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生命是有色彩的,这些色彩源于你的视野,源于你的内心,源于你的回忆。旅游就是在不断给生命增添色彩的过程。总有那么一些色彩,总有那么一些画面,总有那么一些场景,深深地、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挥之不去,恍如昨日。</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生命之蓝——茶卡盐湖</span></p><p> 2020年7月下旬,我再一次来到了青海茶卡盐湖。第一次来这里是2015年,当时的景区停车场尘土飞扬,厕所人满为患,盐田里到处是脚印和垃圾,天空之境略显尴尬。这次重游,让我真的找到了“天空之境”的感觉。受疫情影响,盐湖游客不算多,我们可以慢慢欣赏盐雕,在盐湖边散步拍照。我和朋友沿着湖边的步行道,边聊边走。时不时有小火车鸣笛而来,车上的游客悠闲惬意地四处张望。道路两旁都是一块块盐田,似乎还找不到天空之境的影子,水不深,隐约可见白色的盐体结晶。这里被围挡着,不允许下到盐田里。偶尔有好奇的游客悄悄翻入盐田,就马上有工作人员大声提醒。一路上,不时有宣传牌提示前行多少米可以下盐田。我们继续往前走,渐渐地,人似乎多起来了。我们看到了远处一片明晃晃的盐湖,里面人影绰绰。天空湛蓝湛蓝的,飘着几朵白云,蓝天白云的倒影映衬在湖中,那么通透,那么纯净,如同一面天空的镜子,这就是“天空之境”的来历吧。我们兴奋地加快脚步,来到了湖边,租了靴子下到湖里。湖里都是白花花的结晶盐,湖水刚刚没过小腿,走在盐湖里脚下如踩了沙子一般,软绵绵的。继续往湖中心走,湖中天空的倒影被我们踩碎,不久后又迅速聚拢过来,重新呈现出蓝天白云的模样。站在湖中,仰头看着蓝天,俯身看看湖里的蓝天,天是蓝的,湖是蓝的,感觉连自己也成蓝色的了,此时的世界都是一片蓝色,那明晃晃的一抹蓝就此定格在我的生命旅程中。天空之境,名副其实。</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生命之绿——祁连山麓</span></p><p> 从茶卡盐湖回来,我们自驾穿越祁连山,去河西走廊。从西宁出发,一路绿意盎然,不小心错过了高速出口,我们只能从西宁东峡绕回。风景在路上,东峡是个神奇的地方,高速路两旁是比较平缓的山坡,山坡上树木葱茏,绿草茵茵,深绿、浅绿、浓绿、淡绿铺染开来,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我们惊叹于这里的满眼绿色,感慨这里真不像大西北,而恰似小江南。如果说,东峡的绿让人流连忘返,那么,接下来祁连山的绿色,会让人永生难忘。</p><p> 穿越祁连山,走的是227国道,道路两旁是一排排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枝繁叶茂,用它们无尽的生命力守护着这方土地。渐渐进山了,山上高大的树木和葱茏的灌木覆盖着整个山体,密不透风。祁连山的树木,绿得和我们家乡不一样。家乡的树木,绿得发光发亮,绿得肆意任性。而祁连山上的树木,绿得深沉、厚重、饱满、静谧,那里的绿色是深绿的、墨绿的、灰绿的、油绿的,在这些绿色里储存着巨大的养分和能量,似乎每片叶子里都积蓄着整棵树所需要的养分。它们拼命生长,汲取能量,为了漫长的严冬而默默守候。盘山而上的公路两旁,始终出现着这种让人震撼的绿,一片片树木,一簇簇灌木,一丛丛野草,都饱含着生命的绿意,那种积淀着生命厚度的绿色,在我心中时常浮现......</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金色门源</span></p><p> 汽车终于爬到了祁连山最高处,从达坂山收费站出来,该盘旋下山了。视野逐渐开阔起来,越过山脊,一大片金色的色块一闪而过,哦,那是门源万亩油菜花海。每年七月,是那里油菜花最美的时候,我们遇上了门源最美的季节。于是,我们停车驻足,脚下还是连绵起伏的山岭,远处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在辽阔的平原上,闪烁着一片片金色的光芒。那金色,夺目而不刺眼,美丽而不妖娆,那是一片迟到的春天!蓝天白云为之映衬,连绵青山为之守护,在空旷的天地间突然闪现出这么一片金色的花海,让人无比欣喜。</p><p> 对陕南人来说,油菜花并不是稀罕物,当年上学时就是从油菜花地里穿行,那耀眼的金色和浓烈的花香至今清晰留存在记忆中。时值七月,家乡的油菜花已经收割入仓了,这里的油菜花却正在绽放。大自然就是这么奇妙,四季轮回,周而复始,若要欣赏家乡的油菜花,只待明年阳春三月,可是在盛夏的青海又看到了金灿灿的油菜花,这里的花似乎不再是普通意义的油菜花,在这片高原上,它被赋予了一种时光延迟的美丽。驱车在花海边的公路慢行,发现这里的油菜花植株没有家乡的那么粗壮、高大,这里的油菜稍显纤细、低矮,叶子不甚繁密,但是它的花却开得异常热烈、奔放,那朵朵金色的花儿仿佛用尽了所有的气力在尽情绽放,因而它的金色格外灿烂、格外明亮,因而那万亩金色自然成为了门源最具代表性的景观。</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七彩张掖</span></p><p> 离开门源的金色世界,我们去了张掖山丹军马场,这片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的皇家马场,历史悠久,气势依旧。那里地势平坦,水草丰茂,草场一望无垠。在绿草如茵的草原上,成群的马儿悠闲地吃草。这里基本基本没有商业开发,保留着原生态的草原风光。走在军马场的草地上,看着那平缓起伏的草场,望着那一匹匹膘肥体键的山丹马,依稀看到了2000多年前汉朝军马场繁盛的景象:在脚下的土地上,有骠骑将军的足迹,有万马奔腾的雄姿,有大汉王朝最坚固的后方保障。这片低调的草场,驯养的战马伴随着汉家将士驰骋沙场,驱逐匈奴,开疆拓土;这片低调的草场,见证着大汉朝强势崛起的步伐;这片低调的草场,千年后依旧默默无语,独自回味着昔日的辉煌......</p><p> </p> <p> 说到张掖,七彩丹霞似乎更有名气。对丹霞地貌印象深刻的还是张艺谋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电影情节记不大清楚了,但是电影在丹霞取景的几个画面却印刻心中,那种奇特的红色岩石、那种明暗对比鲜明的远景画面,成为我心中的的一处秘境。于是,我来了。七彩丹霞地貌,据说是一支部队野外拉练时偶然发现的,最后由当地政府开发成为旅游景区。不得不说,这次偶然,发现了人间仙境。这片山体色彩斑斓、造型奇特、气势磅礴。山上的岩石,在阳光、风力以及自身化学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白色、绿色、蓝色、灰色、黑色,还有各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颜色,那不是一座座山,更像是一幅幅印象派油画。山体形状各异,以波浪形为主,在起伏的红色波浪中间,还有一道一道的金黄色波浪,两种颜色交替出现,让人不禁怀疑这难道是人工涂抹而成?随即又哑然失笑,这绵延几十公里的山体,是谁有如此的力量将他逐一涂染?唯有大自然,才能有这般鬼斧神工,将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丹霞山仿佛是一位新娘,她有着健康的古铜色肌肤、有艳丽的红唇、有飘散的黑发、有婀娜的身姿,她披着红色的轻纱,水袖摇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散发出绝世独立之惊艳。张掖,你来或不来,丹霞仙子一直在这里等你......</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圆梦敦煌</span></p><p> 沿着河西走廊,继续向西。经酒泉、嘉峪关、瓜州,我们来到了敦煌,是的,梦中经常出现的敦煌。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敦煌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p><p> 第一站,鸣沙山、月牙泉。在起伏的沙漠之中,一弯新月般的清泉静躺其间,天空湛蓝,沙丘金黄,泉水碧蓝,岸边芦苇青青,四周流沙环抱,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成为沙漠第一泉。坐在岸边的木椅上,看着这弯千年古泉,听着田震的《月牙泉》:“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那年我从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时间就这样静止吧,让我再多看你一眼。于是乎,跟着音乐哼唱起来“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看那,看那,月牙泉。想那,念那,月牙泉。”......</p> <p> 第二站,西线游——敦煌古镇、西千佛洞、阳关、玉门关、汉长城、雅丹魔鬼城。此行虽辛苦,却大有可观。当我们口中吟诵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时,仅仅真的只是吟诵,如若不亲自到那里看看,真的体会不到诗句的深刻内涵。到阳关时,正直夏日中午,茫茫戈壁上风沙突起,天空昏黄一片,飞沙走石,风声呼啸,真的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感觉。风沙吹得睁不开眼睛,瘦小一点的游客在风中都站不稳,我们艰难地在戈壁上跋涉。终于看到了“阳关故址”的碑石,昔日的阳关早已被风沙掩埋在戈壁之中,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片被称为“古董滩”的沙地。据说当年在这片沙地上,发现了很多阳关守军留下的古币、铜箭头等。除了这一片空荡荡的沙地,不远处有一座烽燧,孤零零地瑟缩在戈壁滩上。作为丝绸之路南线的一个重要关隘,出了阳关,通往西域,就是茫茫戈壁和大漠,除了肆虐的风沙,只有孤独寂寞寒冷相陪。所以,王维才语重心长地劝元二更尽一杯酒,的确西出阳关无故人啊!</p> <p> 玉门关在阳关以北,是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相传和田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悲壮苍凉的《凉州词》让一代代中国人记住了这个春风不度的关塞。作为当年繁华的边关,昔日的荣耀已成云烟,如今的玉门关只留下了一座黄土夯成的四方形城堡,看起来更像一座简陋的院落。殊不知,白云千载空悠悠,历史的长河却在风中诉说着当年金戈铁马进出雄关的故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那座孤城,那片高山,阻挡不了将士思家的情感,虽春风不度,飞鸟不至,但热血男儿保家卫国戍守边疆,虽苦犹荣。</p> <p>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因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质遗迹。“雅丹”是维吾尔语,意指陡峭的土丘。这里原来是一片汪洋,随着地壳变化,这里成为了干涸的湖底,风沿着干涸的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吹出了不规则的土垄和沟槽。大漠的风,就那么吹啊、吹啊,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这里就变成了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在茫茫戈壁之上,是一个个土黄色的城堡和各种奇形怪状的土堆。有的真像一座神秘的古堡,有的好似高大的宝塔,有的形似开屏的孔雀,有的仿佛怒吼的雄狮,有的貌似狰狞的巨人,有的又如决斗的怪兽,还有的酷似外星人.....听说,夜晚来临,它宛如一座鬼城,在尖利的劲风吹袭下,会发出恐怖的嘶叫,令人毛骨悚然。魔鬼城,没有吓到我们,倒是震撼了我们。在这里,万籁俱寂,唯有那一座座的山石堆,在风力的雕琢下,形成了各自的造型,任由人们想象。其中,最激动人心的是“西海舰队”。戈壁滩上黑色的沙砾远远看去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其间一艘艘“军舰”气势恢宏,排列整齐,千帆竞发,随时准备劈波斩浪。夕阳西下,广袤的大地上,极目万里,天地相接,生命罕至的神秘和荒芜笼罩着这里,天、地、人在这里形成了一种无法言喻的孤寂和空旷。</p> <p> 第三站,也是敦煌最重量级的景点——莫高窟。这个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前秦时期,僧人乐尊路经此地,见金光闪耀,如见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僧人、禅师、信众不断在此建洞修禅供佛,于是就有了莫高窟的兴盛。这里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00多尊。不幸的是,由于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西方列强将魔爪伸向了莫高窟,致使大量珍贵的文物惨遭掠劫......</p><p> 历史的悲剧到今天还隐隐作痛,我们带着朝圣的心情去参观莫高窟。A票难求,我们只能购买B票参观4个洞窟,每个洞口都有专业的讲解员进行介绍,我们认真聆听,一句话都不愿漏掉,因为我们要用眼睛验证讲解员的解说。听完讲解,我们夹在参观的人群中进入洞窟。为保护文物,洞中灯光很暗,需要仔细搜索辨别。我们看到了弥勒佛坐像、释迦牟尼涅槃像、反弹琵琶伎乐天壁画等,在昏暗的光线下,佛像、壁画看得不甚清楚,但那独特的造型、鲜艳的色彩依稀可辨,没等细细品味,我们就被人流裹挟而出。出了洞,我和朋友还在遗憾看睡佛时只顾找讲解员说的佛祖涅槃,众徒有哭有笑,哭的说明修行尚浅,笑的说明已经参禅悟透。谁在哭?谁在笑?而真正的睡佛却没来得及端详,一声叹息啊!</p><p> </p> <p> 敦煌回来,又读了一遍余秋雨的《道士塔》:“他(王道士)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心中再一次涌出莫名的悲凉和心酸......</p> <p> 甘青环线走了大半,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都在悄然浸润着我的生命,让我的生命也充满色彩。人生不光是活着,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色彩,有光芒!旅行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去探寻更多让自己心动的景象,让我们的生命增添色彩,熠熠生辉!我不由得感慨:世界那么大,中国那么美,未来还有哪些色彩会渲染我的生活?我想,那一定是五彩斑斓的...... </p><p> 后记:1.此行出游,来去均是疫情低风险区域,在各景区也都经过层层防疫安检,旅行返程自觉居家隔离了14天。隔离结束,美景仍历历在目,回味无穷,于是欣然提笔,记录那些多彩的时光。2.合适的游伴,有趣的灵魂,一个表情即可会意的默契,是旅途快乐的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