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作品展示(2)</p><p><br></p> <p><br></p><p>阿霞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这人呀,急脾气,心里一有事就失眠。</p><p><br></p><p>阿霞失眠是有原因的。</p><p><br></p><p>月初的早晨,房东来找她,让她限期搬家。这段时间,阿霞所住的小区房价猛涨,出租房价也火箭似的往上穿。</p><p><br></p><p>房东怕吃亏,合同没到期就要将阿霞扫地出门。</p><p><br></p><p>阿霞好说歹说,房东就是不理睬。</p><p><br></p><p>阿霞急了,冲房东说:“我老公抗洪抢险可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去了,你总不能这样对待他的家属吧?”</p><p><br></p><p>房东男人不屑地说:“大姐呀,你老公保护的是哈尔滨人民,不是我们?”</p><p><br></p><p>阿霞赌气坐到台阶上。</p><p><br></p> <p><br></p><p>阿霞的气不是针对那个见钱眼开的房东男人,她脑海中闪过的,是一个和她命运息息相关的男人。这个男人叫明远,是驻地某武警部队的一名连职警官。</p><p><br></p><p>一场接一场的特大暴雨,哈尔滨险情重重,随处可见泱泱大水。明远在夜晚12点钟的时候随部队出发去抗洪抢险了,一晃十来天过去了,音讯皆无。</p><p><br></p> <p><br></p><p>阿霞的生活乱了套。先是莫名其妙地被打工的医院炒了鱿鱼,接着儿子病了,高烧咳嗽。大半夜阿霞一个人背着儿子跑医院打点滴,医院静悄悄的,儿子缩在被子里睡着了,阿霞坐在床边,看着儿子通红的小脸,眼泪无助地流下来。</p><p><br></p><p>阿霞脑子里闪过十年前那个日子。十年中发生过许多事,也淡忘了许多事。那天下午发生的事却成为阿霞记忆中的永恒。</p><p><br></p> <p><br></p><p>那年冬天,冷极了。</p><p><br></p><p>明远随部队到达吉林省一个偏远小村庄搞拉练演习。部队分散住到老百姓家,他和战士们被分到村西头吴老汉家。</p><p><br></p><p>吴老汉是个朴实的庄稼人。家里四个女儿出嫁了三个,还有一个老闺女阿霞中专毕业在镇上医院当护士。</p><p><br></p><p>明远勤快,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扫院子、提水、干农活。吴老汉和老伴欢喜得合不拢嘴。直夸明远是个好小伙子。</p><p><br></p> <p><br></p><p>那天训练回来,明远口干舌燥,拿起窗台上的矿泉水瓶喝了两口。感觉味道不对时,他已经咽下去了。不到五分钟,1米77的大男人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战士们慌乱地不知所措。</p><p><br></p><p>阿霞下班回家刚进门,得知明远误喝农药的事。</p><p><br></p><p>娇小的阿霞冷静地指挥着,“拿大桶提水,快,一定要快。解开他的衣扣。把他的腿拉直,身体向侧面倾斜。灌水……”</p><p><br></p><p>战士们机械地忙碌着。</p><p><br></p> <p><br></p><p>两桶水强行灌下,明远吐得像小型喷泉。</p><p><br></p><p>阿霞伏下身给明远口对口做人工呼吸。一阵忙乱后,明远被紧急送往市里大医院。两小时后,急诊室平静下来,昏迷状态的明远逐渐有了意识。</p><p><br></p><p>医生说,“灌进去的两桶水,稀释了明远胃里的农药。不然,后果不堪设想。”</p><p><br></p><p>阿霞救了明远的命。</p><p><br></p><p>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何况救命之恩。</p><p><br></p><p>一年后,恩人变成妻子。</p><p><br></p><p>两年后,他们的爱情结晶——宝贝儿子出世了。</p><p><br></p> <p><br></p><p>爱情是甜蜜的,生活却是窘迫的。结婚九年,他们换了七处住所。</p><p><br></p><p>阿霞不够随军条件,辞去镇医院的正式工作,迁移到部队驻地附近,渴望一家三口过着团圆的小日子。没想到,一个月只能见到明远一、两次。</p><p><br></p><p>阿霞能干,肯吃苦。当过幼师、做过会计,超市打过短工,医院做过护士。钱没挣多少,却攒足了社会阅历。</p><p><br></p><p>阿霞在家里办了个英语补习班,学生只有两个。阿霞教学生耐心认真。两个学生的英语成绩直线上升。</p><p><br></p><p>英语补习班火了。一下子来了三、四十个学生。明远工作忙,双休日也看不到人影。</p><p><br></p><p>阿霞里里外外忙得疲惫不堪,心里是甜的。</p><p><br></p><p>部队小区新楼房的钥匙发下来了,这是阿霞十年来的一个梦想。虽然没入住,还要每月交房贷,心里总算是踏实了……</p><p>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7年8月2日发表于《葫芦岛广播电视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