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宝,(孝亲系列一)

雪凝

<p>前缀:</p><p>孙女儿升初三,很关键的一年,所以这个暑假没休几天。终于有了几天假期,想出去玩两天散散心。</p><p><br></p><p>疫情虽基本消停,但不敢掉以轻心,不敢带她走远,那就天津卫转一转得了。</p><p><br></p><p>连去带回,30来个小时。和四妹及她的孙女儿。孩子们的玩儿,自然与大人们不同。对景,她们没兴趣,无非就是逛逛商场,七零八碎的选一选。</p><p><br></p><p>我与四妹说,别期望自己能玩玩儿,别认为她们想去的地方没意义。先要搞清楚,她们是她们,不是我们。</p><p><br></p><p>我们跟着的意义,只有两点:一是做好服务,二是花好钱。</p><p><br></p><p>孙女儿们喜欢汉服,外甥孙女儿尤甚。汉服店里选了又选,终于相中一套,审验,竟然到处油渍麻花。就这也认了,512,拿下。</p><p><br></p><p>一套汉服,让这趟旅行得到了满足。天气炎热,便放弃了下面的行程。于是,打的奔车站,打道回府。</p><p><br></p><p>这趟津门之旅,因为行色匆匆,也因为没有自己喜好的活动,故基本没留下什么好的坏的感受,但几次打车,天津的车司机给我的印象很不错。</p><p><br></p><p>最后这次打车,司机约摸是位六十开外的人。一路上,我俩聊着天。</p><p><br></p><p>本来说的是今天天太闷太热,他话题就转到了几十年前。</p><p><br></p><p>说小时候,也这么热,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只有一把大蒲扇,可也没觉着过不去。</p><p><br></p><p>他说他们兄弟姐妹七个,四个兄弟仨姐妹。夏天的夜晚,四兄弟都是天做被地当床,睡在院落道边,一张竹席就结了。屋子是留给女孩子的。</p><p><br></p><p>话锋一转,他提到了母亲。</p><p><br></p><p>母亲永远是那个睡的最晚的人。一把大蒲扇,先在屋里,扇完左边扇右边,直到几个女儿都睡熟,她便起身到外边,为几个儿子挥扇驱蚊,伺候他们寝安。</p><p><br></p><p>他说小时候不懂事,每到吃饭的时候,七个小狼崽子,一顿狼呑虎咽,等母亲再吃,菜就只剩下汤了,起初用干粮蘸着汤吃,再然后就撕块馍,把盘擦干净。</p><p><br></p><p>老了,回想起来,那时太不懂事,母亲养大他们七个,太不容易了。正所谓儿大方知父母恩。</p><p><br></p><p>他的话让我想到了祖母,想起了妈妈。想到了我的儿时,与他,一般无二。再想想,那时候,应该所有的家庭故事,都与他的家一般无二。</p><p><br></p><p>他说,如今,他的母亲已92岁高龄,老人家很健康,爱捯饬。出门,得穿戴的板板生生。有钱就去买衣服,做衣服。</p><p><br></p><p>老人家自己有钱,花不着儿女的。所以有钱留着干嘛?花呗,只要高兴。</p><p><br></p><p>兄弟姐妹大部分在国外,前些年,老人还这国那国的转转,这些年不行了,飞机不让上了,才消停了。</p><p><br></p><p>老人家自己有住房,是他的两个女儿,轮流过去陪奶奶住。</p><p><br></p><p>很羡慕这位老奶奶,有一帮孝顺的儿孙,有这样幸福的晚年。</p><p><br></p><p>又想到了我的祖母,我的妈妈,万般遗憾,这样的晚景,她们无福享受。</p><p><br></p><p>很敬佩这位师傅,他随意说出的家事,让我有了一种记述孝贤故事的冲动。</p> <p>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即孝是天经地义的。(孝经)</p><p><br></p><p>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意思是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的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春秋》《孟子•离娄上》</p><p><br></p><p>百善德为本,敬老孝当先。</p><p><br></p><p>古往今来,孝,留下了多少千古佳话!</p> <p>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p><p><br></p><p>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p><p><br></p><p>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p><p><br></p><p>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p><p><br></p><p>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p> <p>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p><p><br></p><p>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p><p><br></p><p>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p><p><br></p><p>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p> <p>古代的孝亲故事比比皆是,现代敬老事迹也是数不胜数呀!</p><p><br></p><p>浙江省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陈斌强,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p><p><br></p><p>陈斌强9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p><p><br></p><p>陈斌强决定再困难也不能丢下母亲。</p><p><br></p><p>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用一根布带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p><p><br></p><p>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p><p><br></p><p>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p><p><br></p><p>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p><p><br></p><p>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p><p><br></p><p>2013年,他被评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p><p><br></p><p>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陈斌强:</p><p><br></p><p>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p><p><br></p><p>推选委员吴孟超说:</p><p><br></p><p>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p><p><br></p><p>推选委员会则给出了这样一份颁奖辞:</p><p><br></p><p>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p> <p>类似的故事,在我们这个崇尚孝贤礼义的国度,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接下来,我只想说一说身边的孝行故事。</p><p><br></p><p>卖个关子,猜一猜,这位老人高寿?</p> <p>老人年已过百。像吗?看这身板儿,这气色,说八十还差不多。但确实,今年,百岁寿诞已过。</p><p><br></p><p>这是她99岁生日时,儿子推轮椅带她出外,遇到志愿者,拍下的照片。</p> <p>百岁高龄,生活还能自理。而且,竟然还纫的上针缝缝连连。</p> <p>其实,人老能长寿,有很多方面的因素。运动,饮食,心态,自律……但及其重要的一点,离不开儿女后辈的孝顺。</p><p><br></p><p>儿女不孝,家不睦,势必影响心情。心情差,导致食无味,眠有失,身体便会出现状况。所谓闷生疾。</p><p><br></p><p>但凡长寿的老人,大多都媳贤子孝。</p><p><br></p><p>这位老人的儿子,是我们的朋友。他可以几个月不回自家,终日厮守在老母亲床前。做饭洗衣,净身剪甲。带老人户外活动。难得的,是他可以耐心的听老人絮叨,陪老人唠嗑。每天,还会认真的与老人玩上几把小牌,就娘俩。</p> <p>和朋友去植物园玩儿,碰上了他们。我问那推车人:陪老母亲转转吗?他答:是岳母。问:你爱人没一起来?答:她在后面呢。心中涌起的是对老人这“半个儿”莫名的感动。</p><p><br></p><p>再深聊,我更无语了。他告诉我,老人今年92岁,失忆了,谁都不认得。</p><p><br></p><p>我旋即转向老人。</p><p><br></p><p>老人家好呀!</p><p><br></p><p>好。</p><p><br></p><p>他是谁呀?我指向他的女婿。</p><p><br></p><p>老人回头一望。转回来。我姐夫。</p><p><br></p><p>我更无语了。</p><p><br></p><p>他说,虽然岳母已经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但他们一直坚持,每天开着车带老人出来,坐在轮椅上走一走,见见日光,看看风景,愉悦下心情。</p><p><br></p><p>躲开,观察。老人不时回头,与“姐夫”聊着什么。“姐夫”不时栖下身,边走边回应着什么。</p><p><br></p><p>这样的场景,我想我应该留下来。</p> <p>我喜欢做一个独行客。所以,经常会独自出现在一个地方。</p><p><br></p><p>经常来植物园,却是从未进过沧州好人馆。决定走进去瞧瞧。</p><p><br></p><p>很安静,外面人头攒动,里面只我一人。</p><p><br></p><p>正在欣赏一幅道德经书法作品,走进来几个人。一个年轻小伙子,一个中年男人,和一男一女两个老年人。</p><p><br></p><p>中年男人一直牵着老年女人的手。他们静默着在一幅幅图片前驻足,谁也不说话。</p><p><br></p><p>过了一会儿,中年男人走到我面前:麻烦您给我们拍张照可以吗?</p><p><br></p><p>我拿过他的手机,为他们拍了一张又一张。</p><p><br></p><p>之后我知道了,这是祖孙三代人。从海兴来。</p><p><br></p><p>我没有打听过多的事,也没必要。但从一家人走进这里,我就已经肃然起敬了。再看他们参观时的举止和神态,我便断定,这应该是一个有着良好教养的家庭。</p><p><br></p><p>借用吴孟超委员的话,作为此篇的结束语吧:</p><p><br></p><p>(他们)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老人,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