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大环行---拨开尘沙,又见敦煌

六月青荷

<p>在敦煌市郊,有一座造型独特的下沉式建筑物,这座外表镶设蓝色的玻璃晶体的建筑物在这片黄色的戈壁荒漠特别显眼,远远望去恰如沙漠中一滴水,这就是《又见敦煌》的表演剧场。</p> <p>我想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在来到敦煌前,根本没有听说过《又见敦煌》。面对高达三百元的门票,许多人都会犹豫。可经不住导游的一番极力推荐,再加上导演王潮歌的个人魅力,我最终随部分队友还是走进了剧场。我们一进入剧场,即进入了一个壮观瑰丽的幻境空间。这个空间里,观众不再只是看客,而是参与了演出的全过程。</p> <p>《又见敦煌》则是王潮歌独立导演的最新作品。这是一部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采用全球独创的“浸入式”情景剧场演出技术,以沙漠为基色,敦煌的文化为内涵,独特的舞台设计和震撼的视觉冲击,淋漓尽致的展现丝路和敦煌千年历史和文化。</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第一表演区,中间有T台一般的大道,实际上是意象化的丝绸之路。走过丝路、穿过黄沙,一个个与丝绸之路,与敦煌莫高窟有关的历史人物,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h1><p> 演出开始, T台一端,聚光灯闪烁,有绾青色包头巾,披褐色麻衣,拄着节杖的长须老者,坚定却有蹒跚地走来,他深情观望充满颤抖而浑厚的嗓音问道:“此地是敦煌吗?此地是敦煌吗?”有旁白回应,是敦煌。他就是丝绸之路的开创者,汉代的张骞。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接着走来的是-----常书鸿,敦煌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35年,学习绘画的常书鸿偶然在巴黎看到了六卷本《敦煌图录》画册,惊异其瑰丽,伤怀其默闻,因此决意回国,从此成为了莫高窟最为坚定的守护者。</h1><p><br></p> <p>相夫公主</p> <p>威武的索靖将军。</p> <p>王圆簶,王道士。</p> <p>接二连三走来的,是一个个被淡忘的历史人物。他们从2000多年前,1000多年前,800多年前,以及当代向我们走来。 一桩桩尘封的往事被揭秘,一段段历史的片段被衔接,一幕幕时代场景再重现。在T台人物造型烘托、旁白中,观众瞬间已穿越了千年。</p> <p>《又见敦煌》采用穿越历史的创作手法,在第一表演区时,当张骞、索靖、张议潮、玄奘、王圆箓、常书鸿等一个个丝绸之路与敦煌历史的风云人物走过象征丝绸之路大道的T台,现场观众的心灵纷纷被触动,泪水蒙住了我的双眼。</p> <p>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当张骞、常书鸿、张议潮、米薇、王潮歌、王儿将······当这些名字响起时,众声回答的那一声声“在”,意味着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们同在。他们是先贤、是导演、是演员和观众,还将是敦煌文化未来的传承者。</p> <p>  第二表演区,《又见敦煌》没有对贩卖国宝的王圆簶道士进行过多的批判,而是给了王圆簶很多的解释机会,让王圆簶讲述了自己的苦衷。在其所处清朝最黑暗的时期,王道士多次凭己之力去保护这批文物,最后都告失败之后,为了能保护剩余的文物,他将文物交给了外国人,他相信这些外国人会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贩卖获得的200两银子,还能用于对这破败的莫高窟进行修复......而良心上的愧疚与罪责,让他选择在夜晚盗运。并让搬运的民工,把脸和身子涂色,他们自知无脸面对祖宗,面对菩萨。王道士(王圆簶)对国宝流失的懊恼,对行为的忏悔,也是一种无奈。</p> <p>百余年前,不经意间窥视了千年尘封历史的道士王圆箓,送别飞天后,将在与飞天菩萨交流忏悔中,感受神佛以慈悲、大爱的胸怀包容世人的情怀。他向天诘问:“我错了吗?老天爷呀……”大慈大悲的菩萨,面对着王道士以及那些送佛远渡重洋,漂泊异乡的子民,没有抱怨,没有指责,菩萨对敦煌人说:“这不怨你们”,又对王道士说:“这也不怨你,来,让我看看你......”,此时,王道士和敦煌子民哭喊着向菩萨忏悔:“娘诶,菩萨诶,祖宗诶”。“我不怪你们,我不会离开,我永远都不会离开,我是你的山川,我是你的大海, 我是你的太阳,我是你的麦田,我是你的菩萨……”这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伴随飞天菩萨渐行渐远的脚步,令人心碎!这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哀 ,而是时代的产物,是当时无法选择的结局。仁慈的菩萨原谅了这些无知的子民。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菩萨!永远是我们中国人精神上的图腾!不管他们在哪里,他们一直在山川与河流之上,将永远无法被夺走…也将永远护佑着华夏民族,生生不息,蒸蒸日上!</p> <p>在第三表演区,我目睹了王圆箓送出国宝的那一幕之后,观众不知觉中已分成十六组分别进入不同 “洞窟”,与不同时代的古人“对谈”。行五十步穿越百年,行百步穿越千年。</p> <p>&nbsp;&nbsp; 观众走进了不同的展演区。每个展演区类似一个石窟。每一个石窟内的底部和顶部都是玻璃制的。我走进的石窟看到的是一个关于粟特女子米薇的故事。透过脚下的玻璃,观众可以看见底部米薇的小房间,她正在给负心的夫君写着书信,埋怨商人丈夫将她和女儿抛弃在茫茫大漠中。这封信,米薇终其一生也没有等到回音。正在观众为她哀伤时,隔间的顶部亮起,一个旅人拨开细细黄沙看向屋里的看客。仿佛是百年前的探险家斯坦因拨开黄沙,拨开了米薇的故事。旅人复又掩上黄沙,留下仿若被掩埋的我们。千百年后,我们自己的故事,是否也将这样深埋于地呢?</p> <p>16个石窟,16个故事。还有唐朝公主和亲的故事。药师经变的故事……更多的精彩,期待着您的光临,您的解读,您的感悟!</p> <p>  第四表演区,古今对话,还原历史,讲述自晋代初期至唐宋元明清一幅历史长卷。这里有雕塑、绘画、建筑、服饰、人文,还有衣袂飘飘的菩萨,慈眉善目的佛陀,灵动起舞的飞天,车马粼粼的盛世繁华。我们之所以爱敦煌,是因为它记录了深邃而沉郁,放荡雄健,纵情欢乐而又满襟抱负,傲岸不逊而又海纳百川的中华盛世。</p><p> “我是你的汉朝”,霍去病和卫青大将军收复河西失地。</p><p><br></p> <p>“我是你的晋朝”羌笛悠悠,黄沙漫天。索靖将军击退外敌的指令成光照千秋的书法。</p> <p>“我是你的唐朝”,节度使张议潮派出十路信使,穿越天寒地冻的沙漠,艰难跋涉。却信念坚定。他们的方向是长安,是向大明宫传一个口信----丝路通啦!</p> <p>信使出使长安,用生命和血泪的代价。换取丝绸之路的开通。</p> <p>唐宣宗得知信使到来,下令点亮宫灯,打开宫门,迎接信使悟真。皇帝兴奋的说:“不,你带来的,不止一个口信,而是给大唐带来一条大路。一条西通罗马,东联长安的大路!一条福泽天下,福泽子孙的大路!</p> <p><br></p><p>盛世长安,为敦煌信使点灯。</p> <p>  九十分钟的演出,我余有味尽,三百元的门票真的物超所值,<u>它</u>让我们这些来敦煌的游客,都在这里感受一次穿越千年的体验,都在这里享受一场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文化饕餮盛宴,享受一场灵魂的穿越,精神的洗礼!敦煌,又一次成为人类的敦煌,世界的敦煌。敦煌,唯有朝圣者的脚步和灵魂,方能抵达!</p> <p>“一年有多长啊?只不过一瞬间</p><p>一生有多长啊?只不过一瞬间</p><p>一千年有多长啊?只不过一瞬间……</p><p>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啦。”</p><p> 在与现代青年的隔空对话中,唐代的诗人王维如是说。</p><p><br></p><p><br></p><p><br></p><p><br></p> <p>汉朝,已深埋在沙下;唐朝,已深埋在沙下,将军、画家,已深埋在沙下;商贾、僧侣,已深埋在沙下,曾经的喧闹,变成了一曲羌笛;曾经的繁华,变成了一抔黄沙。莫高窟有一日也会如沉沙一样碎去,一切都会归于尘土,一切都会归于寂静,所有东西都消失,能留下的是什么呢……</p><p><br></p><p><br></p><p><br></p><p><br></p> <p>壁画可能褪色,丝路精神永存</p><p>俯下身去,捧起一把黄沙</p><p>敦煌的故事就会在你的掌心里</p><p>拨开尘沙,又见敦煌</p><p>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又见敦煌》。</p><p>靠近你,感受别样安详静谧的佛国世界。</p><p>聆听远古之声,梵音缭绕。</p><p>转身凝望,回眸已是千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