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素不喜欢商业气息浓厚的古镇。熙熙攘攘的游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街道两旁的商家分外热情,向游人兜售着全国一个模样的“旅游纪念品”,到处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每当想起这些情景,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厌恶。</p> <p> 知道黄姚,是好多年前的事。1999年播放香港电视剧《茶是故乡浓》就听说贺州的黄姚古镇。今年暑假,因为疫情原因,不方便远游,因此顺应家人的建议,我们决定到距离家不远的黄姚古镇走走。</p> <p> 可惜天公不作美。刚驾车到下榻的客栈,行李还没完全搬好,就下起了骤雨。客栈的店家是一位身穿素色民国旗袍的女子,恬淡地笑着迎了出来,“这真是贵人出门招风雨呢”她轻声地说。(后来得知,店家是当地的一位中学教师,假期帮家人看店。)我们一行人听了善解人意的话语,心中自然宽慰了许多。</p> <p> 热情好客的店家,还亲自为我们做起了古镇的解说。话说黄姚,因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而得名,发祥于宋,鼎盛于清,历经千年沧桑,依然完美呈现于世。古镇近千年的历史人文景观颇具特色,古桥古树,寺庙祠堂,楹联牌匾无不透着古韵,镇里300多间清明风格的古民居,8条古街巷皆呈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尽地利促人和独运匠心。</p> <p> 趁着这场雨,正好可以在客栈小憩片刻,休整一下旅途的劳顿。我心想。客栈的阳台正好对着古镇的东门,我凭栏透着斜织的雨帘远眺,隐隐约约地感受着古镇的轮廓,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如同欣赏一位披着白色头纱的温婉女子。几行即兴诗句浮现于心:</p><p>古树溪畔少行人,</p><p>石径苔痕一寸深。</p><p>清茶一盏近暮色,</p><p>檐下驻足听雨声。</p> <p> 雨后的古镇,周围的空气都是湿润的,怡人的。青砖素瓦,涂上红油漆窗户,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杨柳含烟,雨意朦胧,无声,无息,点点入地……古榕树繁茂的叶子更为鲜绿,平添了几分精神,树底下的溪水明显涨了许多,只是小溪也由原来的清澈见底变成泥黄色。滴答——滴答——那是溪边柳条尖上滴落的雨滴弹奏出的美妙旋律。</p> <p> 客栈的店家告诉我,古镇不大,全程游走下来不过一个多小时而已。听了店家的话,方向感不算强的我,心里似乎有了底气。无需导游,亦无需带地图,就这样顺着蜿蜒的青石板铺成的小径边走边探寻。</p> <p> 因为是雨天,小巷里鲜有行人。长长的石板路,仿佛在诉说着它美丽与哀愁的故事。美女游客都喜欢这种原生态的古宅古镇,更喜欢在雨中拍照,说显得新鲜靓丽。此情此景,让人蓦然想起戴望舒的《雨巷》——</p><p>撑着油纸伞,独自</p><p>彷徨在悠长、悠长</p><p>又寂寥的雨巷,</p><p>我希望逢着</p><p>一个丁香一样的</p><p>结着愁怨的姑娘……</p> <p> 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匾,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景。与其他知名的古镇相比,黄姚没有乌镇的精致,也不似凤凰有着文学底蕴。她仿若是养在深闺的小镇姑娘,质朴中透露着天然去雕饰的秀气和宁静。也许,每一位女子心底都埋藏着一份丁香般的情结。遇上如此幽美的古巷,她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撑起好看的油纸伞,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芬芳……</p> <p> 暮色愈浓。村民陆续将各色的灯笼点亮,透过昏黄的灯光,此时的古镇渐渐变得更为古朴。蛙声虫鸣,泛黄的兴宁河似乎也在暮色中停止了流动,村庄傍着周围黛色的高山,陷入了沉思……整个古镇增添了几分朦胧,多了一分神秘。</p> <p> 我们继续轻踏青石板,漫步山水间,感受慢时光的情趣;拾级而上,把耳朵贴近斑驳的古墙,聆听小镇历史久远的回响……此刻,抛下工作的繁琐,远离城市的喧嚣,找寻到那一份的内心的平静,不正是我们为什么出发的理由吗?</p><p> 这一次,我们在细雨中遇见了一个最安静的黄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