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这一个快要收获的季节里,有幸参加了87中对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收获满满。每一位校长对于学校中的各项工作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沟通技巧、授课妙招。赵明校长是小学部教学校长,对教学常规即对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这一部分进行了详细讲解。</p><p> 教学常规以前是包括备讲批复考五项,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完善,现在所说的教学常规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评测研活,即备课、上课、批改、复习、考试、评价、测试、教研、活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这九项,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备课和上课。</p> <p> 备课,备准备也,即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看教材,对于这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有一个了解,只看教材不参考任何资料的情况下来发挥自己的头脑风暴看看有什么想法,也就是所谓的盲备,调动脑细胞形成一个大纲之后查课标,看一看课标中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那些知识与技能,经历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体会什么情感,而自己在之前设计的大纲中这些目标是否达成,要根据这些目标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方法;第三搜资源,这个资源包括文本资源、视频资源、他者资源,集百家之所长来完善自己,取他人之精华来填充自己,让自己的思路、方法重新形成,没有问题之后就要开始写详案,将上课时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落实到笔上,这样能保证我们在课上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不说废话,在课上的40分钟内高效地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最后就是反思,经验+反思=成长,可见常反思对我们的成长有多么大的好处,在上完课之后反思自己,反思学生,有哪部分自己做的不到位,哪句话可以换种说法更好理解,孩子们哪个点掌握的不够彻底等等,只有反思过后才能更好地进步成长。</p> <p> 上课,可谓是重中之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调查表明,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学生的80%的直接知识来自课堂,也就是说课堂的质量就是学业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那我们该如何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上好一节好课呢?</p><p>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上课最核心的要素不是教授知识,而是管理课堂,因为孩子太小,容易被很多外界因素吸引干扰,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着孩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精彩动听的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实施以“兴趣+习惯=热爱力”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每一个孩子根植一颗热爱力的种子,即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对于低年段的小学生来说,在他们的心里撒下一颗热爱力的种子要比传授给他们知识重要的多。</p><p> 而对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上的体现就是立规矩,通过一个一个小细节来养成孩子们的好习惯,比如如何听课,如何书写,如何发表自己的想法,如何倾听他人的发言等等,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做到全身心的投入,要设置有趣的课堂形式,一节好课的标准就是过程有意思,结果有意义,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p> <p> 通过赵明校长生动有趣的讲解,对于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能上出一节好课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我相信理论知识已储备,在实践的过程中经过磨练研究一定可以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精彩,每一节课都不辜负自己所做的努力,让孩子收获更多的知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