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教师进修学校赵晓燕 《未来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

真实

<p>  付晓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出生于1970年,汉族,中共党员,曾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高级教师。曾受聘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节能减排"专家组专家、北京市教育学会教师发展研究分会校长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全国教育行政管理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六届朝阳区民族教育研究会理事。</p> <p>  一场新冠状病毒疫情的到来,让我们始料未及,或多或少带给成人和孩子紧张与不安,生活即教育,疫情就是最好的教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教书育人主阵地,就要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抗“疫”大局认识,保持教育政治定力,提高历史站位意识,增强辨析社会洞察力,在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引导学生正视这场人类灾难,了解灾难面前人与自然的严峻课题、党和政府的中流砥柱、民族脊梁的勇敢担当、医护人员的坚定付出、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在教学条件变化中,在交流空间变化中,把疫情和灾难变成教材,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教会学生正确认知世界,勇于担当,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职责所在。</p> <p>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符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记忆,那些英勇的、不屈的、无畏的、奋斗着的人终将被历史所铭记,历经岁月的洗礼雕琢,越发熠熠生辉。</p> <p>李兰娟院士在疫情期间说的一句话一直在我的耳畔回响:等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院士真正想要强调的无非就是:把更多钱花在青少年的培养上,新的中国要从90后,00后抓起,医疗界、教育界、科学界、军事界等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而不是花大把时间、精力在追星上。</p> <p>&nbsp;作为教育人,我们要共同完成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爱国爱民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学校、德育处、班级如何来落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想这也是以后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吧。</p> <p>  一场疫情,一场灾难,得到锻炼成长的不光是党和政府、医学团体,还有我们每一个人。抓住“疫情”这本活教材把自己锻炼成为对国家有用、对民族有益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我们无愧于这个时代,肩负起传棒接力,建设伟大强国的重任。</p>

教育

疫情

时代

正确

灾难

价值观

教材

学生

建设者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