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军营事》(二十二)——报名去当兵

渭北老农

<p> 光阴茬苒,时光如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耄耋之年。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年满腔热血走过的岁月,让我感慨万千。特别是报名当兵那段日子,使我终生难忘。现在老休在家,带孙子做饭,时常把碱面当盐调入菜里,还曾把抹布当面条煮进锅中,小孙子都说我是一个老年痴呆症,可四十八年前报名去当兵的事咋就忘不了,每一件事都记忆犹新。想着这一切,我的心就象大海一样激荡起伏。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青春时代,那是一个热血沸腾蓬勃向上的年代。今天回忆起那个年代,我们走过一段不寻常的人生路,不由得我再拙作一篇《难以忘却的军营事》(二十二)报名去当兵。</p> <p>  那是一九七二年初冬,听说青海省军区五三九七部队(当时我们团的代号)来武功征兵,即将初中毕业的我面临一是推荐上高中,二是回乡务农,三是去当兵,我毫不犹豫的去公社找当时部队接兵的解放军,接兵班长张晓香是70年陇西籍入伍战士,人很和善,把我介绍给了一营教导员杜三宝,他问我是那个村的?叫啥名字?我也学着解放军的样子,站立的端端正正回答,法牛村的名叫丁慕军,他拿了一张适龄青年摸底表反复看来找去说:你们村报来的名单上有个叫丁收群的,没有叫丁慕军的,我急忙解释说丁收群就是丁慕军,意喻我非常羡慕当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来时刚把名字改了,他先是哈哈一笑,然后拍着我的肩膀连声说好、好、好,先给你发一张体检表,待身体合格后还要征求大队意见和群众代表评议再说,我急的直喊:有啥再说的,我是贫下中农,根正苗红,正儿八经的无产阶级,今年一定要去。</p> <p>  就这样顺利的通过了体检政审关,于十一月十三日拿到了入伍通知书,去县城领回了被服和军装,我激动的竟然忘记陕西这时候的气候还是温暖如春,把发的内衣、绒衣、棉衣、外衣、大头鞋和皮帽子全服武装,穿在身上,三十多里路步行回家,浑身冒热气,路上遇见熟人高兴的直炫耀说:这解放军服装穿上就是暖和,喜悦之情,难于言表,内心深处真有一种"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之感,路人也都投去了羡慕的目光,无不为之赞叹。</p><p> 连续几天穿上军装,告别同学,走亲访友,天天都是汤汤面吃的腰圆体胖,满面红光于十八日在县党校统一集中准备启程,当天晚上县上在电影院慰问放映《南征北战》,第二天一早,党校大门一开,送别的亲友人山人海挤进院内,我和表哥赵政兴,同学李讲荣还有邻村宋靠省在人群中也寻找着我们的父母和弟兄,还看见了尚佐兴和女友在小树林里拉手手,亲口口,那种依依昔别难舍难分的感人场面至今使人回味无穷。</p><p> 到了正午时分,运送新兵的专列从西安始发拉着灞桥的王群刚和常文超等好几百人到达武功,费荣庆付政委和焦有贤排长下车迎接,武功百面锣鼓齐鸣,万人夹道欢送,沿途在宝鸡还上了新兵,后来才知道汶霄飞和王慧龙战友当时就在其中。</p><p><br></p> <p>  我们承着理想的列车轰轰隆隆启程,在车上姜淮超战友教给我们走进军营的第一首歌。"我参加解放军穿上绿军装,我走进红色学校扛起革命枪.....。"我们唱着笑着出关中,钻山洞、过桥梁经兰州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半夜时分到达青海西宁,我们下车一看,首先咉入眼帘的是绿色的军装将整个车站装饰的象绿色的海洋,那状观的场面使我有一种荣耀和自豪感,这趟专列是独立师接的兵可能有千人之多,据我所知有的分到了三团和六团,我们四团在师招待所短暂休息后,承座解放牌敞篷大卡车经过大通桥头镇翻越达板山,长长的车队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看到眼前高高的山峰,乱石丛生,山峦起伏,白雪覆盖着整个山顶,悬崖百丈冰到处可见,放羊人穿着没面面羊皮袄骑着马赶着成群的羊与天边白云连成一片,人和羊与天色都难以分辨,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非常耀眼。状观映衬着雄伟,是我们这群从没见过高原雪山的人心里开心极了,高高兴兴的到达青石咀营区,从此成了一名真正的兵。</p><p> 现在回想起这美好的人生起点非常激动,更为有了战友这个终生难忘的好名字也特别高兴。</p><p><br></p><p> 祝各位首长战友永远年轻!健康长寿!快快乐乐每一天!</p><p> 敬礼!</p> <p>如果有误,欢迎斧正。</p><p> 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