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融合党建 兰亭树人

<p>  提高教育质量,归根结底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围绕育人环境创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为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指明了前进方向。</p> <p>  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良好物质环境。建构育人环境,物质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责任意识,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p><p><br></p><p>  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研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优先安排教育事业发展,优先保障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法定增长,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自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5年超过4%;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再度明确,将教育作为各级政府财政支出重点领域给予优先保障,并具体规定“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从制度与机制上明确优先保障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法定增长,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p> <p>  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建构育人环境,制度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坚持综合改革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方法和考试评价机制,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了良好制度环境。</p> <p>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良好技术环境。建构育人环境,技术是手段。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多国家提升教育质量的战略选择。2015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这一思想主张明确了我国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提供了环境保障。</p> <p>  4.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建构育人环境,开放拓展平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中指出,教育应该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教育对外开放,关键是提高质量,而不是盲目扩大规模。这些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将教育对外开放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关联,阐明了扩大对外开放所体现出的教育旨归和内在规律。我国已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2016年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的正式成员,等等,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人才打造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平台。</p> <p> 编辑:张燕</p><p> 审核:陈丽燕</p>

教育

人才培养

育人

环境

质量

习近平

提高

改革

深化

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