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迟到的阆中之行

米夏

阆中之行,对我而言是一场迟到了十几年的一次旅行。<br> 2009年,因公到南充、广元出差,听说阆中是一个很值得一去的古城,本想顺便前往,但因南阆高速未通未能成行。<br> 今年年迈的父母第一次到我家过春节,想到一直未能去成的阆中,打算春节期间带上他们去阆中呆几天,感受一下阆中浓浓的传统春节味。但突入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阆中之行也就未能提上议事日程。而紧接着3月份老父亲突然被查出肝癌晚期,一个月未到就永远离开了我们,带他们一起去阆中看看也终成遗憾。<br><br> 这周末,女儿因为中考不回家,想到难得有个空闲的周末,为不再留遗憾,决定约上三五朋友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阆中行。<div>不到2小时,就到了西充,因同行资深美女晓芳老家是西充多扶镇,对西充较熟,且时间已是中午1点,决定在西充下道去吃午饭。<br> 西充县,隶属四川省南充市,因古有西充山,故得名西充。路上美女还给我们介绍了多扶镇名字的由来,传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大战清军在太阳溪中箭后,由将士搀扶回指挥营地牺牲于此,故取名多扶。但现在老百姓更看中经济的发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政府现将多扶打造成微电影城,新修了很多明清建筑的古镇,并将镇名改为“多福”。</div> 来到西充,自然是要吃当地的特色小吃川北凉粉,该小吃原为农家小食,距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自清末问世以来,以其独具红辣味醇、鲜香爽口饮誉巴蜀。刚好我们停车的西充县鸿运步行街就有一家“川北凉粉”店,该店是四川川北凉粉饮食文化有限公司的连锁店之一,真是小凉粉大产业,都开成连锁公司了。每人一碗川北凉粉再加一碗西充细米粉,中午饭就轻松搞定,经济实惠又好吃。抹去嘴角的红油,口腔里还留着鲜香就又上路了。 下午3点半左右,顺利到达阆中古城。经过多方考察、比较,顺利入住性价比较高的镇江楼客栈。该客栈位于古城区下河街,为原镇江寺遗址,经改造而成客栈,标间价格198元,为我等工薪阶层能接受的价格。<br> 客栈是一楼一底三进式院落,既有住宿也有餐饮,二楼中部房间连接处还可喝茶,底楼天进处有照壁有水池,院里三角梅开得正艳、黄桷兰也阵阵飘香。<br><div><br></div> 住宿安排完毕,坐在二楼的回栏上,拍拍院子里的花草、屋檐下的红灯笼、接下来就是要开始寻味阆中了。 客栈大红灯笼高高挂 客栈小书角 出门大概走了不到500米,就发现一家打着“古阆古味”招牌的小餐馆,餐馆规模不大,底楼只有4张桌子,但墙上挂满了阆中特色美食、阆中餐饮10强店等金字招牌,估计是家老字号。按照突出特色、荤素搭配、绝不浪费的原则,点了网友强烈推荐的吊锅鱼、阆苑三绝、张飞牛肉、野菜鱼籽、合香奶茄等,再要了1斤老板娘自己泡的桑葚酒,就开始了阆中之旅的浅谈小酌。 调锅鱼、张飞牛肉、腊肉炒凉粉 对于喜欢吃鱼而且吃了很多鱼的我来说,吊锅鱼一般,毕竟鱼只是普通的草鱼;阆苑三绝就是牛肉、油炸馒头块、胡萝卜开会,半汤半干,以前到是从未吃过这菜;比较有特色的是青菜鱼籽,味道不错也营养;张飞牛肉就是卤牛肉,只是肉的品质好,味道也将就;合香奶茄就是茄子裹上奶油面糊油炸,感觉没什么特色。 从餐馆出来已经是晚上九点了,看到满大街的醋泡脚招牌,考虑到今天走路较多,决定也去体验一下阆中的醋泡脚,让疲惫的双脚也轻松一下。我们选的是价格中等的保健醋,估计与普通醋也没什么区别,只是按平时的消费习惯做的选择。现在洗脚城了加在泡脚水里的有醋、有盐、有中药等,估计功效上差异都不大,主要是有概念好收费,用白水泡效果也一样,关键是水要热,再加上按摩。空气中弥漫的醋味倒是让人觉得很舒服,但醋泡脚个人感觉还是有点奢侈,可惜的是给我按摩的大姐手法不行,没有找准穴位 对于从不睡懒觉的我来说,依然早上六点就醒了,为不吵醒同住的晓芳,看了1小时手机才起床。推开窗门一看,一抹晨曦已穿过云层,今天肯定是个艳阳天,心情越发好了。这次来阆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今年女儿中考,想去古城状元府第和贡院看看,图个吉利。今天是中考得第一天,我于是匆忙洗漱完毕,穿上漂亮的旗袍,直奔贡院和状元府第。 中天楼位于武庙街100号,是一座始建于唐朝的三层明清建筑风格的木质高楼,楼高25米,在一大片古城区中拔地而起,气势恢宏,建造精美。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因此也将之称为“阆中风水第一楼”。由于到得早,我是今天第一个登楼者。<div><br></div> 登到第三层,发现楼中挂有“运际中天”的一块横匾,真是一个好兆头!赶紧拍一张照发到孩子的家长群,并预祝所有的孩子中考运际中天。 站在中天楼迅速看了看古城全景,便抓紧下来往位于学道街78号的贡院去。 <div> 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士子们应试的考场,阆中贡院又称川北道贡院。顺治九年(1652年),因全川末靖,四川省省会暂驻阆中,并在此举行了甲午、丁酉、庚子三科考试,贡院即是当时的考场。此后清嘉靖年间重建,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和考生宿房组成。<br></div><br> 入贡院后首先就看到中间有一道门,门槛较普通的门高许多,门上挂有“龙门”牌匾。因为在古代,一旦中了进士,就会顺理成章步入仕途,所以也就跃了龙门。 一直走到最里面,左右是可以容纳几十人同时考试的考场,一人一个小隔间,前面是全开敞的,供老师监考。但为防考生作弊,考生之间都有一堵从天到地的墙将两人隔开,面对大门的正面橱窗里面陈列有古代考生作弊的工具,包括一套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内衣内裤,可见考试作弊自古就有。 左右考场中间修有一处回廊,回廊上方挂有“天开文运”的匾,也是古人对考生的一种希望和祝福吧,我也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中考的女儿能够“天开文运”。 <div> 从考场往大门外走就到了一处考官集中办公的地点,中间摆有一张大条桌、几把椅子,一位主考官正在阅卷,边上站着一位级别较低的考官,据说当年考生的最终成绩也是几个考官确定,不是那一个就能做主的。桌子后面是张大屏风,屏风上方也挂有一张匾,书有“旁求俊乂”四个字,导游让大家读这四个字,结果最后一个字基本没人认得。该四字语出《文心雕龙.议对第二十四》“及孝武益明,旁求俊乂,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斯固选贤要术也。”就是说要广求有才德的人,古代的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人才选拔起的重要途径。</div> 再出来就是内龙门了,考试结束了,考官会审了,一旦高中就是跃龙门,所以我们出来的时候就按导游的要求跨过龙门下面的门槛,而不是踩过门槛。其实对我而言跃不跃龙门已经没有意义了,只希望三年以后高考的女儿能够鱼跃龙门,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出了贡院就来到隔壁的川北道署,道署俗称道台衙门。川北道署为巡抚、巡按(御使)按临之署衙和居所,有正厅、穿堂、后厅、柏台亭、监生书吏室、左右厢房等。 跨进道署大门,走过天井,就到了道台升堂办公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办公室。办公室正面大门上挂有一块“振扬风纪”的大匾,进门后左右两方各立有一面大鼓,供老百姓直击鼓喊冤。 道台办公桌后面墙上是一幅仙鹤独立河中岩石上的画,仙鹤上方是五彩祥云与旭日,画上方还挂有一块“清正廉明”的匾,古代对官员在廉政方面的要求还是挺高的。 走过穿堂就到了后厅,后厅的大门上挂有“民具尔瞻”的匾。 大厅摆有两张太师椅,椅子后面的白墙上有一个巨大的“廉”字,川北道署里面有很多对古代官员廉政方面的要求,所以现在被当地政府定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 <div> 从川北道署出来一看已经快十点钟了,因没吃早餐感觉饥肠辘辘了。走了不到二十米,就发现一家张飞牛肉锅盔店。该店在学道街179号,老板是一位近50岁的中年人,店面不大,但看上去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老板看到我们过去,热情给我们介绍张飞锅盔的特点。首先与一般锅盔多为圆形不同,张飞锅盔是方形的。饼皮是现场烙,馅料是提前准备好的,有牛肉、猪肉、豆腐丝、咸菜丝等。老板说他家的锅盔干净且分量足,现吃现做外酥里香,吃了绝不后悔。听了老板的介绍,并看到门檐上钉有一小块“文明家庭”牌子,让我对这家店顿生好感,于是就大方地给老板说每人一个牛肉锅盔。一口咬下去,果然酥脆无比,里面的卤牛肉全是毽子肉,味道巴适极了,而且份量确实足,一个我都没吃完。<br></div><br> 吃完锅盔后就直奔位于古城西北角的文庙。走到文庙门口,就 看立有一石碑,刻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即古代官员们要来参观文庙,文官都要下轿、武官都要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敬。 进大门后十米经过挂有“圣域”匾额的小门后,左侧是文庙的清代古照壁,由大青砖砌成,上有桃型花纹,寓意桃李满天下的意思。照壁最上方得形状是架着一支毛笔尖,在照壁的后面就是锦屏山,毛笔尖正对锦屏山的最凹处,所以锦屏山又叫笔架山。 右则是月形泮池,池上是拱形“状元桥”,寓意过桥者将成为状元之美意。同行的小芳兴致勃勃的走上拱桥,并拍照留影,可惜我们都已经不能成为状元了,好在晓芳的弟弟是我们那一届的县理科状元。过桥后进入文庙第一扇大门是“棂星门”,棂星即是“文曲星”。穿过棂星门可见正前方大成门,左右两则各有一亭,名曰“杏坛”,系孔子的学生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文庙第二扇大门是“大成门”,过了大成门,两侧为“东庑”和“西庑”,正中就是大成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孟圣人。 <div> 从文庙出来,就去古城区西街59号的汉桓侯祠,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张飞庙。该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死后也葬于阆中。<br></div>汉桓侯祠主题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大门正中檐下悬挂著名书法家赵朴初补书的“汉桓侯祠”大匾,左右两边分立《桓侯庙记》和《汉张桓侯祠》石碑,门前一对威武的石狮,肃穆庄严。<br><br> 跨进大门,一座10余米的高楼立于眼前,重檐歇山式屋顶,四瓣镶成的梅花方形柱,翘角连云,气势不凡,原来是明代所建敌万楼。檐下巨大匾额上楷书“灵庥舄奕”、“万夫莫敌”、“虎臣良牧”等,正映照了《三国志》中对张飞所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的评价。<div><br></div> 穿过敌万楼后三十多米的小广场,面阔五间、宽22米的大殿矗立在两米高的石砌台基之上,气势雄伟,是祭拜张飞的主要殿堂。殿内正中塑有二米多高的张飞文像,头戴冕旒,手捧玉 ,端坐于神龛之内,竖眉膛目,不怒而威。大殿后有廊道与后殿、墓亭相连,两侧百年丹桂、鱼池与后殿室内书画相映,宁静优雅。在后殿亭内起有一石劵,内塑有雄壮威猛的张飞武官像,真是“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猛张飞。 长坂坡大战 长坂坡大战场景再现 看完张飞庙,我们来到了通票的最后一个景点风水博物馆。该馆位于阆中古城大东街100号,是国内第一个以建筑风水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分为博物馆、祭祀、讲堂、驿站、吉祥物等五个功能区,以易、卜为主脉,诠释神秘的中国风水。最具特色的是馆内五行客栈,是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命名的五间客房,房内的色调以及装饰完全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来布置的,而每一个“五行房”内均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阆中风水故事。 进入馆内,一个巨大的沙盘摆放在50平米的主展厅内,原来是阆中清同治年间的“阆中治城图”,该沙盘让游客对阆中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的特殊地理环境一览无余。在风水馆还看到一块高3 米左右、长17米的巨型屏风,这是由10多个屏风组合而成的“中华风水屏”,镂空雕刻的风水窗花反映不同时期的阆中风水景观图案,福禄寿喜、龙凤呈祥、八仙过海、渔樵耕读、麻姑献寿等历史典故既折射出古代工匠的高超刀法,也同时反映了人们向往富贵和延年益寿等古代风水地理学说。虽然同行的张帅哥号称以前曾认识一个地仙,也跟他学了几招如何看风水,但由于没有请讲解员,我们也只能跑马观花、似懂非懂地看了一圈就离开了。风水是门大学问,下次还是要请一个资深讲解大师,边看边学习收获才大。 中午来到江边就看到一家小餐馆,桌子就摆在江边户外的,看到我们过来,老板娘热情的招呼,并介绍其特色菜。经不住老板娘的热情,一看位置好视线也开阔决定就选这家了。根据菜单和老板娘的推荐,点了一个凉拌土鸡、腊肉炒凉粉、小炒河虾、醒酒汤。吃后大家感觉最有特色的是醒酒汤,这道菜做起来很简单,就是汤里面加醋和韭菜,但因阆中保宁醋很有名,所以汤喝起来开胃醒酒,而且现在大鱼大肉吃多了,喝醋汤也解油腻。晓芳还说今后我们喝酒后也自己做醒酒汤,看来经常喝酒的人就是不一样。 由于晚上有事,在汤饱饭足后、艳阳高照时就离开酒店打道回渝了。<br> 这次迟到的阆中之行虽然由于时间紧,还有许多景点未看,但感觉吃、住、行、看都比较满意,收获也是满满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不愧为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值得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