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囚鸟</p><p> 我们都是受困于时代的“囚鸟”——既渴望逃离,又踟蹰不前。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矛盾体,却因矛盾而美丽,就像人向往自由,渴望独立,却惧怕孤独。开始,我向往自由,渴望做一只翱翔蓝天的飞鸟,后来,我身上的羽毛都掉光了,即使有梦也飞不起来了。</p> <p> 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p><p>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p> <p> 爱莲说——花之君子者也</p><p>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p><p> 在如今浮华的社会大环境下,品质高洁、洁身自好的人少之又少,但往往这些人的存在就是大众的风向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虽然说是古人对长期的为人处世经验的总结,但对于一个懂得洁身自好的人来说,出污泥而不染才是修养品性的更高境界。</p> <p> 美人鱼——童话世界里的孤独者</p><p>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美人鱼》是我最初关于爱情的认知,美人鱼一心追求爱情,不惜忍受巨大痛苦,脱去鱼尾,换来双腿,渴望与王子相爱。不过,她的命运却很悲情——为了成全王子的幸福,她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投入大海,化为泡沫。美人鱼,不像其它童话中的女主角那么幸运,在儿童文学中,她是一个悲剧形象,也是安徒生在童话中树立的一个尖锐、生动的形象。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悲剧人物应该是本身具有某种缺陷或者是有过过失的人。作为童话中的女主人公,美人鱼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角色,她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美妙声音。此外,她还是海底世界中最小的公主.也是最受宠爱的公主,她的鱼尾在海底世界中是最漂亮的,但对于岸上世界来说,鱼尾是丑陋的不被世人所接受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人鱼的鱼尾叫做缺陷,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小美人鱼找了可怕的海巫婆求助,并最终用她的美妙声音换了两条漂亮的腿,同时她又有了另外一个缺陷——哑,这就如同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出来的就是一种残缺的美,不完美才会有遗憾,才能够引发共鸣。</p><p> 所有的童话故事都有纯粹的好人,纯粹的坏人,纯粹的魔法,纯粹的爱情,一样的结尾——王子和公主历经磨难最终会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到一起。而美人鱼则是例外,她就是童话世界的孤独者,但我相信即使最终化作了泡沫,她也不曾后悔过,至少她曾经离他很近!</p> <p> 梁祝——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p><p> 千百年来梁祝故事感天动地,同窗三载风声雨声化做旋律。十八相送长亭短亭都在弦上,一个甲子琴声悠扬如歌如泣。</p><p>关于《梁祝》最打动我内心的当属其主题音乐,其次便是故事内容。《梁祝》以西方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的音乐表现手法相融合,通过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等段落的层层推进将一个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展现给听众,打动了无数人的心。</p><p> 梁山伯说,我总觉得,梁山伯的我正在变成祝英台,把“光”都给了他,“暗”都给了自己,这正是爱情中的融合与牺牲。“我知道,我都知道,除了我是谁”这一句话是贯穿全剧的核心主题,将单纯的爱恋上升为寻找自我的终生课题,越知道自己是谁,越甘心为何而牺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