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与书

认真.思索

<p>按照农历的计算,今天应该是家乡的赶集日子,也是少男少女的高兴日子。然而在偏乡一隅的兴隆庙村就有这样一家在今日(农历六月二十八)常有违常理,他们不去赶集,甚至还从外赶回村里聚集家里,让家里丰饶着一股欢唱的气息。</p><p>由于时间的关系和记忆的“碎片”,让我没有“储存、计算、速度、”。这让“百度”也很为难,我想通过大家的“众筹”让我有点思路与逻辑,但我也无这种影响与号召。那就让我们记住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老外婆。</p> <p>老外婆(按照儿子的叫法,实际上是老妈)出生于张家坡,小时也曾与“幸福快乐”牵手。少年青年由于时代的原因而饱受人间冷暖,真有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在这种境况下,老外婆毅然担当家庭的责任,一母两女相依为命。在需要“公分”和“劳力”的年代,这种境遇不知需要多大的“心理与智慧”才能从容面对,这也可能是传承下来的最大财富。</p><p>女大该出嫁,又尤其需要劳力与依靠的家庭。讲究“门当户对”的传统让老外婆遇上了现在的先生。这种结合不是“物质与资产”的结合,它实际上是“精神与相怜”的契合。</p> <p>在接下来的近二十年,老外婆一边参与劳作,一边参与建修,硬把小屋变成了能遮风避雨的大屋,正屋、堂屋、客房、楼间、大厨房、隔离的圈舍。就是放在今天也符合时代潮流与相关功能,不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需要多少韧劲与意志。如果是我们年轻一代,不知答案与结果是否完美。</p><p>在完成修建的同时,老外婆也在屋前屋后注意栽植,李子树、梨树、核桃树、樟树(驱蚊)。让家处于“美好与美妙”的自我理想境界中。</p><p>在这二十年,老外婆也完成了人生壮举,生育“三男四女”并抱养一个。我对怀胎和生育不懂,但我知道两个基本判断:第一是肚子上每天24H捆着一个几斤的沙袋劳作生活,她的艰辛是可以想象的;第二是在医疗条件极为落后的年代,生育一次就是过一次鬼门关。老外婆的胆识与智慧可以猜想。</p> <p>老外婆的正规文凭不高,我想可能就是初小。但老外婆的识字能力很强,很多的经书都不用查询;老外婆的领悟能力很强,很多的体育比赛都可以娓娓道来;老外婆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多的现代“APP”都一学即会;老外婆的沟通交流能力很强,很多时候先生的执拗都能一一化接;老外婆的慈悲之心很高,很多时候都一笑而过;老外婆的教育水准很高,后代都知书达礼。我想中国的教育研究就应该这样接地气。</p> <p>今天是个好日子,老外婆在异地,听其声未见其人。老外婆于中午给大家送来了“感谢与祝福”,这让我战战兢兢。我们需要什么的状态、心态?我们应该怎样感恩、付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快乐?</p><p>老外婆的人生之路就是一本书,越读越精彩,越读越受益。老外婆的这本书还在不断的编辑,以供大家的期待。</p><p>“路与书”就是老外婆的点滴,不妥之处请大家修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