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闽行(四)武夷山1

獨步洹畔

<p>南闽行(四)</p><p>武夷山</p><p> 1</p><p> 20日,早上,我们从泉州出发到武夷山住入如家酒店。午饭后开始登山。</p><p> 武夷山地处闽西北,方圆1000平方公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景区有南北两个大门,我们从南门进入,坐景区观览车,循九曲溪,溯流而上,直奔“武夷第一山”——天游峰而去。</p><p> 也许是久负盛名、想往过甚、先入为主的原因吧,一进入景区就给人一种心神迷离的感觉。</p><p> 此刻,天空下着小雨,空气格外的清新。车子是电动的上有顶棚,四面敞开型的,沿着平整蜿蜒的道路稳稳前行。雨滴淅沥沥的落下,一旁的九曲溪,微波荡漾,漫江碧透。一会儿水面开阔,卵石铺边,山石护岸,敞开胸怀,任由观览。一会儿,溪水又掩蔽于树丛水草之后,若轻纱遮美靥,若隐若现,朦胧雅典。清溦濛濛,雨雾濛濛,烟云濛濛,山水林草,笼罩其间,游客心魄,融于其中。</p><p> 经过天星山庄、静茶坊、玉女峰、御茶园旧址,到站下车,开始步行进入景区。</p><p> 景区在溪水左岸,进景区需经过一座石拱桥。桥又高又长,桥下丰水期也可通行竹排。桥面中间是石板铺就,两侧人行道和桥栏杆是木条和大方木建成。大桥水渍淋漓斑驳古朴,与周边的山石树竹浑然一体。大桥处于四曲、五曲之间的溪水之上,站在桥上看曲溪,景色开朗而分明。青绿的溪水从上游汤汤荡荡流过桥下,在下游远方,被一座屏风一样的大山挡住,曲折绕行而过。溪水滩岸长满了各种深绿黄绿的兰草和蕨类等原始植被,间杂着一丛丛挺拔的玉山翠竹。两岸群山耸峙,云雾缭绕,山石缝中和山脚下的杉树、松树、小叶黄杨和银杏树,或稀疏有致或密密层层。如此山水,画家至此怎会不驻足留恋、画兴喷薄?</p><p> 照相是必须的。照过之后,我们顺麻石大路继续前行。</p><p> 路旁一块牌子上指示“武夷精舍”四字。不禁一阵惊喜。只知朱熹在此修学,不想是这样不期而遇。</p><p> 所谓游山玩水,与读文字、看照片甚或欣赏风光大片大有不同。也只有足到之处、身临其境才会有许多意外发现,风雨阴晴才会有许多不同景致。</p><p> 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今人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有多种解释,甚至多有诟病。但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应该是最值得学习的。《论语》等四书,古今多有人批注翻译,但多不尽善。如于丹讲论语,浅显易懂、娓娓道来,却也露出太多的倾向性、诱导性,把深奥的思想哲理变成了功利和实用,扭曲了原意。所以,读书要看原著,读论语艰涩难懂,就看朱子的批注,他穷究经书本意,并以恰当例证以佐之。</p><p> 左转拾阶而上,是山间一片难得的小坪地,号称“朱熹园”,园内有设有朱熹铜像和朱熹讲学铜像群。园底部立一座四柱三间瓦顶挑檐的石制牌楼,上书“武夷精舍”。</p><p>不得不说,朱老夫子是聪明至极之人,仅单精舍选址就可显端倪。精舍地处深山,离溪水不远,又离开入山道路一定距离,背靠隐屏峰,依山傍水,林木茂密,的确是传习著述的好所在。</p><p> 古人治学很讲究地理环境的选择,所到过的登封嵩阳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莫不处于林深水险、空谷幽静之地。</p><p> 精舍书院建筑为木质,全部构筑轩雅宏丽。正堂门首悬“理学正宗”巨匾,室内题“忠孝廉節”四字,及朱熹授学布设。其它房屋展示介绍朱熹生平、讲学、著述及在武夷山的经历。其中一幅照片介绍,1972年,主席老人家把一套线装朱熹的《楚辞集注》作为国礼,送给了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主席说“这是一部好书”。或主席、朱熹皆楚人,对《楚辞》有特别感情吧。“惟楚有才,于斯为盛”。</p><p> 回头看入门厅堂墙上,一壁是手绘的九曲溪图,一壁是朱熹的《九曲棹(zhao)歌》: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p><p> 竹筝石罄,轻拨慢抚,疾击缓撞,铿锵铮铮,远播近绕,水激涧溪,风穿松竹,高歌浅吟,舞剑品茗。何其悠哉,乐哉!</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