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阳江的第三天,哪儿也没去,一觉醒来,已经12点多了,一个下午,天总是灰蒙蒙的,我知道,大雨又要来了,索性,什么也没干,就坐在阳台上听雨,看风。<div> 这里的雨和这里的人一样,干脆。<div> 他们打招呼的方式,基本只用一个字:喂。碰到自己讨厌事:“喂!!”碰到自己的喜欢的:“喂~~”只有语气和声调上的区别。我有点害怕这种严肃的氛围,所以延续了一贯的作风,谁也没理。</div><div> 在这里,本地年轻人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其余的就都是外地人了。所以你到处都能听到粤普和各地地方普通话夹杂在一起的对话。通常情况要重复两三遍才能听清楚对方说的是什么。第一天来,从高铁站到御景湾,司机是本地人,车上还拼了一个湖北的姐姐,师傅说:你们坐我的车很划算的,我们是不会多喊价的,公交车是不到你那里的。(方言)姐姐没听懂,看了我一眼,我笑了一下,姐姐说:“我要去某某工地。”“哦几道,哦系说哦们价格嘿公道,包车拼车都系一个价。”“哦,是的,所以就坐你的车了嘛。”姐姐回复。</div></div><div> 也许是语言上的障碍,我们没有过多的交流,可是他们骨子里又热情,所以,一路上,总是答非所问的聊着,姐姐总是看向我,让我猜着转述(爱看港剧的我,有了优势),为了一劳永逸,我直接问了一个“开渔节”的事,这个活动,就在本月的15号,五一过后是休渔期,一直到8月15号,这个活动,对于渔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一起头,果然没有停下来,我们只做一个满分听众,一直到我下车,师傅给了我们两张名片,说回去可以喊他的车。</div> <p> 我喜欢晚上去海边,听风,听海,听浪的声音,海风从遥远的天际飘过来,带着海里的腥味,冲进你的鼻腔,还来不及闻,又一阵浪,冲向你的膝盖。风与浪有节奏互相配合着,一下,一下,一下····,可以带走所有你白天想不明白烦恼,我想沿着海岸线,向着遥远的灯光走过去,一个手持电灯的巡海安保员喂了一声,阻止了我的步伐。他说,再往前走会很危险,那边的浪比这里更急。</p><p> 想来,这一片海域,是真的辽阔,用横无际涯,海天一线形容不为过,但浪也是真的急,我住的地方,离海直线距离大概1公里,此刻坐在阳台上,也许是天气使然,今天的海声比前两天更放肆,更狂野,更喧嚣,彷佛要吞噬一切黑暗,一刻也不停止,也丝毫为减弱。</p><p> </p> <p> 我喜欢光着脚丫子踩在细沙上,好像童年,光着脚丫子踩在新翻的泥巴田埂上,软软的,糯糯的。站在沙滩上,浪花有意无意的打在自己的脚丫子上,冲涮着我脚下的沙子。想到《河中石兽》,我特意测试了一下,站在硬水处,平均每10秒钟会有一个大浪打过来,慢慢变小直到冲不着我的脚丫子。每30秒会有一个特大浪,几乎可以溅湿膝盖,每一次浪花打过来,都会在我的脚背上停留一会,冲到更远的地方,然后回到海里去,脚下的沙子也在迅速流失,可我发现,有坎穴的并非我脚趾迎水处,而是我的脚后跟回水处。脚下起初还是一个非常平的地方,一会就成了小骷髅,慢慢的我的脚掌就被淹在沙里,后跟处有了水坑。我猜,如果石头是脚的形状,那么应该不会在上游了。</p><p> 我喜欢迎着风,坐在海边看书的感觉,它不像城市里,裹挟着热浪吹向你,它反而有秋的凉意,哪怕没看进,睡着了,也是一种享受呀。</p><p> 我也喜欢光着脚丫捡贝壳。</p> 我唯一不喜欢的应该就是这边的食物了,尝试了这个区域的四家海鲜馆,味道总觉得差一点。也许是我所在的这个区域并未完全开发,这也恰是它不好的地方,这里的饭店,很多,但是口碑好的没有,更多的人更愿意往保利度假区去吃东西,或者自己做。每次上的食物,总是少盐,多蚝油,酱油,无辣味。对于吃惯湘菜的湘妹子,没有辣自然会有点食不知味。所以每次点菜的时候,总会说,要加辣,可上来的,好像加了不少的十三香。有时候我会想,苏东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他当初被贬到惠州等岭南地区的时候,他是怎么让自己适应这边的饮食,还是说,他直接用自己的饮食方式,改变着岭南人?也许,他也为饮食交融出了不少的力呢。 我喜欢这个四面环海的小岛,喜欢这个还没有被完全开发的小岛,喜欢这个迎风而来,让人不急不躁的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