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藏一甘南之行

释然芳芳

<p> 2011年5月,趁着大好季节,带着美好心情,开始启程了我的甘南之行,从新疆,经星星峡一瓜州一嘉峪关一张掖(丹霞地貌)一甘肃一夏河(拉卜楞寺)一郎布寺一合作市(米拉日巴佛阁)一西宁。</p><p><br></p><p> 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它地跨甘、青、川三省,这就是美丽的高原圣境,梵天净土,被称为神秘小西藏的大甘南。</p> <p>“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p><p>那一月,我摇动所有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p><p>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p><p>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p><p><br></p><p>仓央嘉措的诗任何时候读起来都是令人肝肠寸断的感觉,没有去拉萨,念不到大昭寺的经幡,见不到八廓街的玛吉阿米,拜不到布达拉宫的佛祖,一个声音说,去甘南吧!那里有宗喀巴的拉卜楞寺、米拉日巴佛阁、郎木寺,有最大的世界藏传佛教学院,有仓央嘉措的诗歌。</p><p><br></p><p> 去甘南吧!一直有个声音在召唤。</p> <p>因为读了仓央嘉措的情诗,看了他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于是对藏传佛教感到了好奇,想要亲自去感受藏传佛教文化,拉卜楞寺一一只为与你相见!</p> <p>夏河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以草原和拉卜楞寺闻名。</p><p><br></p><p>或许是因为地处高远,藏区总是给人神圣遥远的感觉,这里也不意外。</p><p><br></p><p>和朋友从甘肃省临夏市出发,带着一颗敬畏感恩的心上路。出了土门关,便进入了甘南地界,到了这里,公路蜿蜒转入层层叠嶂之中,朝圣之路仿佛不见尽头。翻过层层叠嶂,我们于下午三点到达了目的地,这座明珠一般的小城给人的第一印象的是朴素。</p> <p>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异域风光:蓝天,白云,辽阔的山脉,彩色的木制房屋,行走的红衣人,穿着藏袍手握经轮嘴里念念有词的老妇人,长长的佛珠、坚定的眼神……</p><p>这里虽然是个商业小镇,但没有一点商业气息。人们都行色匆匆,目视前方,没有人向行人兜售商品,没有人拉你住宿吃饭。那些有着高原红脸庞的藏民,从老人到小孩子都是一脸的茫然,真诚的大眼睛眼神都很笃定,没有丝毫的羡慕之情。当你处于这样的环境里,感受这样的一种处境时,心里不免有点小小的内疚,总觉得自己是个突然闯入人家的不速之客或窥探者,心里一阵黯然。</p> <p>从临夏去往夏河的路上,天阴沉沉的,远处雪山皑皑,沿途零星的雪落着。5月的天,在这里居然这么冷,在进入拉卜楞寺前我在车上换了厚衣服,然后带着无比的神往通向入口。街的左边是拉卜楞寺,右边是它的城区,分开了就是"红尘"与"净土"。</p><p><br></p><p>高原稀薄的空气和寒冷的气候,难以挡住下午的阳光,拉卜楞寺的大殿金顶上流淌着金光。</p> <p>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其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类似于清华北大,设有好多个学院,同时也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p> <p>整个寺院坐北向南,规模宏大,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p> <p>  进入寺庙,推开厚重的木门,在佛殿内仿佛相信前世来生的存在。</p> <p>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由于他们直接从奴隶制进入了社会主义,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祈盼乃至自己的来生都寄托在这个转动着的玛尼轮中。多少年来,这玛尼轮就在生死轮回中、在喃喃的六字真言中、在那些虔诚的信徒沾满酥油的手的拨动下,一圈圈的转动着,承载着佛祖与藏民之间的沟通。</p> <p>寺外围的经廊上,信徒络绎不绝。你看那些经筒一圈又一圈在原地徘徊,走在经廊中,指尖掠过经筒,听吱吱呀呀的响声,多大的波澜在这里也泛不起涟漪。夕阳、寺庙、信徒,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p> <p> 尽管小转经筒转动很快,但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认为还是无法与大转经筒相比,因为大的转经筒上面刻的经咒和里面装的经咒比小转经筒要多得多,转一圈划过的轨迹比小转经筒大得多,因而转一圈大的转经筒比转一圈小的转经筒积累的功德也高得多。这样一来,人们除了热衷于随时随地转动手摇转经筒外,还专门抽出固定时间,去转更大的转经筒。大的转经筒一般都集中在寺院周围,有专门的转经走廊。一排排不易数清的转经筒被整齐排列固定在木轴上,一眼望去,感到既壮观又神秘。</p> <p>  拉卜楞寺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共有一千七百多个转经桶,环绕整个寺院,绵延3.5公里长,很是壮观。要转完所有的转经筒,大约需要两小时。长长的转经长廊,是藏民的希望之路,是灵魂超越尘世进入天国之路。虔诚的朝拜者,手持并轻摇铜质的或大或小的经筒,口吟六字真言,目光坚定而无杂念,在他们心中的圣路上永不停息的朝拜着。</p><p> 这里也曾经是《天下无贼》的外景拍摄地。</p> <p>宗喀巴佛殿</p> <p>金灿灿的宝瓶树立在佛殿上</p> <p>拉卜楞寺院的建筑粗犷大方,古朴典雅,稳坚耐用。大型佛殿顶部,均有铜质鎏金法轮、阴阳兽、宝瓶、胜幢、雄狮等。部分殿堂的屋顶有鎏铜瓦和绿色琉璃瓦。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庄严巍峨、宏伟壮观,具有藏民族独特风格。</p> <p>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p> <p>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磅磗,具有藏民族的独特风格。</p> <p>在大殿左边的门廊,一位僧人正磕长头做礼拜。只见她向着神之所在,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后移至面前、胸前,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口里诵念六字真言之声连续不断。</p> <p>这些信徒在朝圣的路上用身体丈量大地,不知疲惫、饥饿与困顿,信仰是根植于他们心中的一棵参天大树,这棵树用虔诚浇灌,用善心培植,洋溢在他们脸上的,不是汗水,而是因信仰而焕发的光环。</p><p><br></p><p>匍匐在朝拜路上,他们给旁观的人带来震撼,看后让人眼角酸涩,也许穷尽一生,再难以忘却。</p> <p>寺院内设六大学院:闻思学院修显宗,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密宗,时轮学院修天文,医药学院修藏医学,喜金刚学院修法律。</p> <p>喇嘛导游会带我们一一走进并详细地讲解,大殿里成千上万的佛像,释加牟尼、观音、弥勒佛以及一代代的活佛。</p> <p>一圈又一圈绕宝塔顺时针转过,须转够三圈,莫非来到神的世界,便有了真正的三生再世机缘?</p><p>人们习惯围着白塔顺时针行走,虔诫的藏民令人动容。</p> <p>贡唐宝塔</p> <p>藏经殿</p> <p>一座拉卜楞寺,亲历了佛教的兴盛与衰亡过程。据记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场运动,整个拉卜楞寺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拉卜楞寺永久记忆着佛世界的重重磨难与浴火重生的历史。</p> <p>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p> <p>这里面是一座博物馆,有很多珍贵的藏品,有蒙古王的马具武器,远古动物化石,珠宝矿石以及藏族人民的一些生活用具等。</p> <p>三色墙:给人们视觉很强的冲击,三色墙有什么讲究?导游说,墙的颜色是等级的标志:黄墙,活佛官邸;红墙,堪布官邸,白墙,喇嘛宿舍。</p> <p>酥油花展览馆,里面陈列的展品以佛教题材为主,纹饰复杂,色彩鲜艳丰富,制作工艺精细,给人一种精美繁复的视觉感受。</p> <p>转经筒已经斑驳粗糙,但仍然色泽艳丽,就像虔诚的藏民的面孔,专心而不容亵渎。无论晴天下雨,日出日落,古老而神圣的转经筒总会在藏民刚劲有力的右手的推动下,沿着顺时针不停的转下去,带给他的信徒以平安与力量。</p> <p>我怀着执念,寻找着红色的身影,追寻着僧人的步伐,有的只是在巷道墙角飘起一抹红袈裟的衣角,转瞬即逝,有的三五成群大步流星穿过一座座院落,留下孤独的背影。</p> <p>再回过头来读仓央嘉措的诗,其实每天成千上万的信徒转经轮转佛塔磕长头,谁又触碰了谁的指尖?谁又贴着谁的温暖?谁又与谁途中相见?我想正是诗人的浪漫与深情,所以才成了世间最美的情郎。</p> <p>就要离开了,再回头望一眼金碧辉煌的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古老的,更是不朽的,它那永不衰竭的魅力,建筑之美、艺术之美、信仰之美将永存于每一位信徒与游客心间。</p><p><br></p><p>或许冥冥之中真的有一股力量,象阳光,温暖且柔软,可以直击心灵,我说不出那是什么,只是想起一句诗:“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p> <p>在这里,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或许明天的明天我们依然在路上,但在心里我始终仰望着你一拉卜楞寺!吟诵着仓央嘉措的诗!</p> <p>甘南游一路向西,穿越美丽的桑科草原,来到青山环绕的郎木寺镇。途径四川阿坝地区,此行程不过几百公里却经过了三个省,青、甘、川</p><p>郎木寺是个寺庙也是个地名,行政级别为镇</p> <p>郎木寺,我第一次听说时已经名闻全世界。郎木寺是一座寺院,更是一个有着浓郁藏族风情的小镇,一条叫"白龙江"的小溪从镇中缓缓流过,小溪的北岸是甘肃省,南岸是四川省。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个美国人在这块原始、纯朴、鲜为人知的土地上生活了十几年,写了一本叫《tebil life》的书,郎木寺神秘的面纱被一行行文字掀开,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和摄影人骆驿不绝地慕名前来寻找不一样的世界和独特的风景,使这个小村子成了"国际化"的小镇。</p> <p>来甘南不得不去的寺庙,郎木寺它被誉为世间最后一处没有喧嚣的地方。</p> <p>尽管郎木寺的名气与日俱增,不过它目前仍然是一个安静而风格独特的小镇。</p> <p>有一首诗曾这样描写郎木寺:“此为佛国一村镇,户户尽是红衣人。岁岁阿弥陀佛事,代代追求真善美”。郎木寺作为佛教圣地,慕名而来的朝圣者终年络绎不绝。</p> <p>寺院佛殿依山势逐次递升,金色屋顶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庄严肃穆之感愈发浓烈。穿行于赛赤寺的佛殿之间,随处可见金光闪闪的火焰珠宝、法轮、金鹿,还有大气伟岸的龙头翘角,浓郁的藏传佛教气息扑面而来。</p> <p>一堵红墙隔尘世,一袭僧衣修佛心。一句佛号心清净,一串念珠身欢喜。在埃克瓦尔的眼中,郎木寺仿佛是一个由“神”创造的迷人天堂。经由他的神来之笔,郎木寺的大名从此开始传遍世界,引发了世人对郎木寺的诸多想象与寻访。</p> <p>“九色甘南”的最后一站—米拉日巴佛阁,位于合作市的米拉日巴佛阁,是为纪念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开宗祖师而修建的。原佛阁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全部破坏,现在的佛阁是原址原样重建的。佛阁高九层,故也叫“九层佛阁”,里面供奉着各类佛像1720多尊和规模巨大的各类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米拉日巴佛阁位于甘肃安多藏区合作市,它的全称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名字虽然有点儿长,却也讲得很明白。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于“文革”。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米拉日巴佛阁是为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阁内主要供奉藏族民众中最富传奇色彩、妇孺皆知的米拉日巴尊者。</p> <p>楼高共九层,供奉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有以金刚为主的四密乘的众多佛像、菩萨、护法神等各类佛像1720尊。反映藏传佛教内容的各类壁画规模巨大,绘画技法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p>&nbsp; &nbsp; &nbsp; &nbsp; 在中国藏区共有两座米拉日巴佛阁,这座佛阁为安多藏传佛教名刹之一,建筑气势雄宏,金碧辉煌常年有住寺喇嘛学习研修,供奉佛主,有独特的文化氛围。</p><p>&nbsp; &nbsp; &nbsp; &nbsp; 佛阁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第一层主供藏传佛教的几位主佛,像强巴佛(即汉传佛教的弥勒佛)、释迦牟尼、文殊、观音、大金刚手、药师、度母、白伞盖等等;第二层主要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第三层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宁玛派(红教)的师君莲花生、希瓦措和法王赤松德赞……每一层都代表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时代或是一个支派,并包括了已经被神化的藏族历代文化名人,比如创制藏文的吞弥·桑布扎,藏戏之祖唐东杰布,藏药鼻祖宇妥·元丹贡布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p> <p>米拉日巴佛阁是为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p><p>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大师,是噶举派(白教)创教者之一。</p><p>米拉日巴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p> <p>这里有世外桃源的宁静,有神秘独特的宗教和民俗,有藏传佛教的寺庙建筑,更有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p> <p>这是在山上进行法事活动晒佛的卷轴</p> <p>我们身为俗世之人,自然无法懂得他们神圣的信仰,我们仅仅只是擦肩而过的游客,但我们可以在佛院边去感受,去读取他们的内心精神,去仰视他们长期以往的一种坚持!</p> <p>信仰的力量,心中的净土,很多时候是我们所触摸不到的。做为游客我只是三分敬畏七分好奇吧。</p> <p>甘南的美语言无法表达,文字无法描述,相机📷 无法拍摄,每一步都吸引你的眼球,震撼你的心灵,美的质朴,美的惊艳,美的独特,美到令人窒息,不经意间随手拈来的每一张照片都深刻在脑海里,烙印在心灵❤ 中……</p> <p>甘之南 ,川之北 ,甘南神秘而宁静又常常带给你一些惊艳 ,奇异多变的山野 ,蜿蜒曲折的河流 ,神圣威严寺庙 ,长长的转金桶 ,磕长头的朝圣者 ,这就是寻梦的地方 ,信徒 、旅人、 摄影师...... 一个人心中有一种甘南- 梦中的天堂 ,来了都会流连忘返。</p><p><br></p><p>对于甘南之情,我只能用镜头和文字来表达我对她的敬畏、震颤和缱绻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