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8月11日早上,打开手机,QQ立刻弹出[那年今日]的提示:四年前的今天,我在南宁剧场观看了以左江花山岩画为题材的大型音乐舞蹈剧《花山》。那是我第一次了解花山岩画。</p> <p> 毕竟是与花山情结未解,四年后,也就是前天,2020年8月9日,我实地考察了左江花山岩画,续上了前缘。</p><p> 左江花山岩画,是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两岸峭壁上的赭红色岩画群。约2700年前,广西壮族的先祖骆越人,先后花了700年,在沿江200多公里流域的38个断岩上,画了109处共4050个图像。</p><p> 左江花山岩画以宁明花山上的岩画为代表。</p> <p> 宁明花山是明江边的一座峰峦起伏的断岩山。</p> <p> 断岩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除模糊不清的外,现存可数的图像尚有1800余个。</p> <p> 在延绵几百里的岩画群中,幅面最大、保存得最好的,是宁明花山断岩上其中两处岩画(下图)。</p> <p class="ql-block"> 当年看舞蹈剧《花山》,编剧用舞蹈的夸张语言,把岩画表现得极富艺术张力,让观众看到眼花缭乱,象是在复杂无序的图形符号中触摸一个民族的魂灵。而实地看到的花山岩画,仅仅是刻录在岩石上的简单朱红印记。</p><p class="ql-block"> 岩画用草把或鸟羽将赤铁矿和动物胶、血混合调制的颜料,直接刷绘在天然崖壁上。仅有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种图案。</p> <p class="ql-block"> 花山岩画中所有的人物采用投影式的涂抹法绘制,只画出头、颈、躯体和四肢,没有五官也无表情。</p><p class="ql-block"> 基本造型分侧身和正身两种。侧身人像数量众多,形体较小。正身人像大多双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双腿分开成屈蹲,象是模仿青蛙的姿态。青蛙是壮族的图腾,意为风调雨顺,子孙繁衍。</p><p class="ql-block"> 人像的身份有王、巫师、武士、男女之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以下几张是示意图)</span></p> <p> 动物图像多是似马似狗的形状、还有鸟。</p> <p> 器物图像主要有刀、剑、铜鼓、铜羊角钮钟。刀、剑一般佩带在正身人腰部。</p> <p> 理解了岩画构图的基本原素后,我们试着读懂上面列举的那两处岩画中的一些片断组合,尝试与先民进行跨越千年的对话。试举几例。</p> <p> 在第一处岩画的中部向右,有两个怀孕的妇女。</p> <p> 第一处岩画的中部,正中佩刀剑戴桂冠的,是这些人物中的头人或指挥者,周围都有一群“小人物”朝着他,敲铜鼓跳舞欢呼。表达了一种欢乐、庄严、神圣的场面,如果不是祭祀,也是某种庆祝仪式。</p> <p> 第二处岩画,似乎是表现生殖崇拜,反映了古骆越人对民族繁洐壮大的殷切期望。</p> <p> 女性带刀武士。</p> <p> 花山壁画是远古壮族先人的艺术瑰宝。它那古朴粗犷的笔法和风格,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神态,体现了古代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艺术水准。</p><p> 只可惜,这些岩画构图过于简单,且有些千篇一律,只提供了很有限的简略信息。正是因如此,才让今天的人们不足以判别这些画面确切表达的主题和意义,使花山岩画至今仍象一本没有被破译的天书。要完成远古与现代文明的对接,连接时空的精神穿越和交流,演绎壮人祖先生命密码,我们仍需要了解更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