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第一, 理解并宽容这一特定时期孩子的言谈举止。</h3><h3> 和孩子交流声音不能太大,多用启发式语句代替命令式的语言习惯。尽量少说多听,察言观色,以静制动。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和自己“留白”。孩子需要教育,但不需要时时刻刻都被教育,所以与孩子沟通时需要留白。孩子需要留白感受自由,需要留白来自省。父母也需要留白来缓冲情绪,来以身作则。</h3><h3> 第二,对孩子的成绩要求要适度。</h3><h3> 初二年级成绩波动比较大,若考差了,也不能指责甚至放弃,而是帮助孩子分析失误的原因,认真总结,鼓励他下一次能进步。逐步改变家长认知,坚信亲子关系大于学习成绩。</h3><h3> 第三,不再苛求孩子像童年一样和自己说知心话。</h3><h3> 孩子愿意在家长面前说多少就多少,不可多问,父母多倾听,少定论,可以装“糊涂”。针对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尤其不想说学校里的事,做到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就一些问题与老师沟通,家校合作共育。</h3><h3> 第四,允许孩子有独立的私人空间。</h3><h3> 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不能乱翻孩子的书包等。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犯错误,因此想方设法翻看孩子的东西,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我是大人,可以随便看子女的一切。现在,要转变认识:允许孩子犯错,因为世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h3><h3> 第五,尽量保持和谐的家庭氛围。</h3><h3> 家庭生活中父母难免争吵,定下一个原则:家庭矛盾尽量避开孩子。让孩子周末做点家务,比如洗碗,扫地;饭后,陪孩子一起散散步、打打球等。</h3><h3> 第六,和孩子一起在晚上和周末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h3><h3> 即发泄了孩子过剩的精力,也提高了亲子关系。相信体育锻炼也是学习疲劳的一种调节。</h3><h3> 生命是个充满离别的过程,孩子终究要长大离开父母和家庭,他们将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作为家长,或许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践行这样几句话:“想让孩子听你的话,就要采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想让孩子满足你的要求,你的要求就不能超过孩子能承受的限度;想让孩子有所进步,首先就要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找到沟通的最佳契机和方式。”</h3><h3> 没有谁生来就是优秀的父母,优秀的父母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与孩子一起成长,成长为更好的自己。</h3><h3> 相信:轻慢迈脚步,静待心花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