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一眼清泉

将军

<h1>儿时,老家村后有一片菜园,其中有一块属于自家的,约有几分地吧。而每家地头种植的菜都有所不同,有的种着大葱,有的种着韭菜,有的种着茄子,有的种着玉米。</h1><h3><br></h3><h1>有一次放学后去菜地找母亲,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之前曾跟随母亲去过几次菜地,所以大致知道区域,但一个人站在偌大菜园前时,却不知道哪块才是自家菜地了。我站在地头喊母亲,母亲回话,却不见身影。不一会儿母亲从旁边菜地走了出来说:“又摸不准菜地了?咱家地头种的是玉米,这是记号,每家地头都有记号。”从那一天起,我再也没有摘错菜了。</h1><h3><br></h3><h1>菜园地头有一条泉水形成的自然小河,这条小河是菜园和村庄的分界线,河北是菜园,河南是村庄。小河不宽,儿时的我带上助跑,能从轻松跨越。河水很清澈,能看到河底的水流涌动;水流也很缓,扔一片草叶,步行便能追赶。</h1><h3><br></h3><h1>由于泉水四季翻流,小河里滋养了许多青蛙、蛤蟆、小鱼、马虾(注:小虾游的时候,酷似小马奔跑,所以我们称之为马虾)、泥鳅、黄鳝、螃蟹等水生物。有人说曾在河里见到过老鳖,但我从未抓到过。或许是因为老鳖不像鱼虾那么繁多,很难轻易见到的缘故吧。</h1><h3><br></h3><h1>小河里抓到最多的是马虾和泥鳅了。我们那时候抓马虾有两种方法,玻璃罐头瓶里丢些馍渣,瓶口系上绳子放入马虾经常出入的河底,马虾嗅到食物便会送上门来。但这种方法纯属为了娱乐,用来食之便不及了。大多都是用一块废旧的窗纱编制成网,把网支撑在河的下流,之后赤脚跳入河里在上流驱赶,一会儿功夫便能逮上小半碗。抓泥鳅时就要费上一番工夫了,选择一段上游窄,下游宽的河道,在上游用泥巴和青草拦上一道水坝,等下游显露出河底时,能轻易看到泥鳅在泥水里摇摆的姿态,幸运的话还能抓到几条黄鳝。这条小河,四季如一日地孜孜流淌,所以冬暖夏凉的河水,不光给儿时的我们带来了取之不尽的快乐,也是母辈们洗衣洗菜的好去处,更是菜园的滋养源。</h1><h3><br></h3><h1>我喜欢夏末秋初的季节,因为这个季节,正是蔬果飘香的时节。站在小河旁,立于菜园中,一阵微风拂过,叶下忽隐忽现的黄瓜、西红柿、长豆角,都能给你带来无限向往,总会忍不住上前摘上一个红中带青的西红柿,一口咬下,那沙甜多汁的口感,至今让人留恋。</h1><h3><br></h3><h1>如今小河还在,菜园还在,但是小河还是未经得起时代的冲刷,河床坍塌,垃圾成片,宅基地也越过了小河,失去了往日菜园与村庄的和谐。而那一眼清泉,也在不知不觉中隐退于人们的视线……</h1> <h1><font color="#ed2308">往事,如一眼清泉,都会在岁月中渐渐沉淀。</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