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8月13日上午8点半,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育中心暑期高研班在第四完全学校如期开课。与以往常见的培训不同,这次高研班以“专家授课+分组学习”的管理模式,搭建了一个学员与专家直接对话的学习平台,以此聚合不同学段、不同经历的教育者,促学共进,积极探索共同的教育话题。</p> <p> 上午的专家授课环节里,来自中国教师报的褚清源主编做了《我们何以“示范”》的精彩报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何以身垂范,自觉阅读、坚持阅读,进而与生共读、引领阅读,值得成为每一个新时代教师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课题。</p> <p> 课上,褚主编还特别引用了巴金先生的一句话:“只有写,你才能写”,来激励老师们通过建立“小目标”、“有读者”、收获“快反馈”,勇敢迈出写作的第一步。写作原本就不应是一个沉重的词汇,只要拥有“飞鸟之眼、蜻蜓之眼、蚂蚁之眼”,在教学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会,人人都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通过微小事,抓住心中的微小情怀、微小感悟,去进行“微写作”,而如此日积月累,必将行至远方、得见微光。</p> <p> 茶歇之后,山西沂州师范学院的郝晓东院长围绕着“为何读、读什么、如何读”三个问题,为大家解析了《阅读的力量》。他指出,当今社会信息爆炸,但“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我们要勤读,更要善读。郝院长还贴心地为大家列出了“如何做一个啃读者”的具体方法,并建议各学校应通过组织每次不少于2小时的读书会,构建学习共同体,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沉下心来阅读,进而营造思维碰撞的最佳氛围,促进教研、达成共识。</p> <p> 半日课程,两场讲座,两位专家老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强调了阅读、写作的重要性,便不禁想起著名问答网站QUORA上曾有人问及为什么要读书,激发了数万条讨论,而其中获赞最多的一条是这么说的:“我孩童时代吃过的东西都已消失不见,但它们成为了我的血肉,阅读之于思考也是一样。” 而身为教师,要想要学生读,就要让自己先爱上阅读,并时常将这种思考主动转化为语言、文字,在这个碎片化信息俯拾即是的时代,时刻警醒自己保持思想的独立和理性,并尝试将读书悟道与教学实践统一起来,让我们教育的下一代,也学会从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中受益和成长。</p> <p> 下午的课程是由课改专家王红顺校长的报告——《中层管理者如何正确做事》。交流中,王校长毫无保留的分享了很多干货经验。如谈及中层干部的六项修炼,他强调中层干部要在内心构筑规矩、担责意识;要通过“张开嘴”——有底气、“照我干”——冲在前、“懂协作”——一条心、“善导领”——巧用心,为自己赋能;要通过学习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借助多种途径逼自己成长。</p> <p> 回顾一日所获,转又想起王守仁曾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此次培训不仅旨在个人的圆满透悟,更重要的是向外实践的行为。就像褚主编说的那样,“把一个人放在一个不成长的环境里,是最大的野蛮与假慈悲。”教师成长的修行路上,我们唯有常学常思,才能常笃常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