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多彩黄旗堡 <p> </p><p> 今年3月27日,我在朋友圈看到,西堂影像发布的“中共潍坊市委组织部潍坊市总工会中共潍坊市坊子区委决定举办:多彩黄旗堡·魅力杞故都,助推乡村振兴摄影活动”的消息,这消息,迅速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p><p> 1986年12月,我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市自来水公司工作。当时,黄旗堡是潍坊市区的主要水源地,所以我几乎天天都去。现在,脑子里还时常浮现当年的很多小故事。</p><p><br></p><p> </p> <p>故事之一,潍坊市区卖茶水人的思源情。1998年秋天,黄旗堡的一位副镇长到外地出差,在火车站问一位卖茶水的老大娘多少钱一杯?老大娘说:二角一杯。镇长说怎么这么贵?老大娘说:“这水来之不易啊,是从百里之外的黄旗堡引来的。”镇长说:“我就是黄旗堡的。”老大娘象见到亲人一样说:“喝吧,喝吧,你喝多少我都不要钱。”老大娘是靠卖茶叶水维持生计的,可当她听说顾客是水源地的,竟分文不取。这足以说明潍坊人的思源之情。(下图拍摄于成都老茶馆,并非潍坊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故事之二,水源地的“抹黑人”。1986—1989年,潍坊遇到了连续多年的干旱,水源地农民,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把电线搭在自来水公司的变压器上,抽水浇麦田。导致供电不稳,时而跳闸停水。我当时写了《他们在偷电》的消息,被大众日报采用。当年的镇负责人,看到消息十分脑火,专程到潍坊找我理论,好在情况属实,并无大碍。但因此,我一时成了不受水源地欢迎的“抹黑人”。</p> <p class="ql-block"> 故事之三,一篇文章,改变了命运。1989年,潍坊市又是大早之年,库容量14.05亿立方米,全省最大的峡山水库也露出了库地。市自来水公司为保障市区居民用水,不得不到处打井开源。据此,我写了《循环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荒的好办》一文,1990年5月被人民日报采用。时任建委办公室主任,到自来水公司了解我的情况,当得知我是部队转业干部,年龄32岁时说:好!没过35岁,到建委做秘书吧。从此,因工作原因,就再也没到过黄旗堡。</p> <p> 到黄旗堡看看,是我30年来的心愿。4月19日,我报名参加了【西堂影像】“多彩黄旗堡、魅力杞故都” 助推乡村振兴摄影大赛采风活动。之后,我又去过两次。三十年过去,重游故地,所见所闻,令人惊叹,我自问:这是黄旗堡吗?怎么与我脑中的底片对不上号呢? </p> <p> 原来镇驻地的排排房,变成了气派的楼房,破旧的民居,变成了漂亮的四合院,就连蔬菜也住进了高质量的现代“房子”。</p> <p> 原来村里大街小巷到处是三大堆(土堆、粪堆、柴禾堆),变成了宽敞的街道和游园。</p> <p> 原来村里年轻人打扑克、下棋、聊天的不见了,而满眼是忙碌的身影和喜悦的笑脸。</p> <p> 原来自来水公司深井傍的庄稼地,变成了优质蔬菜基地。村民告诉我:早就没有乱搭电线浇地的了,现在全是节水滴灌,并且严禁使用影响地下水质的农药、化肥,水源地生态环境得到高标准保护。看到优质蔬菜基地,绿绿葱葱,硕果累累,真是喜人!</p> <p>变了!变了!一切都发生了巨变。潍坊万名干部下基层成员刘效峰,谈起黄旗堡的变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黄旗堡现有耕地5.8万亩,以种植大姜、大葱、西红柿、西瓜、葡萄、芦笋、牛蒡等经济作物为主。现拥有“逄王一品”西红柿、“宗德”韭菜2个有机认证品牌,“杞王”葡萄、“杞郡”芦笋、“杞都”牛蒡等6个绿色认证,阳春“十谷”啤酒、“汶桥”焦糖山楂等5个生态原产地认证产品,素有潍坊的“乌克兰”和“菜篮子”之美誉。2019年街道现有新和盛食品、阳春啤酒、森鑫家居、信元食品、日通食品、兴通机械共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月份实现税收1782万元,同比增幅26.1%。近年来,街道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省级示范单位、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环境优美镇、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山东省森林镇等荣誉称号。</p> <p>城后村村史馆,用实物、图片、文字,展示了城后村靠勤劳致富,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在这里,解答了很多心里的疑惑,找到了黄旗堡巨变的根本,那就是:“凝聚向上的力量”!</p> <p> 城后村73岁的王恩先老人兴奋的说:饮水思源,感恩党的好政策!感谢下基层的干部们!我要好好的活,好日子还在后面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