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友孔德政

沧海过客

1972年春节,因为一个特殊的机缘,我和好友孔德政来到洛阳他的二哥家住了五天。48年了,许多细节都已淡忘。唯有两件事深深印在脑中,记忆犹新。<br> 一件事是去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离市区大概十来公里,当时的交通和现在没法比。去一趟很不方便。德政的二哥向邻居借了两辆自行车,他自己有一辆。三人三辆自行车,向石窟出发。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8英寸的大自行车。虽然自己会骑自行车,但家里没自行车,骑车机会很少,难得骑陌生的大车行长途,心里直打鼓。走没太远,就和他人的自行车撞上了。幸亏德政的二哥帮我连连向人道歉,才算没事。骑了一段路,离开市区进入乡下公路,就觉得顺溜了。来到著名的龙门石窟,看着各种姿态的精美石雕佛像和历经劫难,随处可见的断头残臂和空窟,真是感概万千。这是世界的著名古迹,也是中国石窟艺术之首。有缘到此一游,心情很是激动。特别在高大华美慈祥的卢舍那大佛前,心灵不由得感到震撼。德政的二哥带着相机,他为我和德政在卢舍那大佛前拍了一张合影。那张相片已经发黄了,珍藏至今。<div><br><div><br>  <br></div></div> 当时,国人还没有旅游的概念。龙门石窟这样的著名景区,游客寥寥。记忆中好像也不需要门票。<br>2010年4月21日,和公司的几位同事一起到洛阳旅游。我重游了龙门石窟。那是一个阴雨天,却不妨碍如潮的游客。雨伞下人头攒动,拥挤不堪。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石窟石佛,眼前不断地浮现德政的身影。卢舍那大佛依旧慈眉善目,怜悯的望着忧郁的我。回想着当年和德政游龙门的情景,思念着已逝的好友,恍如隔世。天气仿佛知道我的心情,阴风惨雨,愁眉不展。<br>  写了一首七绝记下心中感怀:<br> 龙门石窟感怀<br>寒风十里赴龙门,大佛身前合影存。<br>三十八年重到此,一声叹息觅遗痕。<br> <p>  另一件事是听歌学唱《草原之夜》。德政的二哥家有台电唱机,还有一叠黑胶唱片。我和德政都喜欢唱歌,在当时的年代,难得有机会听唱片。如饥似渴,许多时间都用在了听唱片上。其中的一张唱片迷住了我们,那就是《草原之夜》。生活在文化荒漠中的我们,加上身处乡镇,孤陋寡闻。除了文革前少数几首《让我们荡起双桨》之类好听的歌,其它听到的就是样板戏,语录歌和慷概激昂的革命歌曲。从来没听到过象《草原之夜》这样深情款款的优美歌曲。我们被迷住了,一遍遍的放那张唱片,一遍遍的跟唱。跟唱得知道歌词,旋律熟悉了,会唱了。可歌词却不是一听就知道是什么字的。于是,两个人一边听,一边辩字词,一边用笔记。听了无数遍,基本对头了。但有两处却怎么也不知道哪几个字。一处是“可克达拉”,另一处是“邮递员”。前一处虽不知是那几个字,但是猜到了是地名。另一处怎么也不知道是传情的不是人名,而是“邮递员”。只能唱的时候含混过去。现在的年轻人看到我的文字,可能以为是可笑的天方夜谭,这不就是一首普通的情歌吗?可当时对我们来说,无疑是第一次听到的天籁之音!后来,这首歌也成了我最喜欢唱的歌。几十年来,不知哼唱了多少遍。每当唱起这首歌,就会想起洛阳时两人专研辩字的情景。历历在目,永远难忘。</p><p> 虽然我和德政都喜欢唱歌,但是水平差距大,我是只能在家里哼唱的普通爱好者,上不了台面。德政却是正宗的抒情男高音,唱歌音质非常好听。记忆最深的,是文革后期的一次大会,会议什么内容不记得了。地点却很清楚:盛泽的老电影院。舞台上,孔德政和钟雪明唱了男女声二重唱《毛主席派人来》。两人都是唱歌高手,唱的婉转动听,激起了如雷掌声。那时的情景,宛如眼前。两位歌唱者都是我的好友。可惜,德政因意外事故英年早逝,钟雪明也在四年前突发疾病而逝。</p><p>思之不胜唏嘘!</p><p> 德政和我都是盛泽中学的67届高中生,同级不同班,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虽然我俩是挚友,性格却并不相同。我是偏科生,不太守规矩的,贪玩,俗称“吵客”,多数老师不喜欢的那种。德政却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学生会干部,加上相貌英俊,一表人才,学生老师都喜欢。由于他比较稳重,办事认真,所以同学们送他的绰号是“老孔”。(当时几乎每个男生都有绰号)我和他的友谊,一开始是源于共同的爱好,文学和体育。后来,是文革中的几乎天天在一起。他在日晖弄的老家,我去过无数次,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再后来,是下乡插队。我在盛泽公社的红旗大队,他在旁边的圣塘大队,住处很近,更是常来常往。三年后,我被上调进了同里晶体管厂,他还在圣塘大队做代课教师。我觉得,对文革的反思,前途的渺茫,改变了他的性格。从开朗外向,变得内向,只有在知己前才敞开心腹。以后,又进入了盛泽中学当代课老师。虽然收入徵薄,但认真负责,待人真诚的性格却始终不变,深受学生喜欢。数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上大学的愿望,考上了南京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前身)。</p><p>各居两地,都为稻粱谋。联系就少了,只有偶尔的信件来往。只有在他老家补办婚宴那一次,记忆最深,他在酒席上,为老同学高歌一曲《甘洒热血写春秋》。当时我有点疑虑,为何要唱这首?想不到一曲成谶!</p> <p>  1986年3月8日,德政因事故意外身亡。当同学告知我噩耗。我简直惊呆了,心如刀刺。怎么也不会想到挚友德政竟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他才38岁,身体健康,正当壮年啊!同学们商量要去日辉弄德政老家的灵堂悼唁。并推举我写了悼词。在灵堂前,我朗读了自己写的悼词,语音因痛苦而颤抖,心中悲痛难忍,热泪盈眶。他待人热情真诚,人缘很好。所以去他家悼唁的人很多。有几十人,盛中各年级的人都有。我记得是在晚上,排了队进入他家的。</p><p> 当年清明。又有30多个同学好友和两位德政的好友老师,结伴来到德政老家,对他的家人表示慰问和对德政的悼念。离开他家后,到盛泽照相馆拍了两张集体照,上书“丙寅年清明”。没有写孔德政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已刻在了每个人的心上。当时的盛泽国营照相馆很小,没法拍34个人的集体照,所以分两批拍了两张照。</p> <p>  那首《草原之夜》,我在家中和卡拉OK厅中唱过了许多次,但都没有录过。如今的全民K歌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录歌。所以,我录了一首,播放了几遍。可能是这首歌的旋律曲调太熟悉了吧。被评为1499分,仅差一分就是满分1500了。不知德政在天之灵能否听到?</p><p> 为此写了一首七绝,以表思念挚友之情:</p><p> 唱歌忆友</p><p>草原天籁洛阳时,反复倾听辨字词。</p><p>今日重新歌此曲,思君不禁泪珠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