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读诗读到今日此时。我问自己,为何要读诗?</p><p><br></p><p> 细想了一下,有四个原因:一是诗词底子薄,想恶补一下,毕竟自己是个语文老师;二是不想虚度光阴,得找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去填补空闲,想来想去,也只好读诗词了;三是想解惑,欲从诗词中寻找答案;四是悦纳自己,做自己,也的确从诗词中找到了好多做自己的人。</p><p><br></p><p> 人生大多阴差阳错。我打小不喜读书,从未想过会以书为伴。如今,回想起来,开心的日子大多是静坐读书,艰难苦恨也大多是靠读书度过的。读诗,本想护住身为语文老师的颜面,但读着、读着,解开了不少心结。</p><p><br></p><p> 人生也有无所事事的光景。读书终归是一件事,可以打发无聊的日子。年轻的时候,没读几本书,就敢哗众取宠、炫耀卖弄,以知识分子自居。</p><p><br></p><p> 人生如沙漏,留不住一粒沙。三十岁那年,想在学校里当个官儿。说出缘由,自己都觉得好笑。那会儿,真让校长收拾怕了,想着要是当了校长,在学校里就没人敢收拾我了(想来想去,用“收拾”这个词比较合适)。之后十年,我就朝着这个目标努力。</p><p><br></p><p> 这一时期,读书是功利的:多读书,努力做个好老师,以赢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借读书显出自己的博学多识,以期得到领导的青睐。做个好老师,算是实现了吧,至少,至今为止,学生还比较爱听我的课,大多数家长也承认我积累了点知识。</p><p><br></p><p> 拼搏了十年,忽然有一天,自己不怕校长收拾了!所以也就无意于当那个学校的什么官了。</p><p><br></p><p> 功名远离了我,无所谓,但忽然觉得没有了冲劲儿和干劲儿,这是可怕的!过去,想干事,想干成事的时候,总有人提醒我:养家最重要。我也曾为此懊悔不已。其实,作为语文老师又能怎么养家呢?糊口而已。</p><p><br></p><p> 可是,人总得有个事做,这与挣不挣钱关系不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连个赌徒都不如。总得找个事做,于是,读书,成我生活的必须。</p><p><br></p><p> 读着、读着就来劲了!那天,我和家人说,我想把读写结合起来,写成诗词体验阅读系列。</p><p><br></p><p> 想着从五个角度去写:一个是读诗词与仿诗词,旨在学写诗词语言;一个是读诗词与知人合一,选择、裁剪诗词素材,以第一人称来叙写诗词人;一个是读诗词与悟诗词,以第三人称来描摹叙写,将绘景、叙事、写人、议论、抒情溶于一炉;一个是以诗词评诗词,既仿写了诗词,又鉴赏了诗词;一个是读诗词与评诗词,从诗词评论入手来赏读诗词。</p><p><br></p><p> 从语用上来说,我想实现三种语言转换训练:一是散文化语言浓缩、凝炼成诗词语言;二是诗词语言点化成散文语言;三是糅合诗词与散文语言,整散结合;四是忘掉训练,言如心吐。</p><p><br></p><p> 写到今天,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衔接过度不自然,文章有断裂之感。这是非一气呵成造成的!我每天写一两千字。前一天想的与后一天写的完全是两回事,文章必然有裂痕。</p><p><br></p><p> 由此,我深感,写作并非易事。一开始,可以靠着兴趣、热情来挥洒笔墨。时间一长,兴趣就质变为枯燥乏味,热情就消退为畏难情绪。那么,靠什么才能把现在唯一的一件正事坚持下去呢?靠逼迫自己,靠自律,靠毅力。</p><p><br></p><p> 有了这样体验,我才真正理解了作家的艰辛。村上春树每天要写五千字,雷打不动,数十年如一日。起初,我不以为然,觉得我也能。现在,我才知道每天写五千字有多么了不起!这还不算精心构思、反复修改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p><p><br></p><p> 我不行,人家是恒定电流,我是股市行情,涨跌难料。近来一段,我这一直是熊市,从五千点跌到两千点跌到一千点,何时触底反弹?不知道!这也导致了文章前后衔接不好。</p><p><br></p><p> 二是读着、读着,倍感诗词浩如烟海;写着、写着,忽觉“回头是岸”。读了不行,还得归类整理。这类怎么归?全靠读诗的感悟。没有感悟,就无法归类整理。归类整理还不行,还得反复阅读,不然写不出真情实感。</p><p><br></p><p> 反复阅读最难,打个比方,这就好比热恋过后重获自由,却因要写回忆录,非得重归于好。反复阅读,开卷最难,再读进去,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p><p><br></p><p> 读好了,思路也有了,构思也好了,隔了一会儿,再动笔,变了、忘了!这是恼人的。大脑自作主张,怎么就不能按想好的,一字不差地写呢?大脑死机,忘了,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写好了,又记忆重现。比来比去,还是重现的好,再改回去!</p><p><br></p><p>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它不是个坚持不懈的人。热情、激情是初恋的专利,谁能初恋一辈子呢?写作也是这样。写作的冲动更像是早恋,一过那个劲儿,再也冲动不起来。写作的灵感更像是遇到梦中情人,可遇而不可求。所以,长期写作靠的是毅力,甚至是坚韧不拔之志。</p><p><br></p><p> 三是功利袭扰,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做的事很可笑。于是,自己就和自己争论一番:有什么用?非得得实惠才有用?关键是无事可做,总不能游手好闲吧?好吧!接着读,接着写吧!</p><p><br></p><p> 四是写李白系列,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李白的性情集合了中华民族几乎所有的好品格,太难驾驭,故而,不能,也不敢采用第一人称来写诗仙太白。这导致我与李白、李诗总有隔膜,无法直抒胸臆。</p><p><br></p><p> 也许,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写到今天,我也明白,这个事情,本来就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完成。可是援疆,我总得做点什么!坚持吧!</p><p><br></p><p> 那天深夜,看了《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对我触动很大。海上钢琴师说得好:“正因为钢琴只有88个键,所以我能在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可能的音乐。可是人世看不到边,它似乎有无数个琴键。人世的琴键太多了,我无法找到音阶,怎能弹奏成曲?”于是,他决定永远不下那条游轮。他生在这艘游轮上,长在这艘游轮上,也要死在这艘游轮上。</p><p><br></p><p> 我虽然无法像海上钢琴师那样一生守着那艘船,守定那架琴,守住那片海,但我也不能总是悔棋。再说,人生那有悔棋的机会?</p><p><br></p><p> 我所做的就是我现在唯一一件必须做的事。</p><p><br></p><p> 今天,我想以对话的形式来写诗仙李白的快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忘机自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陵酒肆留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假如我也在饯别宴上,我会与你这个年轻不知愁的诗仙怎么对话?我想该是这样的情境:</p><p><br></p><p> 我故作深沉地问:“佛道鼎炉香。你可曾嗅香?”</p><p><br></p><p> 你悠然作答:“柳自飘香雪,折柳嗅淡香。壶中居贤圣,中圣吐清香。青春处处香,心清世间香。”</p><p><br></p><p> 我频点头,说:“是啊!我年轻的时候,下雨偏不打伞,站在夹道参天的梧桐树下,抬头、听雨——雨滴从叶间滴落。嗅、嗅!嗅到了雨后泥土清新香。”</p><p><br></p><p> 你兴致盎然地说:“对头!鸥鹭忘机。吾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若无俗气,禽鸟亲近。”</p><p><br></p><p> 我语含淡淡的忧伤,说:“你要去扬州嗅香,金陵弟子舍不得你呀!”</p><p><br></p><p> 你朗声说:“送的不走,行的不行。来来来,喝了这压槽取来的新酒。无酒散席,我去扬州。”</p><p><br></p><p> 我深受感染,亦作豪语:“是呀,青年别离无愁。记得大学毕业季,日日饯别日日歌,时时难舍时时笑。”</p><p><br></p><p> 可临别时,你却非要让我问流水:“别意谁更长?”</p><p><br></p><p> 流水悠远,汩汩滔滔……</p><p><br></p><p> 东游维扬,你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广交英豪。</p><p><br></p><p> 大千世界,豪肠快哉,致敬你我的青年!</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及时行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p><p><br></p><p> 假如我是你诗仙的一个堂弟,我们又会在这次春宴中如何对话?我想该是这样的情境:</p><p><br></p><p> 我皱着眉头,问你:“三十而立,哥,你已三十三岁,成家立业侵占了你几多快乐?”</p><p><br></p><p> 你仍作豪语:“光阴似箭,人人都是匆匆过客,天地也仅是你我的茅店;浮生若梦,醒来忙碌,睡去结束。为欢几何?夜也不要错过。”</p><p><br></p><p> 我愁眉苦脸地说:“无钱难乐,无肉不欢。及时行乐,乐个啥子嘛!”</p><p><br></p><p> 你冁然而笑,说:“春日含烟带雨邀我乐赏;造物绝伦诱我览胜;诸弟英才与我共聚天伦。乐景、乐人、乐情,其乐无穷。”</p><p><br></p><p> 我粲然一笑,问道于你:“生于陵而安于陵,长于水而安于水,不知所以然而然,快乐油然而生。哥,是这个意思不?”</p><p><br></p><p> 你开怀大笑……</p><p><br></p><p> 而立之年,仍难免高谈阔论,但谈笑风生中多了清谈放诞。</p><p><br></p><p> 花中宴饮,觞中醉月,佳句不成,罚酒三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只要去找,快乐总有。倏忽间,抓住快乐的闪光,你我就获得一瞬间的快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快乐如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宵梦里还,云拜竹溪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崖滑去马,萝迳迷归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思苦烟草,历乱无冬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假如这归山帐饮我也有幸在列,那我和诗仙你又会如何对话?我想该是这样的情境:</p><p><br></p><p> 我遗憾地说:“该是六个人的相聚。叔明、陶沔缺席,遗憾、遗憾!”</p><p><br></p><p> 你指着远山徂徕,说:“开元二十八年的那个夏天,我与韩生、孔侯、裴子、张卿、陶公再隐徂徕竹溪。那八九个月永远属于我们,属于‘竹溪六逸’。前一段,叔明来暇丘看我。我们相谈甚欢。这几日,又与韩准、巢父、裴政重聚。这徂徕的快乐蔓延到了兖州。要是陶公再来,那也算得上完聚。”</p><p><br></p><p> 我疑惑地问:“既然忘情山水,何必干谒刺史?”</p><p><br></p><p> 你只吟了《诗经•蟋蟀》中的四个字:“好乐无荒!”</p><p><br></p><p> 我追问道:“既已出山,何必还山?”</p><p><br></p><p> 你一脸不屑,说:“韩弟,后生可畏;裴兄,率真飘逸;孔哥,独树一帜。兔夹子怎么能捕获龙虎?青云士怎么能委顿于沟渠?”</p><p><br></p><p> 我不解地问道:“世上尽是不直人,你们又何必遗世独立?”</p><p><br></p><p> 你掷地有声:“竹溪六逸,同盖一床被,共穿一双屐,志同道合,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率性而为。此乐何极?”</p><p><br></p><p> 我大惑不解,问:“好乐无荒与安贫乐道不矛盾吗?”</p><p><br></p><p> 你大笑……</p><p><br></p><p> 我目瞪口呆,问:“你笑什么?”</p><p><br></p><p> 你边笑边说:“万事万物皆在矛盾统一中。”</p><p><br></p><p> 你的言语,引发了我一连串的疑问:“有时,归隐与求仕竟是殊途同归?以隐居求显达,不是另辟蹊径,就是终南捷径?有时,淡泊名利与汲汲富贵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竟隐藏着的相同的欲望?有时,冷与热只是为了迷惑人心,其实温度相同?有时,刚与柔也属性相同?有时,傲世与媚俗竟是世俗眼光中的这两种姿态?其心态亦是一样?”</p><p><br></p><p> 我不知如何发问?却随口吟出了《诗经•桑扈》中的诗句:“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万福来求。”</p><p><br></p><p> 你只说:“快乐就好!”</p><p><br></p><p> 帐饮醉后,梦中还山,云起无心,翠竹不俗,溪水自流,月浴溪中……</p><p><br></p><p> 愿这个冬天别封冻了徂徕的快乐;愿缠绕牵绊的藤萝别遮蔽了快乐的路径;愿离情不伤快乐丝毫;愿重逢快乐如初。</p><p><br></p><p> 诗仙你肯定不知道鹅湖相会,那是另一种重逢的快乐!我知道竹溪六逸的聚散离合,有思念,有担心,更有对往昔快乐的怀恋和对未来美好的期许。</p><p><br></p><p> 或许,明天的美好就是回到昨天,远处的快乐就在起行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