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超群的政治家:刘邦

广宁桥侠客

<p>我们对历史人物往往喜欢贴上标签,比如汉高祖刘邦,他的标签就是“流氓、无赖、好色”。果真如此吗?真的这样简单吗?好在历史已经过去二千多年,当年的人物,现代人无须贬褒,我们试着掏空思想中的成见,细读历史典籍,还是会发现刘邦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为什么后人把如此不堪的标签加到他头上,我猜想大概是刘邦善于演戏,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在这篇文章里大家可以跟着我去欣赏刘邦的演技吧!</p><p><br></p><p>“萧何追韩信”的事大家耳熟能详,在这个故事中,刘邦只能算是个配角,可这个配角却演出了水平,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个故事的背景。</p><p><br></p><p>韩信一开始是追随项羽的,项羽任命他为“郎中”,这个“郎中”不是看病的医生,而是负责警卫工作的武官,韩信多次向项羽提建议,但项羽不理睬,于是韩信就离开项羽投靠刘邦,韩信应该算运气不差,被夏侯婴、萧何赏识,推荐给刘邦,但刘邦并不十分重视韩信,给韩信的官职是“治粟都尉”,是个管粮饷的军官,按一般人看来,很不错啦,但韩信还是不满意,计划着做逃兵。</p><p><br></p><p>那个时候,秦朝已经被推翻,统治天下的实权在项羽的手里,他故意把刘邦封为汉王,封地大致在今天的四川、陕西一带,刘邦及他手下的人大都来自今天的江苏、安徽,这些人都盼望回到故乡去,所以每天都有人开小差、当逃兵,有一天,管理粮饷的韩信也逃跑了,萧何一听到韩信跑了,来不及向刘邦汇报请示,只身一人去追韩信了。没有人知道萧何去追韩信,以为他也做逃兵,于是有人向刘邦报告说:“丞相萧何跑了。”听到这个消息,刘邦的反应相当大,《史记》是这样描写的:</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大怒,如失左右手。</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非常非常倚重萧何,过了二天,萧何回来进见刘邦,刘邦且怒且喜,大骂萧何,史书上有他们二人的对话,我们来看刘邦说了什么,他骂的第一句是:“若亡,何也?”第二句是:“若所追者谁?”第三句是:“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把刘邦骂萧何的三句话抄录下来,是让大家留意,刘邦骂人时用的人称代词,第一第二句用的是“若”,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你”,而第三句改称为“公”,相当于“您”。大家细细品味,其中是不是很有奥妙?在这一过程中,刘邦愤怒的心已平息下来,措辞变得安详多了。作为领导人的品质,要善于“制怒”,刘邦的分寸拿捏的到位,演技出色,虽然还是骂人,萧何及旁边的人都能感受到刘邦的诚意,以及对下属的信任。他不光没有惩罚擅自离职的萧何,还完全听从萧何的安排,拜韩信为大将军。整个剧情看起来刘邦像个傀儡似的,听从萧何的指挥。</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每当阅读至此,内心非常舒坦,既欣赏刘邦的演技,也赞叹司马迁的文笔。阅读产生的愉悦是任何东西所不能取代的。</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个时代,有人毛遂自荐,期望出人头地,那刘邦是怎么对待这些人的呢?每个来投靠的人都贤礼下士吗?刘邦有他自己的套路,戏演的出彩。</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个叫“郦食其(读力义基)”的人,六十多岁了,是高阳城守城门的小吏,高阳城在今河南省杞县,这个人非常有意思,他把守着城门,对进进出出的各路人马,十分留意,等他看到刘邦的军队,相当的赞赏,说了这么一句话:</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意思就是说,我见过的人多了去了,都不咋的,只有刘邦是个人物。于是他自己找上门请求见刘邦。刘邦接见了他,玩了一个小手段,自导自演了一场戏,我们先欣赏《史记》原文:</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沛公方踞床,使二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span></p><p><br></p><p>刘邦这个人极其聪明,凡是有生人来求见,他故意摆出一副傲慢无礼的样子,根据来人的反应,他才做出相应的决策。那他到底是如何的傲慢无礼?司马迁描写的非常精彩,我们请看:</p><p><br></p><p>“方踞床”,是说刘邦把二只脚分开,坐在那里,“床”在古代指的是坐具,不是可以躺的床。“踞”是把脚分开着坐,这在古代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刘邦不光分开脚坐着,还让二个女子给他洗脚,这个架势,明显是做给来访的客人的。那个郦食其看到刘邦的模样,也不含糊,做了二个动作,说了一句话。第一个动作是“不拜”,站在那里,意思是说你不以礼相待,我也不客气,第二个动作是“作揖”,就是鞠了一个躬,“长揖”大约是九十度的鞠躬,然后说了一句话:“您想打败秦朝,就不应该这样见我。”哇,刘邦想不到郦食其如此针锋相对,大为惊讶,就认定是个人才,演戏结束,刘邦就穿好衣服,向郦食其道歉,并请他坐上座。</p><p><br></p><p>郦食其的才能一般吧,至少第一次出兵,打了败仗,但刘邦没有为难他,见他口才不错,就让他做外交官。郦食其如果遇上的是项羽或者陈涉,肯定身首异处,可见他的运气不错。从这里也可以得出刘邦的水平远高于项羽。</p><p><br></p><p>以上是刘邦用人、识人的场景,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处理危机时的演技也毫不含糊,我们来欣赏下一个场景。</p><p><br></p><p>楚汉相争时,刘邦正面与项羽对抗,韩信带军队迂围包抄,“井陉口之战”攻下了赵国,又使用广武君李左车(读居)计策,迫使燕国投降,这个时候,《史记》上有这样一句话:</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么短短的几个文字,包含的信息量太大了,司马迁用的笔法是“藏而不露”,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刘邦同意立张耳为赵王,这件事对韩信有什么影响呢?在《史记》中没有点破,我却认为是司马迁的高明之处。你想想看,张耳是韩信的搭档,他有什么功劳?却偏偏是他做赵王!韩信一定是有想法的,所以,当韩信征服齐国时,他认为机会来了,就给刘邦写了一封信,措辞非常婉转,大意是说:</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虽攻下齐国,但齐国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又南边是和楚国接壤,很难管理这个国家,最好的办法是先暂时设立一个王,镇抚老百姓,这样才能长治久安。如果可以,我愿意做个临时的齐王。</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信写好后,韩信让人送给刘邦。刘邦一看信,非常震怒,破口大骂,场面非常难堪,其实,刘邦此时的处境非常不妙,他和项羽正面对抗,一丁点儿好处也捞不到,整天东躲西藏的,日夜盼望韩信来救他,想不到此刻韩信却要挟他,能不破口大骂吗?</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刘邦的二个谋士张良、陈平“蹑汉王足”,意思是暗暗踩刘邦的脚,提示他不要失态,然后附身在刘邦的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大意是,我们自身难保,又怎么管的住韩信封王称霸,他来请示您,不如依了他,还可以为我所用呢!</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要说,刘邦是他那个时代绝顶聪明的人,他一听这话,立刻大悟,非凡的演技即刻表现出来,当着众人的面,大骂韩信,这句骂人,《史记》上记录下来,是这样的:</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span></p><p><br></p><p>这话翻译成白话文,应该是这个意思:你韩信出生入死,平定好几个诸侯国,这么大的贡献,应该立为真正的齐王,这么可以是暂时的呢!然后派张良去,封韩信为齐王。</p><p><br></p><p>这个场景出自《淮阴侯列传》,是我最喜欢阅读的一篇,喜剧感特别强,文字非常美。如果你读了,一定会喜欢上《史记》的。</p><p><br></p><p>刘邦“演戏”一生,当然也演了一些小丑的角色,这要感谢司马迁,他没有把刘邦刻画成“圣君”、“贤王”的形象,才能让我们见到一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普通人。</p><p><br></p><p>刘邦年轻时是个小吏,官职为“泗水亭长”,应该是最基层的公务员吧。可他好酒好色,无所不狎侮,确实有些无赖的行为。有一天,山东单县的一个叫“吕公”的人,到江苏沛县的县令家里做客,整个沛县有头有脸的人都去祝贺,既然去祝贺,当然要送贺礼,主持收贺礼的人叫萧何,他规定贺礼钱不满一千的,只能坐在堂下,更本见不到县令和吕公。刘邦是个亭长,这个职位排不上号,但他却大摇大摆地去了,送上名贴,高声嚷道:“贺钱万”,其实一分钱也不出,我猜想是他和萧何联合起来,欺骗县令的,就这样刘邦堂而皇之进去了。之后,那个吕公把女儿嫁给刘邦,做了他的岳父。</p><p><br></p><p>刘邦这个“贺钱万”的欺骗手段,确实不光彩,可也看出,像萧何这样官职比他高的人都愿意配合他、追随他,说明刘邦有他过人的一面。</p><p><br></p><p>刘邦最让人诟病的,把无赖演到最高境界的一场戏是“烹太公”,他和项羽在广武这个地方对峙,广武在今河南荥阳。项羽在阵前摆了一口大锅,盛满水,把刘邦的父亲扔进锅里,对刘邦说,今天不投降,就用开水烧死你的爹。照当时的说法叫“烹”。</p><p><br></p><p>项羽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一般人还真难应付,想不到刘邦从从容容,对项羽叫道:</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话的意思是说,我和你都在楚怀王的领导下反抗秦朝的,当时结拜为兄弟,我的爹就是你的爹,今天你一定要烧死你的爹,到时不要忘记分我一杯肉羹喝哦。</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读历史的人,没有刘邦那种身临其境的痛楚,项羽又是那么暴戾的一个人,历史过去二千多年,刘邦不如此演戏,又该如何应对呢?换了你,该如何破这个局?</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时项羽听刘邦这么说,气炸了肺,立刻要杀死刘邦的爹,这时,项伯苦苦哀求,项羽才放了刘邦爹一条活路。</span></p><p><br></p><p>刘邦精彩的演技数不胜数,我再举一个。项羽也厌倦了与刘邦打仗,于是项羽对刘邦说要单挑,《史记》上是这样记载的:“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刘邦不是傻子,不光不答应,还列举了项羽的十条罪状,项羽大怒,让埋伏的弓箭手袭击刘邦,其中一支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用不着排练,马上俯下身体,用手摸着自己的脚,一边大叫起来:“我的脚趾中箭啦。”其实刘邦胸部中箭,伤势非常严重,但第二天,他在张良的安排下,慰问军队,丝毫不让人觉察他受了重创。刘邦此时的演技起到了稳定军心、挫败敌人气焰的强烈效果。应该为他点赞一个。</p><p><br></p><p>刘邦做了皇帝,有人就配合他演戏,十分精妙。刘邦每隔四天,就去看望他父亲,进了家门,刘邦行的是“父子礼”,过了不久,有个家臣,《史记》上没有记载他的名字,这个家臣对刘邦的父亲说:</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个话不难理解,意思是说,皇帝是您的儿子,但他是君,您虽然是他的父亲,但您是臣,只能您拜他,他怎么能拜您呢?只有这样,皇帝才能威仪天下。</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刘邦的父亲马上采纳了这个意见,四天后,拿着扫帚,在大门口迎接刘邦,一见到儿子,倒退着走迎进屋里,刘邦见到这个场景,露出惊讶的表情,马上俯下身扶起父亲,刘邦的父亲拒绝刘邦搀扶他,并且说道:</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句话郑地有声,刘邦听了心里一定美滋滋的,但他不露声色,马上封他父亲为“太上皇”。这样一来,天下还有哪个人敢不尊重皇帝呢!</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大家看看,这样的一唱一和,难道不是一出好戏吗?每个人的角色演的能说不精彩吗?你读到这里,心里一定会有自己的答案。</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刘邦一生演戏,最高潮之处,我认为是他三次退却做皇帝,这个描写,《史记》上记载的清清楚楚,刘邦打败项羽后,刘邦的手下一致推举他做皇帝,刘邦说,自古以来,做皇帝的都是贤能的人,我没有这个德行,我不敢当皇帝。他手下人说了一大堆理由,刘邦还是不愿意做皇帝,他手下人以死相逼,《史记》上这样写的:“臣等以死守之”,意思是说,您不做皇帝,我们全部自杀。就这样,你来我去,刘邦退让了三次,不得已,他说了如下一句话:</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刘邦这个出身“无赖、流氓、好色”之徒,坐上皇帝龙椅之前竟然说出这么一句文邹邹的话,这么一句有水平的话,可以得出几千年来,我们竟是误解了他。</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文章的最后,用毛主席对刘邦的评语结尾,这个评语出自“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121页《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20年8月12日夜东双桥寓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