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意义方长的书,能加深我们的理解能力,让灵魂感到冲突。“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次读书,都能秒趣横生,并从中得到可贵的知识。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div> 疫情让我们有了更多静待独处的时光,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高中英语教研组、艺术组的老师们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疫”苦书甜,以“书”养性。用阅读拂去疫情的尘垢,用文字夯实教学的道路。</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3><b><i><u><font color="#167efb">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高中英语组:</font></u></i></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读《静悄悄的革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丽娟</div> 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这句简单深刻的话让我走近文本。这本书分别从教室里的风景、改变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等几个方面来讲述课程改革是静悄悄地前进。<br> 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有的风景。第一章节《教室里面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其中一个老师说:“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姿态,看他们是否是持续学习?”这说明新课程里面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已经引起教育评价的注意。一切自主的学习都是理想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学生学法指导的中心即自主学习能力。<br> 书中说:“教师常常爱用“大家”来称呼学生,但是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的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当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两个形象的关于教师活动的比喻:服装裁剪和交响乐团。在此书中,服装裁剪是按照每个人的身体尺寸量体裁衣那样去对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课堂,在我们的课堂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都必须把一个个学生的对应重新作为教学的基本。每个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的活动,所以称之为“交响乐团”。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各种想法各种意见相互碰撞的思维课堂,一个触发师生深度学习的课堂。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建勤</div> 假期这些天,读了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深有感触,感觉作者揣摩到了我此时的想法。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教师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 作为教师的我,要更加满怀信心,不断充实自我,以最好的姿态面对教育教学工作,我也希望能带领我的学生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爱和期望.。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何在英语课堂上落实新课标之我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有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杨琴</div> 作为乌鲁木齐市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们教要认真,研要积极, 一直学在路上。2019年9月,工作室集体采购了《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这教学参考书,工作室主持人推荐每位工作室成员要认真阅读,用心领会,并积极应用日常教学。作为一名年轻的一线英语教师,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我们成长的最直接的养分,读完这本书后深感惭愧,但同时又感到很庆幸,感谢工作室推荐这本书,使我对英语教学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理念得到了提高与升华!这本书不仅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给了我指导,最重要的是它让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一定要踏踏实实,潜心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要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在教育的路上》心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钱英英</div> 《在教育的路上》这本书,作者程老师把自己的工作历程看成是自己成长的不同阶段。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来营造,为“她”倾心尽力。教育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坚守教育是光荣而自豪的职业选择,我为我与教育结缘而感到欣慰。本书分类包括《论文篇》和《实践篇》实在且实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不仅要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储备,还应钻研教学实践,让自己的课堂更加“鲜活”!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颖</div> 《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实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会教学》读书心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雯琦</div>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切身体会到了学做一名教师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旅程,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因此,我选择了美国作家阿兰滋的这本《学会教学》。这本书首先从厚度上就能感受到它所包含的知识量之多,涵盖面之广。看了这本书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教学的深度,它为我提供了一个从实践中认识教学的真实视角,其中不仅包含了教学艺术和科学基础,还包含了教师的职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理解一些复杂的教学事件,也为我提供了一些很好的真实案例,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十分紧密,对我帮助很大,令我受益匪浅。 <font color="#167efb"><b><i><u>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艺术组:</u></i></b></fon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书有记《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摘录蒋国忠《大学美育》部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懿辰</div> “美”在人类的词典中是最富有魅力的字眼。古往今来,中外截然人们都喜欢的美,追求美,但美究竟是什么?美的根源在何处,却始终人们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的难题。人们通常都能分辨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但什么是美或美是什么,却是千古之谜。<br> 美的现象千书万类,千变万化,要从中抽象出一个能概括所有美的现象的推定,或者说做出最普遍性的概括。确实人们始终都陷于“顾此失彼,人言言殊”的困境,很难取得一个人的服膺的共识。但哲学家、美学家们却对美的问题始终在不断的追寻和思考。<br> 现代汉语中的美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羊与大两字组成,汉代的许慎《说文解字》云: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br> 总之,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人的现象,美的秘密或者说根源不在于客观自然,而在于人的生产实践,而在于人化的自然属人的自然美就是在人化的自然,属人的自然中诞生发展壮大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人的现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竹老师</h3> 要说清能使古典音乐会,前提是要给古典音乐下一个定义,但大多数艺术门类无法像数学定义那样杜绝所有的例外。在业内,大家对古典音乐的界定有感性的共识,但这种“你懂的”无法为大众深入剖析,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在这里问题上咬文嚼字。比如我现在也说不清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的三大男高音系列音乐会算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声乐音乐会,以及像《东方红》《复兴之路》这类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是否应该归入古典音乐会范畴。<br> 本书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什么样的音乐会,被称为古典音乐会; 聆听音乐会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各种类型的标题音乐都是怎样出现的;一些著名的曲目它们的背后有哪些故事等等内容。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关于聆听古典音乐的入门型书籍。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音乐教学新视角》有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 兰</div> 音乐教学新视角这本书是特级教师吴文漪撰写,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从音乐思维,情感与文化的角度,对音乐教学进行了新的阐释和探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可读性非常强,体会如下:<br> 一、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教师应该多经历音乐实践,多听音乐,要从分析音乐结构的狭窄范围中跳出来,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br> 二、音乐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重视文化知识的提高,特别是文学知识,因为文学与音乐的联系十分密切。艺术文化对塑造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br> 三、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运用语调激发学生的情感,给课堂创造“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时而激动,时而平缓,时而亲切,时而威严。<br>四、审美是口头上喊的优雅的抽象的口号?音乐审美到底怎样来提升音乐的价值?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br> 在细细品读之后感受到此书不同其他以往的音乐类书籍,它摆脱了以往纯粹的案例教学,投入了更多的人文理念来充实书的内涵,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人以更深层次文化的思索,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教学来说,这本书都是非常珍贵和有价值的。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光与色——油画的写生与创作读后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学艺术教研组:马新博</div> 差不多用了两个星期才把这本书读完,读的很慢,边读边消化,我差不多已经理解了作者的意图。<br> 这本书在风景油画方面,对基本的表现手法和常见的题材做出了启发性的指导,作者所阐述的这些技法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实践当中,无论是对雄心勃勃的初学者还是专业的画家而言,都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作品的品质以及建立自信心。<br> 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作者通过绘画范例启发了我如何化繁为简,合理地使用调色板,展现创作过程的神奇。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书心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栗晨晨</div> 流星往往象征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便不假思索的去读,但情节却让我震撼。三人紧密相连的,不论何时,都会又一根纽带将我们连在一起。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br> 这本书讲述的是读小学的三兄妹偷偷去看流星,结果因为下雨没有流星,半夜回家却发现父母倒在血泊中,年幼的他们来到孤儿院,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艰难,案件也始终未破。为了生活下去,他们以欺诈那些有钱人维持生计,而杀害父母的凶手又是那个一直鼓励着兄妹三人,给他们希望的人。<br> 非常同情书中的三兄妹,本身一颗善良的心硬生生被残酷的现实逼迫变坏。或许我们也曾因为迫不得已的原因做过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但不能因此彻底堕落,应该努力朝生活的阳光面看,持续爱着你经历的这个世界。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 书 笔 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涛</div> 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对音乐的情绪体验,是引发受教育音乐生产兴趣和热情的关键,也是音乐技能发展的原动力并直接构成音乐能力的核心部分,更能促进人身心发展。就拿我们学声乐演唱的来说,首要的就是我们在台上的心理,唱者的心理与生理相配合,协调运动的过程。众所周知,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的影响及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门学科。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把声乐学习者的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从而使学习者在演唱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演唱水平,而不良的心理素质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及不良后果。 编辑:赵建勤 王竹 <br><br>制作:刘萱<br><br>审核:马丽娟 梁红兵<br><br>策划:乌市实验学校教研室<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