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巡古(一)兵家必争的悬瓠城

吃茶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汝南从春秋战国有建制起,距今有2700年历史了。东晋时迁上蔡县治所于此称为悬瓠城。《水经注》记载:河自西东下,屈曲而流,抱城三面,形若垂瓠。就是说汝河像一根藤从西北到东南绕了大半个汝南城,汝南城就像一棵悬在藤上的瓠子。</p><p class="ql-block"> 原来的悬瓠城外墙是砖石结构,里面由黄土夯成,城上可以行车马。现在只剩下北城门,北门是明代重建的,为砖土结构的砖券拱门,根基为拱壁,里面多是汉、晋砖砌筑,外部是明代砖砌垒。北门外的护城河是天然的汝河。</p> <p>北门</p> <p>砖劵拱门</p> <p>拱壁</p> <p>护城河—汝河</p> <p>  北门外有一座元末明初的五孔实腹式石桥—宏济桥。桥身是素面青条石垒砌,两边的石栏板由青石望柱护围,望柱根有6根元代、6根清代其余都是明代的。这座桥经过了无数次洪水的冲击和地震至今安然无恙。</p> <p>宏济桥</p> <p>桥上的车辙清晰可见</p> <p>青石望柱</p> <p>石栏板</p> <p>青石桥面</p> <p>  悬瓠城有负山面淮、控扼颖蔡之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北朝时北魏和刘宋发生了著名的悬瓠城保卫战。拓跋焘率领10万大军围困悬瓠城,当时陈宪带领的守城军士仅1千人。在将士们的拼死奋战下,拓跋焘围了42天仍未攻下悬瓠城,后北魏国内发生叛乱只得撤军。</p><p> 大伙是否记得高中学过的一篇文章《李愬雪夜入蔡州》,讲的是唐末李愬率3千勇士奇袭淮西叛将吴元济的故事,这个蔡州就是今天的汝南城。这次平叛中韩愈任职督战,战后被升做刑部侍郎,奉唐宪宗之名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将投降李愬的叛将称为贼将还把平蔡的功劳归于裴度,引起了李愬部将的极大不满,他们把石碑推倒。唐宪宗问清缘由磨掉韩愈的碑文,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刻上。到了宋代由于韩愈的名气大,地方官又把段文昌的磨掉刻上韩愈的,不过李愬雪夜入蔡州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p><p> 汝南县北面有个叫张彦庄的地方,因埋葬了金哀宗和他的500将士而得名。金没有覆灭在白山黑水间,也没有覆灭在大漠草原,而是在宋蒙联军的夹击下在一个中原县城灭亡了。金哀宗跑到蔡州,为了不做亡国之君,他把帝位传给东面元帅完颜承麟,完颜承麟继位不到一个时辰就战死了,金哀宗也自缢而亡,跟随他的500将士投汝河而死。当地士绅百姓按照中原的习俗,把500将士打捞起来埋在汝河边金哀宗旁,称为葬颜冢。后来聚集成庄子就是今天的张彦庄。明清时期在金哀宗烧毁的行宫原址建了一座龙亭,民国时期被拆改为公共运动场。</p> <p>原龙亭遗址</p> <p>  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有一座仅3.6米(据记载)的山又在豫之中,这就是天中山。相传周武王测日影置土圭计算时辰,堆了这座小山。刘禹锡登天中山游南海寺写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颜真卿也曾到此题字 :天中山。后来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占据汝南反叛朝廷,颜真卿奉命前来劝降,被关押在天中山龙兴寺,后又押至确山县北泉寺杀害,现北泉寺旁还有颜鲁公祠。也有记载颜真卿是赴许州被杀于汝州龙兴寺。我登天中山计算了一下,山有九层外加两个大平台,每层18个台阶,每个台阶15厘米,层高2.7米,约有30米。</p><p><br></p> <p>颜真卿题字</p> <p>现代的“青铜圭”</p> <p>  南海寺西门外有一座九级的楼阁式砖塔是宋代僧人悟颖所建。塔呈六角形,里面有盘旋而上的楼梯,塔身底层最大,向上逐层均匀递减。我拍照的时候看到塔的轮廓呈抛物线,还以为广角的关系变形了。汝南有天下正中的说法,因此夏至中午时分太阳照射下塔没有影子,又名无影塔。</p> <p>悟颖塔</p> <p>塔身呈抛物线状</p> <p>塔旁一块明代的劝学碑让人拓了</p> <p>  全国的梁祝故里大概有九处,汝南县马乡也因为梁祝故里改名为梁祝镇,在这里梁姓和祝姓还保持着不能通婚的习俗。</p> <p>一步三孔桥:梁祝墓分列在京汉官道东西两侧,当地百姓因为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对有情人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于是建一步三孔桥在七月十四盂兰节时让两人相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