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书中品味知识的博大精深,在书中培养修养的文雅得体,在书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在书中开拓视野看大千世界…… </p><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点点滴滴的积累,终将汇聚人生最大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读书是一种相遇,那么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就是我教育教学路上一次最美的相遇。每次读这本书,就仿佛在倾听一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娓娓讲述他的教育故事,而每一段故事都蕴含着他对教育教学的深邃思考。</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纸与笔,造就家书温润而深情的字眼,也许此刻我们不再写什么家书了,但他始终是一种记忆,一种礼貌的传承。《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妻子傅聪和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傅雷夫妇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因此傅雷夫妇成为了中国父母的典范。在这本书中,我们不难体会到父雷对儿子深深的爱,无论是谈及艺术,对待情感还是待人处事,无不体现着傅雷对儿子的爱意。有人说“父爱如山”,傅雷正是如此,他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傅聪: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细心叮嘱傅聪:谦虚是很重要的,要学习非谦虚不可,谦虚才是聪明人;反复勉励傅聪: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傅雷家书》不仅让我们聆听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悉心教导,更感受到这位父亲也是全天下父亲对儿女竭尽全力的爱。</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我坚信,只有让我们的灵魂融入书的海洋,让书的内容融入我们的生命,才能有一个比大海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当你遭遇困难和窘境时,当你面对生活不公平的待遇时,你会重振旗鼓,勇往直前,还是一蹶不振,从此颓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不同的答案,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则为我们演绎了一块“钢铁”的“锻造”经过,给我们的生活点燃了一盏明亮的航标灯。</p> <p class="ql-block"> 其实人生就像是一本书,一本打开合不上日以继夜阅读的书,读着属于自己的风景渲染着斑驳的生命,细品慢嚼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爱之名,感恩之心,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何尝不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于这盛世烟火,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书,只要人生有梦还愁不成籍。暗里生香的文字就像慈祥的母亲,充满了母爱,生活中给你温暖,生命里给你感动,开心时让你嘴角上扬,伤心时让你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读书可以让人滤除浮躁:读书,撇开喧嚣,拨开冗务,于小楼一角仔细的品味,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在寂静中体会人生的滋味,在书海中滤除浮躁的心态,淡泊名利,淡然处世,无疑是愉悦沧桑人生的美好享受。读书可以让人丰富知识:有人说的好:“一个人的知识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有人用圆表示过自己的知识,圆越大,与外边的接触就会越多。真是的,书越读就越觉得读得少,越读,就越觉得有读不尽的书。读书可以让人灵魂纯洁:读书,是在剥除心灵中的障碍,使人的心胸变得空旷,加法慢慢变成了减法。读书使人心灵优雅。行为的优雅是表面的优雅,真正的优雅是灵魂的优雅,优雅的生命源于优雅的灵魂,优雅的灵魂源于优雅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最难的就是作文课,纸上谈兵容易,实践起来确实异常艰难。黄厚江老师的《作文课的味道》一书让学生在实践中喜欢语文,在听说读写中发展能力。他本色、质朴的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影响我至深。关于写作教学,他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要“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主张作文教学应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正如农夫耕作,选好一粒种子,播进土壤,给它合适的养料后,还要关注着它的萌芽破土,直至长成主干、展开分枝、生出绿叶。好的教学生长点,就像一粒好“种子”,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和表达欲望,这粒“种子”可以是学生的习作、故事,也可以是教师的亲身经历或随笔文章,选好“种子”后,如何用其来催发、培育学生的写作激情,也大有学问。黄老师在教学中很善于创设情境或设置矛盾,为学生提供一个“写作场”。听黄老师的作文课,常常会有“愈翻愈险,愈险愈奇”之感,他总能翻出新意,让学生愈发主动,生成愈发精彩。他他常常笑眯眯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动声色地追问、质疑、补充,带着学生往更深处思考。在这种预约的氛围中,学生的言说欲望被激发,种下去的写作与表达的“种子”,由此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生长动力。听黄老师的课总会让我们沉浸在课堂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p> <p class="ql-block"> 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近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父亲对孩子的深爱作为一条人类的公理,如同太阳的光辉温暖着其间的每一个人。傅雷对傅聪的爱也是如是,这样的爱是高尚的、纯洁而又无私的,它荡涤了世间尘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华,留下的是舔犊情深的人间第一情。“多少对你的爱,对你的友谊,不知如何在笔底下传达给你!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这是多么真挚的人间真爱呀。</p> <p class="ql-block"> 《傅雷家书》是一部人生纪录片,记录了一段浓浓的父子情。傅雷对儿子循循善诱,让人感受到他那高尚而正直的灵魂。傅雷不仅仅给孩子指引方向,更给刚刚起步的中华民族指引了方向。也让我们了解了那个年代的历史,那个年代中华民族的父辈对子女和国家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乐天派。他不像李白那样浪漫致死,也不像杜甫那样忧国忧民,也没有辛弃疾那种壮志未酬,无论生在何地,处境如何,他的豁达与从容伴随一生,他永远将眼前的事情做好,不计较过往得失,即使受人排挤,贬谪在外,他还是会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最喜欢的苏东坡一句诗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是苏东坡在他人生志得意满时,和弟弟子由分别后所作的诗,年轻的天才似乎在那个时刻就已经参悟人生真谛,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留给这个世界的应该是什么?林语堂先生在传记的最后所说的“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我想,这才是我们喜欢、纪念苏东坡最根本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感受书籍的温度,在心灵陌上播下书香的种子,让你、我都成为 :眼中有光芒,灵魂有香气的教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岁月路过,且留风住;人生走过,书香盈怀!愿你我的人生中,读书如呼吸一般自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徜徉书海,一起阅读飘满书香气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