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生中的醴陵人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黄埔后裔

<h3> 助读《傅正模将军传》(一00)<br> <br> 《傅正模将军传》第30页写到,1924年11月19日,讲武学校1、2队的148人入列黄埔军校,由此湖南醴陵人便脱颖而出。<br> <br>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数量是多少?有多个版本,现以黄予欢《黄埔军校第一期生研究》依据的706人为准。按省籍分,学生人数排前6名的分别是湖南(192人)、广东(115人)、陕西(75人)、江西(49人)、浙江(44人)、广西(38人)。<br> <br> 以县计,第一期学生中,醴陵县籍学生是最多的,共42人,居全国各县籍之首,其次是长沙县籍,有16人。<br> <br>  这42名醴陵县籍学生中除了邓文仪在第1队,张际春在第2队,叶彧龙在第3队外,其余39人均在第6队,即均为讲武学校1、2队并入黄埔军校的学生。<br> <br>  这些学生中有李光韶、黄振常、黄再新、杨润身、李隆光、蔡升熙、左权、史书元、苏文钦、张际春等10名共产党人。但从1928年起,这10人中,有7人牺牲或阵亡(杨润身),3人脱党(杨润身、史书元、苏文钦),1人叛党(张际春)。<br> <br>  这些学生中死于战场的有14人:叶彧龙、李人干、张迪峰、黄再新、刘岳耀、傅鲲翼、朱元竹、黄振常、杨润身、李隆光、蔡升熙,左权、蓝运东和王祯祥3人是牺牲于抗日战场。<br> <br>  因病早逝的有6人,他们是:刘国协,1925年夏病亡于广州;游逸鲲,1925年10月17日病亡于广州;张烈,1925年冬病亡于广州;温忠,1932年9月7日病逝于武汉;张际春,1933年4月病逝于重庆;易珍瑞,1942年初病逝于重庆。<br> <br>  这些学生中只有杨光钰当了解放军的俘虏,1966年4月“特赦”释放。<br> <br>  还有3人未见有任何记载,他们是;杨光文、陈显尚、李万坚,或许是改名了(那个时代改名很容易),除了黄埔同学录上有他们的名字之外,不见有任何其他文字记载。</h3> <h3>   <br>  这些学生中,有国民革命军上将刘咏尧,中将陈明仁、傅正模、邓文仪、张际鹏、贺光谦、周建陶、杨光钰等7人。有少将(含追赠)左权、蓝运东、王祯祥、程邦昌、张本仁、张雁南、温忠、唐金元、刘佳炎、易珍瑞、李昭良、傅鲲翼、苏文钦、史书元、刘味书、叶谟等16人。<br> <br>  只有陈明仁又被共产党授予了上将军衔。左权、蔡升熙被中央军委认定为军事家。<br> <br>  这些学生中入学时年龄最大的是27岁的黄再新,最小的是15岁的刘咏尧。最长寿的是邓文仪,活了93岁。最短寿的是游逸鲲,只活了22岁不到。<br> <br>  解放后,当过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的有:傅正模(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苏文钦(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贺光谦(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程邦昌(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唐金元(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当过全国文史专员的有杨光钰。<br> <br>  跑到台湾去的有刘咏尧、邓文仪、张际鹏、史书元、刘味书、叶谟。<br> <br>  更多相关详情参见[方志株洲]“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42人出自醴陵”。<br> <br> 付小平编<br> 2021年5月16日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