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将生命附着在翠柏长青的事业上,人生才更有价值,登上三尺讲台,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这是渤海中学于新明老师日记里的话。因为,她爱讲台,爱教育,更爱那些稚气可爱的孩子们。至今,于老师已在教师岗位上度过了22个难忘的春秋,同时,也担任了20年的班主任。概括于老师从事教育事业的体会,那就是:爱心与奉献、平凡而快乐。</p> 同学们叫她妈妈班主任 <p>从1998年毕业登上这三尺讲台,于老师就把一颗赤诚的爱心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学生。当时,于老师被分到了比较偏僻的大胡中学工作。那里的条件相当艰苦。然而当时,于老师并没有觉得它有多破旧,多落后,总之,一到那里,于老师就爱上了那个校园,爱上了那里的学生。而且不久,就成了出了名的“妈妈班主任”。面对这些偏远村落了孩子们,于老师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利用自己住校的有利条件,她每天中午晚上给学生们熬粥熬饭,办公室的煤炉上天天蹲着于老师的小瓷锅。</p><p>班里的张丽是孤儿,于老师在学习上鼓励张丽要不甘人后,要人穷志不短,还给她安排当科代表。经常给她做思想工作,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在生活中经常嘘寒问暖,了解她的生活状况。还好有县委县政府的帮扶,学生的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还有一个李雅静没有妈妈,和爸爸相依为命,于老师经常和她的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在学习上给予特别的关注,生活中也经常给她一些指导。</p><p><br></p> <p>不光是这几个孩子,仅刚刚过去的一年中,于老师已经记不清给孩子们买过多少次吃的,买过多少次奖品。尽管都是自己掏腰包,但于老师并不计较这些,孩子们高兴于老师就高兴,孩子们进步,于老师就快乐。当放假的时候,好几个孩子询问于老师生日,当假期,好多孩子们一起约于老师去吃“大排档”,当今年于老师班的成绩又一次名列前茅。于老师才知道,爱的力量,让孩子们脸上有了微笑,心里有了阳光。</p> <p>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于老师进入渤海中学,一切是全新的,一切从头开始。于老师兢兢业业,坚守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疫情期间,在家里上网课,担心孩子们学习效率不高,自己找年轻教师不断学习网上授课技术,也不断督促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只是为了一个目标,让孩子们别落后。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开学后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p> <p>于老师在网上开班会</p> <p>上网课时的督促</p> <p>于老师和学生们的“家”</p> 同事叫她铁人教师 <p>进入渤海中学,于老师倍感压力。同时于老师这样鼓励自己,她有自己致胜的法宝,那就是爱与勤奋。于老师来到就接手了初一新生。说实在的初一的孩子刚刚来到学校,自理能力很差,对住宿很不适应。于是,于老师就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管理孩子,事无巨细事事亲力亲为。开学一个多月的时间,六个宿舍天天转一遍,和孩子们谈心,有问题要求整改。帮助孩子们整理内务,叠被子、摆鞋子、放盆子、摆放洗漱用品。为生病的孩子买药,带着军训中因低血糖休克的孩子去医院。这段时间真的太累了,于老师的嘴上起的泡就没断过。领导劝于老师休息两天,于老师嘴上答应了,可人照样站在军训的队伍前。孩子们的生活问题解决后,她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上。初一重点是习惯的养成,她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和班级管理制度,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p> <p>其实,到了渤海中学,接受的挑战远远不是因为这些住宿生,于老师更担心自己的业务不济,渤海中学高手如云,个个业务精湛,他们已经创造了好多教学的奇迹,于老师怕拖他们的后腿,怕别人嘲笑,开始她满怀忐忑,怕自己干不好。但于老师深知勤能补拙的良训,只要肯付出,照样能干出不错的成绩,于是她就更加倍地努力,自己勤钻研,多听课,多请教,尽快提高自己业务水平。而在班级管理上,二十年如一日,不论早晨还是夜晚,只要孩子们在教室里,于老师都会和他们在一起。早读一个都没少盯,其他自习课上于老师也总到场指导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方法,隔三差五必到宿舍里转一转。因此于老师也成了老师们口中的“铁人”。因为班主任就是孩子们的主心骨,看到于老师孩子们心里就踏实。多么执着,多么认真的工作态度啊。天道酬勤结硕果,百花齐放春满园。于老师所教的语文成绩连续多年均获得全县第一的好成绩。上一届于老师带的毕业班升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考入庆云一中卓越班的二十多人。</p> 家长夸她是好帮手 <p>于老师自踏上教师这个岗位,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的工作态度与能力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都夸她是自己的“好帮手”。</p> <p>每次接手新的班级,于老师都要把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到细致入微。谁家的家庭有困难,于老师主动走访帮助,学生与家里闹矛盾,于老师主动从中间调和。大大小小的走访路上,都有于老师忙碌的身影。</p> <p>网课期间,于老师主动和家长合力,给自己的初三二班把好关。</p> 校长说她是篮筐教师 <p>“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于老师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于老师心房……”</p><p>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歌曲,一天,人们都说,这歌词的内容大约快成了文化遗产,在这个社会,这种情形已经很难见到了。然而渤海中学有个于老,她就是首歌曲中现实版的主角。</p><p>于老师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老怕自己教案准备不好,影响了课堂效率,为了准备一堂课不知要查找多少资料,不知要修改多少遍。于是,她除了在学习备课外,还经常将资料装进一个袋子里,放到自行车筐里带回家里去备课;于老师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只要今天进行了测试,必须在第二天上课时进行讲评,于是,她经常把学生的试卷也放到那个袋子里,回家连夜批阅完毕。久而成了一种自然。吃过晚饭,夜深人静,自己在家里书桌前,打开台灯来,开始备课,或者批阅试卷,立即就进入了状态,好多时候忘记了时间。孩子在读大学,很久回来一次;丈夫工作忙,经常出差;家里很宁静,于老师经常独享这种美妙的境界,跟我们拉起来,于老师说:“那种感觉,让我经常想起列宁的‘绿色的办公室’,想起闻一多的‘何妨一下楼’,想起毛泽东的八角楼,斗室之内,总有一种思想在涌动,有一种爱在涌动。当然,他们都是大家,都是用他们睿智的思想引领革命,引领解放;而我,只是用自己的勤奋与执着,来关注着于老师那群稚气而可爱的孩子们。”她说,每当这个时候,她的心就变得很宁静,很充实,很愉悦。</p> <p>校长知道于老师的工作习惯,上下学的时候,他站在大门口值班,总会打趣地说两句“于老师,你那篮筐里装的是什么好吃的?”“成绩这么好了,让别人怎么追了?”“要再把试卷带回家去,要按校纪处分。”“于老师,篮筐压坏了,得换一个了!”虽然是打趣,其实是一种肯定、一种褒奖,也是一种关心。每当这个时候,于老师总是笑一笑,看看自己篮筐里的袋子,骑上车子回家去了……</p> 于老师说自己是一名普通的老师 <p>有人说:教师的职业就是一种良心的职业!然而于老师觉得,这不是良心不良心的事,她是用自己的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说,任何一名普通的教师,只要走上了这个岗位,心里就自然多了一种牵挂,就体会到了什么是魂牵梦绕,而且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她说,作为一名教师,这就是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找到充实,找到快乐,也就找到了生活的意义。</p> 于老师的主要荣誉 <p>于新明老师,是极平凡的老师,是师德最高尚的教师。她质朴却不缺少温和;严肃,却又不失热情。她爱生如子,粥饭常温学生心;她爱岗敬业,伏案挑灯阅春秋。一名普通教师身上,折射出的是母性的光辉与奉献的力量。当被物欲与自私俘虏的人们褪却了生命的色彩,她却宛如一朵出尘的莲花,用她的无私与大爱芬芳了周围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就是对于老师生命态度的绝佳概括。热爱工作,热爱教育,让于老师的生命丰富而充盈,她工作得有滋有味,生活得充实而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