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记不清具体年月日了。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的一个初夏吧。出门時天是晴的,没有带伞。但刚走到离校门口不远的地方,便下起了滂沱大雨。羊城四月天犹如政客的嘴巴,说变就变。我只好躱进附近物理系的门口避雨。</h3><h3>避雨的人不多,一会儿雨小了走了一个,留下我和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广东妇女背小孩大多不是用双手托着孩子的屁股,而是用一个花花绿绿的布包兜着屁股,让两条小腿搭落在外边,可以看见一双可爱的脚丫子。这样大人的双手自由了,可以做很多事情。</h3><h3>那个时候,也就是三十年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电视剧还冒出来,人们彼此之间是可以随便搭讪的。雨小了,我正要走,那女人突然向我开口了:"老师,你要不要银元,我老公在医院住院急着要钱。"我问她老公在哪个医院,看她是否说真话。她用手指了一下校门口的斜对面,说就是那个医院。那医院我虽然没有去过,但知道那是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简称中山三,是我校的挂靠医院,有了大病, 学校医院的医生就推荐往那里去。</h3><h3>银元我是知道的,提孩时代还见过袁大头。好像也叫花边,也许是因为边缘铸满了花纹吧。银元是欧州十六世纪开始发行的,后来传入我国,此后也用银元而废除银两。袁世凯像银币,又称"袁头币",俗称"袁大头"(孙中山像的银元叫"孙小头"),是民国成立之后北京政府于1914年12月,在天津造币总厂始铸的国币,铸额甚巨,据说总共铸有8亿枚之多;铸期甚长,分别有民国三、五、八、九、十年袁像银币;流通极广,全国各省及中外贸易通用。该币正面铸有大总统袁世凯的侧面肖像及铸造年度"中华民国三年",背面铸有嘉禾花纹,中间铸有"壹圆"字样。根据1914年颁布的《国币条例》,规定国币的币径为3.9厘米,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约26.86克),成色为九成(实际成色为89.1%),含银量为六钱四分八厘。民三"袁大头"壹圆币的边齿有普通齿、鹰洋边(试版)、T字边(试版);还有合背阴阳面和签字样板。辅币有中圆(二枚当一圆);贰角、壹角三种以及镍币伍分。"苏维埃造民三袁头银币"的币径、厚度、花纹、边齿、袁像、年号、文字均与民三"袁大头"壹圆币相同,只是加戳了"苏维埃"三字,另外其币重约为26.4克,因系翻版铸造或在原币上改刻"苏维埃"三字,加之流通多年磨损,所以该币比原版币略轻。</h3><h3>我毫不犹豫相信她了。尽管她说的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佬说官话"的普通话。更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广东受命搞标准化考试改革试验,我和广州外语学院(即现在的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的英语教授桂诗春院长举办过好多期"全国英语高考标准化考试研讨会",我个人又出版了几本有关的练习册,手中有了几个钱。</h3><h3>世上许多事情都是钱在从中作祟,我看见过一个食品之类的商标就叫"钱作怪",很是欣尝。可是至今没有火起来,跟"娃哈哈"和"老干妈"比起来,不值一提。人家是"从娃娃抓起"到比拼老妈,你说"钱作怪",虽是"实话实说",但你戳到了人性的痛处,也就张扬不起来了。真不如马云聪明,他让人家去"淘宝",谁又不愿意呢?</h3><h3>于是,我把她的银元全买了,淸一色的民国三年三角圆袁大头,三十元一个,三十个,九百元。我从塑料皮包里掏出九百元,正要付款,那女人不知从身上什么地方又摸出一块银元,说老师这块你要不要,这可是块宝贝。我接过来一看,还是一块民国三年的袁大头,只是中间靠右边的地方有"苏维埃"三个字。心想 果然是块宝贝。她开价两百元,结果讨价还价,我只肯出百元,说总共给你一个整数一千元算了。她没有再说话。一千元人民币三十年前可是一笔大款子,在广州市中心可以买到一平方的商品房,现在恐怕连一块砖的面积也买不到了。如今回想起来,我也不愧是"有钱任性"的先行者 。</h3><h3>我买这东西倒不是为了转手倒卖,从中赚取差价;而是我相信这银元是银铸的,可以融化后再铸成银筷子;又据说银筷子能够检验饭菜是否有毒,过去帝王将相用的就是金银歺具。我想将来用它来打造几把银筷子和银匙子,既能解他人近忧又能释自己远虑,何乐而不为耶?!</h3><h3>当然,关键是要看这袁大头的真假。记得当时假货不多,没有什么防患意识。但我看过四川的"抓壮丁",知道要当即判别袁大头的真假,一般的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揑住银元的中心,然后把嘴巴撮起,憋足一口气用力向银元的花边竖着吹去,接着立马放到耳朵边,听是否有嗡嗡作响的金属声。如果听不到嗡嗡作响,那银元就是假的。我记得好像也这样演练了一番,好像也有嗡嗡的响声。直到那背小孩的女人走出学校大门远去了,我才把那装着银元的布包放在塑料袋里,走到街上还边走边摸了好几回塑料袋,感觉硬硬的,心里很踏实。</h3><h3>若干年后,我才知道,铜锌铅铸造的假银元也会发出嗡嗡的声响,只是没有真银元那么震颤清脆悠扬。天呀,这技能恐怕只有【抓壮丁】的王保长李团长他们才能分辨出来。</h3><h3>回到家里,我没有告诉内人。我把这三十一个袁大头当成一笔财产放在手提式保险箱里。闲时不时打开看看刻有"苏维埃"的那块,把玩把玩,庆幸自己做了好事还捡了便宜。直到有一天,我带看那三十个袁大头到了广州市上下九的一间银铺,那工友并没有撮起嘴吧吹银元的花边,而是拿出一个装盐酸的小玻璃瓶,用吸管吸了一些盐酸滴在我的一个袁大头上,没有"嗤"的声音带着冒烟酸银反应;我不死心,请他又一连滴了几块,结果一样。</h3><h3>好了,这下我的银筷梦醒了。袁大头呀袁大头,我才是真正的冤大头!</h3><h3>1</h3> <h3><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没了袁大头,还有苏维埃。前两年我无意中听到,这苏维埃的袁大头可价值百万。这真是我的"不幸之中之大幸",心头掠过一阵狂喜。我不急于出手,因为宝贝藏得越久越值钱。</span> </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前不久我忍不住在万能的网上一查,才知道这"苏维埃"七十年前便有假的,人家上海人早早就炒过这个题材了!人家的苏维埃是假,但银元是真;倘若我的银元是假,苏维埃也是假,岂不是假上加假,双假之货?</span></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刻有"苏维埃"(繁体)的袁大头,其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红军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的。1931年,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红色政权对敌斗争环境十分恶劣,为了适应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红军便在从打土豪缴获来的民国三年‘袁大头’旧银元上,在袁世凯头像右侧打上了‘苏维埃’的戳记,为我所用,以示区别,用来发展革命根据地经济,保障红军供给和红色政权建设。</span></h3><h3>二是由两个上海人三十年代伪造的。此事曾在上海滩轰动一时,当时报纸皆有报道。原来,苏维埃政权在白区老百姓眼里非常神秘,当时就有人开始收藏苏维埃政权的东西,红洋更成为抢手藏品。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上海有一家从事钱币交易的麒麟钱币社,店主叫平玉麟和杨成琪。平玉麟看到红洋很走俏,就动了歪脑筋,请一家银楼刻制了一枚长方形的"苏维埃"钢戳,选择最普通的民国三年"袁大头",将钢戳印在其正面右方。这样,本来很普通的"袁大头"一下变成了珍贵的"红洋",身价大增。当时上海的钱币收藏大家耿爱德、陈仁涛、施嘉干等都被蒙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高价购买,还有一部分从上海流入其他地区。后来两人不和,杨成琪才向外泄露了平玉麟伪造红洋一事。</h3><h3>三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发行的。1931年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湘鄂西省农民银行,用中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版的"袁世凯像银币"翻铸的土版银币,铸工较原版粗糙,袁像右侧戳有竖排繁体"苏维埃"三字印记,以限在苏区流通使用。</h3><h3>综合起来分析,真正的袁大头的"苏维埃"应是红军人工改刻上去的。我的那枚宝贝经有关专家鉴定,既不是中央苏区铸造的红洋,也不是上海人伪造的红洋,而是今人造假的膺品,跟银子没有一毛钱的关系。</h3><h3>天呀!我是不是机关算尽太有才,反害了卿卿钱财!</h3><h3><br /></h3><h3><br /></h3> <h3>孙小头</h3> <h3>孙小头</h3> <h3>中华民国第三任总统冯玉璋头像。冯乃相声演员冯巩的曾祖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