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6月27日团队迎来了第十次研讨,下午三点团队成员齐聚微信群。研讨会议在进修学校刘迎雪主任的组织下准时召开。会议伊始刘主任针对上几次研讨中的成功与不足,做简要总结,并转达市学院孙晓红主任对成员作品的肯定与鼓励,明确本次研讨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经历了九次研讨洗礼的成员们早已迫不及待,因为这是第一期的最后一次研讨,是大家定稿的日子。与以往研讨不同的是,此次研讨群中出现了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专家型引路人,她就是松原市教育学院孙晓红主任。孙主任的到来让大家欣喜之余更多了一份期待,期待在孙主任的指导下自己的作品能再上一个台阶,教研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孙主任首先对扶余市部分学校在网研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和希望之星团队成员们的努力与成果表示肯定。接下来又对各位成员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与指导,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孙主任以钟珊老师的作品为例,对于钟珊老师的作品,孙主任整体评价为“高于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有自己深入的思考”。接下来孙主任又从四个定位、两个读懂、三个核心、一个预案四个方面具体指导。从目标的定位到具体化,由具体化再到目标的落实,孙主任向成员们具体阐述了如何、何时准确的定位,它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从抓好两个读懂的落脚点到读懂的意义所在,再到生长点、对接点、分化点和延伸点如何把握,让成员们知道了如何将教学策略转化为学习策略;从如何将核心目标问题化、活动化,使成员们理解了核心问题、核心活动是如何为核心目标服务的;从预案表格的用法到制定预案过程中的细节、盲点、误区,刷新了成员们对以往备课的认知,如何做到有备无患。</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本次研讨正值端午假期,孙主任放弃假期时间,投身到我们的研讨中,与其说是研讨交流,不如说是一场一对一的培训。交流过程中孙主任那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蔼亲切的语气让人压力全无,成员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这是一位市学院的领导,俨然成了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孙主任的无私或许正如那句话所说:春蚕一生不曾自诩,那吐出的银丝便是它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一名教师,无需炫耀,那盛开的桃李,便是对她最高的评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同样不辞辛劳的还有我们的刘迎雪主任,从网研活动开始到希望之星团队创建,再到现在,她总是时刻关注扶余老师的学习状态,适时对老师们进行引领指导,在自己的休息时间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研讨,刘主任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每一次讨论都会对成员们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启发式的指导方式每次都能让我们的团队成员受益良多、印象深刻。无论是采花成蜜的蜜蜂,还是润物无声的春雨,皆是对刘主任真实的写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研讨过程中成员们表现积极主动,结合孙主任的讲座内容,自我剖析、畅所欲言,从学生的学到教师的教,从文本内容到呈现方式,从确定目标到达成目标的不同层面,不但谈出了自己的收获,也为其他成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孙主任和刘主任的引领下,作品不断改进,知识不断积累,理念不断更新。大家把听到、看到、领悟到的运用到自己的课例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唯有结合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和丰富的学科素养我们才能在在教研活动中有所成就。经历了近四个月的攻坚克难,最终在孙晓红主任的引领与指导下,我们的成果已趋于完善。会后各位成员结合孙主任的指导内容不断推敲打磨,力求考虑周全,经过不断的推翻整理,我们终于得到了完整的理论成果。</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种下春的希望种子,付出夏的汗水培育,收获秋的金黄硕果,进入冬的惬意分飨。自松原市小学数学教师第一期网络研修活动开展以来,希望之星团队依托孙晓红主任的优秀理论,在刘迎雪主任的带领下,以“提升扶余市小学数学教师教研水平”为目标,秉承“严谨务实,团结奋进”的工作作风,沐风栉雨、披荆斩棘。在过去的十次研讨中,形成文字纪实十三万字,微信语音信息交流总时长近700分钟。过程中汗水与苦累相伴,但是,当我们看到每一位成员都收获满满,频频得到相关领导的肯定时,我们相信这个团队的将来也必定是收获与喜悦并肩。</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刘迎雪主任寄语</b></p><p><b style="font-size: 20px;">尊敬的晓红主任,各位队员:</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大家好!</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针对大家提交上来的成果,我逐一进行了详尽的拜读,深切感受到了每个人对工作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职业操守,更感受到“专家指引”带给大家的脱胎换骨的变化。孙主任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理论引领,才有今天的“旧貌换新颜”,才多了深度的审视和反思,才有了对教育本质的拷问。华丽的转身背后,是扭转前的迷茫,是扭转时的艰辛,更是扭转后的雀跃。</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回想孙主任亲自操刀、悉心指导的100分钟,是我们研讨、学习、积累、沉淀的100分钟,是我们明确方向、蓄势待发的100分钟。经过月余的沉淀,大家的数次修改、反复研磨,终于呈现出跟以往有较大进步的案例。可能我们的呈现不尽完美,但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远——前方有孙主任的灯塔指引,后方有队员们携手并肩的战斗,作为教研员的我,何其幸福!因为有孙主任在,有你们在,因为大家都和我同在!</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教研的路上,我们都不孤独!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扶余小学数学教学,趟出一条路,撑起一片天!各位,辛苦了!!孙主任,辛苦了,我们的新设计期待您的检验!!!</b></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