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进一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让老师们了解当今最前沿的教育动态,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应该如何线上教学和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开拓教学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教师潜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终实现教师内涵发展。贵州省初中语文何帮霞乡村名师工作室坚持“以研促教,励行惠人;携手共进,筑梦前行”的理念,在播州区教研室的关心支持下,于8月10日开展了暑期线上研修培训活动。</p> <p> 此次培训活动首先向老师们推荐的是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成员,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李百艳校长的讲座《基于协同对话的在线教育项目探索与实践》。李校长分析了疫情期间他们的线上教学活动的做法和经验。给老师们不少线上教学的方向性的指引。老师们激情高涨,收获颇多。</p> <p> 接着是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基地主持人瞿剑宛老师的讲座《信息技术赋能美育,润泽学生美好心灵》。瞿老师从美术如何认责学生美好心灵的角度进行了讲解。讲座中讲到了,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同样应该教育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宣传防疫知识,讴歌战斗在疫区前线的最美国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传,为时代明德,与全国人民一起,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心连心,众志成城,战胜疫情。</p> <p> 下午,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基地主持人、闵行中学副校长、闵行区德育实验研修基地主持人林唯老师就《当传统课堂遇上“线上教学”》这一讲座和老师们分享了她从疫情中感受到的四个角色应该如何去做。即授课教师,德育管理生涯导师和基地主持人四方面。引发了老师们就如何让线上教学不照搬传统教学模式,如何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等问题的思考。</p> <p> 最后是本工作室成员马义铝老师就《对随班就读特殊学生的关注的思考》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讲座中就什么是特殊教育,哪些是特殊学生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在哪里对特殊学生关注面临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应该如何去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等问题,从国家层面,职业层面,个人情感和社会需求四个方面进行了逐一分析和讲解。这一讲座打开了,老师们对特殊教育这一领域的窗户,开启了对随班就读特殊学生教育的指引之门。</p> <p> 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认真笔记。无论场地与方式,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平台,这个平台为老师们带去知识与力量,也将是老师们锻炼自我施展才能的出发点。</p> <p> 最早进入学习平台的张培念老师。</p> <p> 认真学习的邹邦跃老师。</p> <p> 正在思考的杨志康老师。</p> <p>学习认真的李一华老师。</p> <p> 在特殊情况下仍然坚持学习的吴剑老师。</p> <p> 认真笔记,专心学习的马义铝老师。</p> <p> 早已是高级,但仍然谦虚学习的朱珺老师。</p> <p> 认真努力的陈世方老师。</p> <p> 工作室主持人何帮霞老师。</p> <p> 老师们的学习笔记。</p> <p> 老师们的学习心得。</p> <p> 不一样的学习心得,学习笔记。</p> <p> 研修活动结束了。工作室主持人何帮霞,从今天的四场讲座中做了总结: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今天的讲座涉及了语文美术历史和特殊教育四个方面,作为一名老师,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都是分享教育的幸福人,是时代精神的传颂人,是塑造灵魂的教育人 是技术赋有的领先人。因此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我们不但要懂得语文学科知识,还要聚语文课堂,更要具有语文科研意识和能力。</p><p> 活动已结束,研修永不停。学习永远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