添了些许古朴。 再往前,渐渐发现这甬道有点不同寻常, <div>它时暗时明,时窄时宽,曲曲折折,开开合合,</div><div>道旁不断地变化着场景,不断地让人心生惊喜。</div> 进入甬道后最先看到的庭院,<br>背靠粉墙用太湖石围起一个花坛。<br>有丹桂,玉兰,象征着“金玉满堂”。<br>还有石笋,爬山虎挂在墙上的茂密枝叶,衬着粉墙,<br>宛如一幅清雅的中国画,<br> 与此相连接的南院北厅。<div>这就是留园的敞厅。<div>厅堂房梁上悬挂的匾额上的“留园”二字,</div><div>边款是一篇记载盛康修建留园经过的小记。</div></div> 走廊的墙壁上是砖雕的法帖。 敞厅左侧是一条走廊。<br>走廊一边的墙上有一扇空窗,<br>改善了走廊的采光,<br>天井里的绿树,形成了一幅漂亮的图画。 走廊上有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方洞门,绝不引人注目。<br>但如果你抬头看的话,会看到门框上方两角的精美砖雕。<br>再往上看,是写着“长留天地间”的篆书砖额。 穿过“长留天地间”门洞,左侧是一条半廊,半廊北面的粉墙上等距排列着六扇大小一致的正方形漏窗,显得十分和谐。<div>六道漏窗一字排开将中园遮掩,但透过花窗,中园内紫藤、古树、假山、溪流、亭台隐约可见。</div><div>那瞬间的美,跳动的美,画感的美。<br></div><div>光影照射,花格落影,活泼泼地、灵动动地,用眼捕捉,用心倾悟,感觉如在万花筒里观万物。</div> “古木交柯”是个极小极窄的小院。<br>紧贴着高高的粉墙,是一座古朴的青石花台。<div>这里虽小,但粉墙、漏窗、花台、古木、砖额共同组成了一幅蕴含古意的立体画。</div> <div>花台中两棵古树树枝交错,所以称作“古木交柯”。</div><div>粉墙上镶嵌着一方“古木交柯”砖额,</div><div>意思是夫妻连理,百年好合。</div><div>拍下美照,祝福白头偕老,相依相伴。</div> 从“古木交柯”穿过八角形门洞,就是“花步小筑”院落。<br>湖石花台、天竺、石笋、老藤、爬山虎,尽显“花步小筑”的隐逸。 <div>高高的粉墙上有一方“花步小筑”篆书石额,</div><div>“小筑”取名“花步”的由来:</div><div>这一带因附近有座山塘河上装卸花木的码头,古代“步”有“埠”的意思,所以叫做花步里。<br></div> “花步小筑”的北面就是“绿荫轩”,通过绿荫轩南面的雕花镂空木屏可以互望。<div>绿荫轩与古木交柯一墙之隔。<br></div> 绿荫轩是临水敞轩,一排美人靠代替了北墙。<br>在这里赏景,挂落和美人靠,自然成了绝妙的画框。 <div>绿荫轩东面有棵榉树,西面有棵青枫树,树枝像两把大伞遮在屋顶上。</div><div>夏日绿荫蔽日,所以取名“绿荫轩”。<br></div> 玉女峰:绿荫轩西则墙处一峰湖石,玉女峰体态瘦削,微微前倾,婷婷玉立,如一美人。 绿荫亭的西面是明瑟楼。<div>这是一座二层小楼,两面临水。</div><div>明瑟楼位于留园中部水池之南,其东北面水,西侧紧靠涵碧山房主厅,是一座造型奇巧、单向卷棚歇山顶的二层小楼,充分体现了苏州园林建筑布局和造型灵巧多变的特色。屋顶造型是“单面卷棚歇山顶”。<br></div><div>楼名取自《水经注》“目对鱼鸟,水目明瑟”,</div><div>是鲜明洁净的意思。</div> 明瑟楼下层是个开放式的方厅。<div>一面是墙,<br>另外三面都有美人靠。</div> 墙上的匾额是“恰航”,取意杜甫诗句“野航恰受两三人”。<div>在此可赏景,可拍曲,可品茗。</div> 你看就连地面上的铺地, 那些用卵石、缸爿、瓷片拼成的各式各样图案,也是很有创意,比如,“金鱼”、“莲藕”、“仙 鹤”…… 象征着“年年有余”、“百年好合”、“健康长寿”,既起到了饰装作用, 又寄托了美好的愿望。 楼侧地上铺地也可欣赏,有金鱼满塘(金玉满堂)、凤凰献瑞、麋鹿呈祥和仙鹤送寿等。<br> 山水与画图共在,诗情与画意并存。<div>一一地走过了“年年有余”、“百年好合”、“健康长寿”,虔诚的来祝福我的家人,我的亲朋好友。</div> <div>明瑟楼由于尺寸较小,室内楼梯无处安置,在室外巧妙地设置了山石楼梯,很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可以造景。</div><div>山石梯以花台和特置山石隐匿梯口,山石上镌刻“一梯云”,造景艺术和实用功能完美结合,意境深远其且极具文化内涵。<br></div> 明瑟楼边上的小院中有太湖石堆砌成的假山。<br>上明瑟楼二楼的阶梯就隐藏在山腹之中。<br>这段假山阶梯被称作“一梯云”,<br>石峰巧妙地将山径隐没,<div>人拾径而上,</div><div>循径既有峰回路转之妙,</div><div>又似乎有升天成仙之感。</div> “涵碧山房”在明瑟楼的西面,这是留园中部的主要建筑。<br>“涵碧”由宋代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诗句而来。<br><div><br></div> <div>明瑟楼和涵碧山房是结构完全不同的两幢建筑,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明瑟楼灵巧,涵碧山房庄重。<br></div>可是这样对比强烈的两幢建筑却集萃成画舫型建筑。<br>二层的明瑟楼为前舱,略低的涵碧山房似中舱,达到有机的统一。 真是很奇妙的构筑。 <div><div><div>“涵碧山房”是一座硬山顶的一层厅堂。<br>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靠明瑟楼,<br>山房的南北两面都是落地长窗,长窗上方还有横窗。<br></div></div></div> 环视涵碧山房 <div>屋内的桌几上陈放着苏式盆景。<br></div> <div>环视涵碧山房两壁,挂有“荷趣”、“晨露”红木画屏和采莲、荷花诗屏两幅。<br></div> 诗情画意,尽在不言中。<div>山房前临荷池,遥对山色,夏日,更如舟中赏荷,别有风情。</div> <div>涵碧山房的南面是一个小院。</div> 小院有太湖石垒起的花台,<div>台上花木,周围古木,满眼绿色。</div> 长满藤蔓的粉墙下叠砌湖石, 涵碧山房的北面是一个宽敞的露台。<div>建筑面池,水清如碧。</div><div>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div><div>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div>西面的爬山廊、闻木樨香轩,东面的曲溪楼、清风池馆,旁边的绿荫轩,池中的小蓬莱、濠濮亭尽在眼底。 <div>这个露台就叫做荷花台。</div><div>池中夏日荷叶田田,莲花飘香。<br></div> 从荷花台往前看,水池那边就是留园中部的大假山。<br>苏州古典园林的假山大多用太湖石。<div>而这座假山用的是黄石。</div><div>黄石假山古拙雄浑,更接近自然山体风貌,有一种阳刚之美。</div> 对面的假山、可亭, 从荷花台西行,是一条曲折的爬山廊。 长廊依山势起伏蜿蜒,一直到假山北部。<br>爬山廊一侧墙上有很多砖雕,这是留园法帖的精华部分。<div>其中最珍贵的是“二王法帖”,</div><div>二王是指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div> 西面的闻木樨香轩,<br>“闻木樨香轩”位于黄石假山的制高点。<br> <div>虽然名“轩”,实际上是一只半亭。</div> 周围都是桂花树。<br>闻木樨香轩一面贴近爬山廊,三面向假山敞开。<br> 人在轩中,可环顾四周景色。 <div>山上堆砌了太湖石峰,有一种阴柔之美。</div><div>刚柔相济,造就了这座假山精品。</div> 古银杏树下,一座太湖石峰矗立在山径旁。<div>上下分别有一个漏孔。</div><div>这就是有名的“断霞峰”。</div> 过了“闻木樨香轩”,爬山廊就顺着山势下山往园北而行。 假山的西北有一条溪涧,<div>溪上一座平板石桥贴水而架,<div>没有栏杆,更有山野之风。</div></div> 两侧是嶙峋的悬崖,山涧上一桥飞架。 弯弯的山路鹅卵石铺地, 假山北部高处,<div>山石林木丛中,</div><div>有一座六角形的小亭。</div><div>古老的银杏树为小亭遮阳挡风。</div><div>亭边还种有很多梅树。</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这座小亭就是可亭。<div>可亭谐音“可停”,</div><div>行人可以在这里停下来休息赏景。</div><div>亭子的匾额“可亭”是行草。</div><div>可亭中有一只六角形的石桌,这块桌面是用灵璧石制成的。<br></div> 过可亭,下假山,前面是一座二层楼阁——远翠阁。 楼上是明瓦和合窗。<br>蓝天下,那飞檐翘角更显灵动。 <div>阁前的青石花台还是明代旧物,<br>可以欣赏石围栏上生动的动物雕刻。<br></div> <div>远翠阁是根据唐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的诗意而命名的。<br></div> 远翠阁底层摆设着桌椅案几,隔扇上是文人书画,一派书卷气。<div>匾额上“自在处”用的是宋代陆游诗</div><div>“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这个典故。</div> 留园也有一座“小蓬莱”。<br>这是中部水池中的一座小岛, <div>池中高高低低的荷叶铺成的绿色中莲花摇曳。</div> <div><div>两边都是平栏曲桥。<br>岛上架设了紫藤花架。<br>水面上凉风习习,吹去了一身燥热,只剩下眼中的美景,<br></div></div> 是心境,也是仙境。 清风池馆、濠濮亭、小蓬莱、曲桥在池子中围出了一片相通的水院,增加了层次,使水面更加生动。 清风池馆是一座水榭, 清风池馆向水面敞开,与小蓬莱、濠濮亭构成的水院中不种荷花,水面明净。 <div><br></div><div><br></div> 亭台楼阁,假山小桥,垂柳紫藤在水中的倒影很美。<div>再加上水面不时有清风徐来,让人的心也变得宁静。</div> 出小蓬莱,过曲桥,就到了濠濮亭。<div>濠,即濠上,濮,水名,皆古人观鱼之地。<br></div> “濠濮”这个亭名有两个出典。<br>一是庄子在濮水钓鱼,拒绝了楚国请他出仕的邀请;<br>二是庄子和惠子在濠梁河上发生了那场中国古代有名的辩论:<br>“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r>和“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思辨。<br>这是一座方亭。<br>三面临水,亭下叠石,仿佛建在水上。 <div>不管是赏水还是观鱼,都是非常适宜的地方。</div> 亭旁水边有石峰叫印月峰,<div>峰中有一圆形的天然涡孔,</div><div>据说映于池中就像一轮圆月。</div><div>留园晚上不开放,也无从验证真假。</div> 曲溪楼名义上是楼,实际上只是一座二层的半楼。<div>位于留园中部水池东,谿同溪,曲谿,亦即曲水,楼前池岸曲折,会意“曲水流觞”。</div><div>楼坐东朝西,面阔三间,二层,其底楼实际是一道宽廊,西墙上开有空窗和洞门。</div><div>西墙中间辟长八边形洞门一个,南北各辟空窗一个。</div><div>楼下是走廊,一头通向“古木交柯”,一头通向西楼。</div> <div>八角砖细腰门上方是砖刻匾额“曲溪”,象征“流觞曲水”。<br></div><div>此楼为南北走向的带形楼屋,单檐歇山造,</div><div>实为沿墙界而设的廊的变体,</div><div>起着分隔空间和“藏拙”的作用。<br></div> 仰望楼上,可以看到一排精美的长窗和两边六角形的漏窗。<br> 曲溪楼的西墙上有一个八角形的洞门和两个矩形的空窗。<div>窗框、门洞也被当作“造景框”,廊中每一窗景都是一幅立体画,行进中,看出去三个空间的景色各不相同,这就是移步换景。<br></div><div>曲溪楼与之相连通的西楼、清风池馆、古木交柯、绿荫轩等组合成一区,是苏州园林空间处理的经典案例之一。<br></div> 八角形的洞门 东墙上嵌着二十多条石刻法帖。<div>可以欣赏到唐代书法名家的作品。</div> 前面的走廊通向留园的东部。 沿着曲溪楼的走廊向北走去,<br>跨上几个台阶就来到西楼。 西楼因位于五峰仙馆以西而得名。<br> <div>西楼的西墙上也有空窗。</div> 面对的正是濠濮亭和小蓬莱,还有那一泓碧波。 <div><div><div>西楼再往北就是“清风池馆”。<br>清风池馆是一座水榭,<br>行草匾额“清风池馆”<br>一架精美的雕花屏风隔断了水榭和走廊。<br>正对屏风的是走廊墙壁上的花窗。<br>透过屏风和花窗可以看到留园东部的景色。<br></div></div></div> <div>清风池馆向水面敞开,<br></div> 水面不时有清风徐来,<br>让人的心也变得宁静。 西楼东面花窗 西楼因位于五峰仙馆以西而得名。<br>西楼的西墙上也有空窗。面对的正是濠濮亭和小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