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72年春季,我背着舅舅买给我的时髦黄色军用新书包(嘉兴风俗娘舅买书包),里面装着崭新的铁皮铅笔盒,与邻居小朋友陈金虎手牵手去了南湖小学,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h3> <h3> 那时的学校确切地讲应该叫嘉兴县南湖小学(一分校),学校的东南两边为毛纺厂家属院,西临南湖路,北边学校围墙外就是东栅公社工农(三水湾)大队农田。学校是由俗称“朱天庙”原址改建的,主要建筑是三排朝南房子。为了方便说明,如下草图把学校详细标注展示。</h3> <h3> 上图教室(1-3)和礼堂为青砖新房,其它为老旧房,黑点为榆树地址,虚线为跑道,没标识的方块为司令台。</h3> <h3> 南湖小学建于50年代,由4幢独立的青砖房和“朱天庙”老旧房改造而成,据说“朱天庙”以前是个收集无主尸骸的庙宇,有义冢堂,因供奉朱天菩萨而得名。靠近南湖路,学校大门左侧一排房子就是庙宇的建筑,那时角落里有间房间,住着年轻的体育老师屠锦炎一家,门朝东,大殿很高,里面竖着几根木廊柱,有点阴森的感觉,我们在殿堂里上过课,而边上的厢房成了堆放体育器材的杂物间,朝西的墙面已封堵,有好几个石级,以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厅堂,曾经是4班的教室。</h3> <h3> 而殿堂的门口就是一排门朝南,东西走向的青砖洋瓦教室,我的人生第一堂课就在中间的一个教室完成的,学的第一组字就是“毛主席万岁”。房子的尽头就是学校的大礼堂,遇上雨天,就在礼堂里上体育课,2-3年级时还成立过校排球队,那时参加运动队既稀奇又骄傲,我在礼堂训练过,后来不知何因,球队没有了,有点遗憾。整个学校就两个体育老师,戴眼镜的程兆基和年轻的屠锦炎。</h3> <h3> 上图照片背景左边是教室,右后面房子就是原来的朱天庙建筑。</h3> <h3> 操场不大,从校门口到礼堂直线60多米,是学校短跑比赛的跑道,靠近体育室有个由水泥砌成的司令台,每天早晨由体育老师站在台上,领着全校师生做广播操,冬天沿操场喊着口号,跑上几圈,算是响应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有一年冬天,雪特別大,我在这个操场上,一个人滚了个很大的大雪球,身上出了很多汗,极是舒服,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要面子,不愿穿老式的蚌壳棉鞋,低帮套鞋里的小脚因汗水蒸发后,冻得咯咯叫,从此脚跟生了冻疮,留下后遗症。同样在这个司令台上,绢纺厂退休工人陈志相爷爷给我们作过忆苦思甜报告,痛诉万恶的旧社会,要求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新社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育大家要做共产主义接班人。课余,这个司令台就成了同学们排队玩耍的地方,活动主要有乒乓球、沙包,削洋片,甚至打弹珠等。</h3> <h3> 而操场的中间有排东西走向朝南的老式平瓦房,那是整个学校的中枢,学校的行政、教师办公室、烧水蒸饭间都集中在那几间房。当初大家最怕去那了,那是要被“刮南瓜”“关夜学”的地方。以前很简单,校长书记与普通教师都集中一起办公,领导真正的与民同乐,深入一线,没有高低之分。办公室的西墙面,是整个学校的宣传栏,经常张贴些喜报通知之类的信息和“批林批孔”标语,逢年过节会放些学生的好文、书画作品。童人杰、庄建德等同学作品反正不会落下。办公室南面操场上有老榆树,树上挂着个铜钟(可能是朱天庙的遗物),校工阿姨会定时去敲钟,整个学校会随着钟声响起而上下课,钟声响亮,传的很远,树边还竖着一根毛竹杆,那是同学们上体育课爬杆用的。阿姨圆脸略胖,和蔼可亲,还负责烧水、关校门等工作。</h3> <h3> 上图照片为1964年摄于南湖湖心岛,右边坐着的是陈志相爷爷,南湖小学校外辅导员。</h3> <p class="ql-block"> 靠北面围墙内从西到东,大门口就是敲钟阿姨家,边上印象中还有人家。接着是一排东西走向,朝南的二层洋房教室,教室东面有个披,住着一(1)班主任汪曾华老师家,汪老师瘦高个,有个儿子,是我们下一届的师弟,名字中有个辉字,老公应该是铁路工人。再往东是一幢教学楼,模糊记忆好像是二楼二底。最东边是一排平房,教过我们算盘,手有点残疾的翁老师和有3个女儿的陆老师等几户教师住在那,前面空地成了他们的菜园。当然,校区内有两个厕所,还有沙坑、水泥乒乓台若干。</p> <h3> 我们这一届大约有200多人,主要来自南湖路至南堰,包括探花湾一带的孩子,大部分是绢纺、毛纺织厂子弟,还有部分东栅公社汇农、工农大队和南湖公社南湖大队农家适龄儿童。分4个班,班主任分别是汪曾华、高虹珠、吴丽珠、闻欣。后来1班和3班换了方秀丽与王雪艳班主任,4班为黄丽芳。我和陈娟芳、韩忠熙、汪青海、张洁洁等分到2班,做了高老师的学生,也是唯一直到小学毕业的班主任。我至今还记得第一天到学校高老师给我们立规矩的情景,以及鲍学峰同学穿着件仿绿色军装还带有领章痕迹,另外就是隔壁班有个女生理个光头模样和全校唯一戴眼镜的施介一同学对我印像特别深!</h3> <h3> 上图照片为班主任高虹珠老师生活与工作照片。</h3> <h3> 当时教过我们的老师除了上面我提到过的,我脑海里常浮现的还有音乐美术老师秦长流,同学陈箕燕的娘舅,戴高度近视眼镜、爱抽烟且烟瘾巨大。算术老师周婉芳老师、胡舜伟老师,政治时老师,很会讲故事,还有代课老师全老师,是同学沈庆祁的娘舅、开“新春园”饭店亚刚的姐姐郭亚芬也做过代课老师,后来她在电机厂做财务科科长任上,我还问候她,另外还有个姓吕的,留着长辫子,比我大6-7岁,据说后来在教委工作。学校领导姓蒋,全家住学校,其他的任课老师因时间久远,逐渐淡忘了。</h3> <h3> 我们班同学中间因为种种原因而变化,海滔、凌翔、张炯芳3同学中途转校,张烔芳到初中我们又同学了,后来她与苗金海同学结为夫妻,可惜前几年因病逝世,成了同学最早离开人世之人。中途插入的夏鑫荣、俞金妹两人。同学间还有有趣的故事,毕红、毕云姐弟同班,也属少有,同是农村来的范月英、范云英读音相近,常闹出各种笑话,那时男女同桌,但三八线泾渭分明,不得逾越,我的同桌先后有许彩珍、俞金妹、王明宝等。欧晓航、王勤芬做过我们的班长,负责每天叫起立,章哲人的爸爸在上海工作,常拿些烟壳印刷次品纸做练习本,令我们羡慕不已。小学的我与寿学军是死敌,经常打架,少不了回家被父亲挨揍,有时候父亲会拿出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让我去背出来,要我与同学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团结相处。</h3> <h3> 上图照片87年聚会照片,左为高虹珠老师,右为屠锦炎老师。</h3> <h3> 进入3年级后,开始写作文了,那个时候除了开学打算和期末总结外,就是学雷锋做好事的作文了,题材离不开搀扶老奶奶过马路和帮工人叔叔推板车等,有次龚伟民还是郑建文,那个我记不清了,特意把平时的零花钱,当作路上捡到的上交高老师,为的就是上班级黑版角落里“好人好事”栏,希望得到受表扬的荣誉快感。</h3> <h3> 在学校,同学中文体“明星”最受欢迎,孟祥平、胡建良等跑步比赛常拿奖状,王长军的手榴弹抛出很远,是女生心目中的大英雄,而施介一同学,反穿沈嘉曾的裘皮背心,配合课文“不叫的狗最会咬人”至今同学们还在津津乐道,高个的施金勇戴着压舌帽,扮演的工人叔叔那是有板有眼。每逢六一儿童节,都会去工人文化宫汇演,而体育比赛我们常常自带干粮与小凳,去体育场呐喊助威。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体育课和运动会,没有压力,自由自在,又不用受上课纪律约束,还可以带着零食。五年级的时候,我穿了双上海“回力”牌凹凸型球鞋在同学们面前显摆的模样至今还回味无穷。</h3> <h3> 上图照片为毕业后首次聚会在母校,背景房子就是二层教室。</h3> <h3> 以前学校会组织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感受大自然,学习“工农兵”。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我们步行去东大营,进入高炮团,看解放军战士军事演习,又让我们上了炮位,当了半天的小兵,圆了当兵的梦,大家激动无比。有年秋天,高老师带着我们去汇农大队学农,帮助农民伯伯捡稻穗,居然就在我乡下大舅所在小队的家门口。</h3> <h3> 直到80年代,南湖路短暂更过名,学校也随之改为湖滨小学,我们班首次同学会是到母校举行的。后来湖滨小学合并到三水湾与吉水小学,十年前校区随着湖滨区域的拆迁,“朱天庙”“南湖小学”彻底消失在人海之中,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记忆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