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美丽中国·美丽交通”之桥隧篇(上) ——交通运输部离退休部长工作处

阳光海岸

<p><br></p><p>大家好!欢迎参加“云游——美丽中国·美丽交通”网上畅游活动,今天我们云游的主题景点是桥梁。</p><p><br></p><p>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都是在大河的哺育下发端,在流水的滋润下繁荣。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江河奔流,一条条河流连接城市与乡村,串联起文明的印迹。事物都有两面性,河流带来舟楫之便,但同时也阻碍两岸交通。桥梁的出现,使得天堑变通途。桥梁是经济的纽带,社会的纽带,更是文明的纽带。</p><p><br></p><p>​惊涛拍岸、千帆过境。新中国成立后,凭借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一座座桥梁建设落地,书写着大国工程一个又一个传奇。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杭州湾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再到贵州北盘江大桥、港珠澳大桥……桥梁建设的巨大成就,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工程能力的综合展现,是彰显综合国力的重要符号,更是民族复兴阔步向前的重要标识与伟大民族精神的鲜明体现。</p><p><br></p><p>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欣赏壮观工程,回顾艰辛历史,礼赞交通人伟大豪迈的精神力量。</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b></p><p><br></p><p>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是1956年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后,写下的气势磅礴的《水调歌头·游泳》,这里所说的“一桥”就是举世瞩目的武汉长江大桥,人称万里长江第一桥。</p><p><br></p> <p>能够修建横跨长江的大桥是中国人的百年夙愿,1913年川汉铁路督办詹天佑曾邀请德国工程师制定了三种公铁两用工程计划,这也是首次提出的武汉长江大桥方案。1929年当时的铁道部又委托美国人进行了第二次建桥勘测和规划。1936年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发起筹建武汉长江大桥,提出跨度280米的拱形悬臂桁架方案。这三次建桥动议,或因国家财力贫弱而作罢,或因战乱频仍而停顿。</p><p><br></p><p>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1952年2月,经过实地考察,毛泽东同意修建武汉长江大桥,也同意铁道部的桥址方案。1954年1月,政务院会议通过《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正式批准了武汉长江大桥初步设计。1955年9月1日,武汉长江大桥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动工建设。</p> <p><br></p><p>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正式通车。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大桥像一道飞虹,在长江天堑上铺成了一条坦途,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由此实现了连接,大大促进了武汉市铁路枢纽建设进程,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南北交通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桥成为大动脉,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中国能够建成如此雄伟的大桥,靠的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靠的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座桥,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梁,它还蕴藏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勤劳勇敢的精神文化。</p> <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争气桥——南京长江大桥</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p>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被称作“争气桥”。</p> <p>为了这座大桥,全国人民投入了巨大的物力,财力和热情。</p><p><br></p><p>面对水深增大,地质条件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国年轻一代的工程师发挥智慧和创造性,克服重重困难,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完全自主建成了三联9孔160米+1孔128米下加劲弦杆的公铁两用连续钢桁架桥。正桥全长1576米,连同两岸引桥,铁路桥总长6772米,公路桥总长4588米。</p><p><br></p><p>1968年9月30日,铁路桥首先通车,南京市五万多军民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大桥于1968年12月建成,桥头堡上高耸着三面红旗,象征着中国交通人自主建设的决心和勇气。</p> <p>大桥的竣工使火车过江时间由过去靠轮渡的2个多小时缩短为几分钟。南京长江大桥迅速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命脉之一。</p> <p>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共和国的辉煌,也是中国著名景点。大桥公路桥两侧桥头堡前都有一座10米高的工农兵塑像,诉说着时代的伟力。横跨江面的正桥两侧嵌着202块铸铁浮雕,犹如“空中画廊”。每当夜色降临,公路面上的玉兰花灯齐放,桥上、桥下、江中泛光灯射出的蓝色光与黄白色光交相辉映,使桥头堡、大型雕塑、钢铁的桥身变得通体晶莹透明,似银河落入人间。这一雄伟的景观被列入金陵四十景之一——“天堑飞虹”。</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浦东开发的前奏——南浦大桥</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p>黄浦江分割上海,两岸隔江相望,咫尺之遥,一江之隔,轮渡几乎成为唯一的交通方式,遇上恶劣天气交通就会阻断。上海人民盼望着一座桥把浦东和浦西连接起来。</p> <p>1991年2月18日,邓小平视察上海,在南浦大桥建成之际,为该桥亲笔题写下“南浦大桥”四个大字。1991年6月20日,南浦大桥铺上了最后一块桥面板,中国第一座“叠合梁斜拉桥”建成。从此,从浦东到浦西,坐车过江只需7分钟。南浦大桥把浦东和浦西连接起来,奏响了浦东开发的前奏。</p> <p>南浦大桥在设计上立意为“盘龙昂首”,宛如一条昂首盘旋的巨龙横卧在黄浦江上,大桥造型刚劲挺拔、简洁轻盈。南浦大桥的建设汇聚了中国工程人员的爱国心、民族志气和智慧,也记载了中国交通人的责任、梦想和光荣。</p><p><br></p><p>桥梁之于城市,好比经络之于人体。打通“任督二脉”后,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投资投向浦东,便利的交通环境也为浦西、浦东的腾飞提供了坚实基础,促进了整个上海的经济发展。</p><p><br></p><p>今天,在长江之滨,在黄浦江上,蓝天下的南浦大桥,气势澎湃,巍然矗立;夜幕中的南浦大桥,车影辉映,风景无限。</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p>北盘江,珠江流域西江上源红水河的大支流,发源于云南,流经云南、贵州两省,多处为滇黔界河,至双江口注入红水河。江水阻隔,云南宣威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需要4个多小时。2016年9月10日,由贵州、云南两省合作共建的世界最高桥——杭瑞高速贵州省毕节至都格(黔滇界)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实现合龙。北盘江大桥的成功合龙标志着以我国东部城市杭州为起点至云南瑞丽口岸等7省(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3404公里的杭瑞高速公路打通“最后一公里”。</p> <p>2018年,北盘江第一桥荣获“古斯塔夫金奖”,该奖被称为世界桥梁界的“诺贝尔奖”。 北盘江第一桥的桥塔顶部到江面垂直距离则为740米,比中国最高的上海中心大厦(632米)还高100多米。如果折合成楼层的话,北盘江第一桥的高度相当于200多层楼房。同年,北盘江第一桥经过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荣获了“世界最高桥”的称号,并载入世界纪录大全史册。</p> <p>大桥通车后,云南宣威城区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将缩短为1个多小时。</p><p><br></p><p>北盘江大桥将为拉动毕节和六盘水两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现代、优质、高效的交通运输保障,这对于完善贵州乃至全国现代公路运输骨架系统,实现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意义。</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b></p><p><br></p><p>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总投资约1200亿元人民币。大桥在设计理念、建造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标志着我国隧岛桥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大桥于2003年8月启动前期工作。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2017年7月7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10月23日正式开通。2018年10月24日9时正式通车运营。</p> <p>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出席在广东省珠海市举办的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他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对港珠澳大桥这样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p> <p>大桥主体工程由桥、岛、隧组合,总长约29.6公里,穿越伶仃航道和铜鼓西航道段约6.7公里为隧道,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蓝海豚岛和白海豚岛),犹如“伶仃双贝”熠熠生辉。 港珠澳大桥三个通航桥各具特色,青州航道桥“中国结”熠熠生辉,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海豚”塔栩栩如生,九州航道桥“风帆”塔扬帆矗立,成为三大标志性景观。&nbsp;</p> <p>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伶仃洋上,云开日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秋风徐来,这座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世纪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湛蓝的大海之上。</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六、世界公铁第一桥——沪通长江大桥</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p>沪通长江大桥,指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中国江苏省境内连接张家港市(由苏州市代管)和南通市的桥梁工程,是通锡高速公路、沪苏通铁路、通苏嘉甬铁路共同的过江通道。</p> <p>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于2014年3月1日动工建设,2020年7月1日建成通车。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塔高325米,为建成时世界上最高公铁两用斜拉桥主塔。</p> <p>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建成时长江下游最东端、离长江入海口最近的铁路过江通道,向北连接渤海湾和京津冀城市群,向南由沪苏通铁路接入上海,通过东南沿海通道联系珠三角城市群。作为公铁两用过江通道,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成通车后,对提升区域铁路、公路路网水平,优化运输组织方案,完善交通运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将有效促进长三角城市群跨江融合、协同发展,有力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