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8月9日,祖地良玉宗亲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了先祖迁出地信丰县崇仙乡巩固坝村的信息和图片,让我好生感动。去年正月去拜谒祖地,匆匆忙忙 没有时间去拜访巩固坝,心留遗憾。后来和良玉宗亲微信聊天时,透露出此般憾意,良玉宗亲当即答应以后有时机定会代我寻访巩固坝。</p> <p> 我们顺德堂古塘傅氏源于赣州府信邑潭庆堡古城,和良玉宗亲同属信丰桃江傅氏。谱载闽汀分支之祖当勋(桃江祖)生子二,长子思崇,次子思青,二公于明永乐末年(1424年)从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白砂镇)迁居赣州府信邑桃江胥宇之潭庆堡(今信丰县虎山乡和定南县龙头乡、迳脑乡等地)古城。傅氏五世祖傅璁公从潭庆堡徙居铁石堡南迳(今信丰县铁石口镇南迳村),繁衍至十世祖登青公,登青公又从铁石堡南迳靖安围徙居崇仙堡巩固坝(今信丰县崇仙乡巩固坝村);清朝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古塘傅氏开基祖永侃公率族人从崇仙堡巩固坝徙居临江府新喻县古塘。</p> <p> 2020年8月8日, 一直对所托之事念念不忘的良玉宗亲寻得一机会,找到了巩固坝,忙给我发来信息:“崇仙乡东水村巩固坝距崇仙圩三公里左右。现户籍有赖何钟叶四姓居住此地,有六七十户人家。因建桃江电站,巩固坝属库区上游,大多数居民已迁外地。巩固坝在桃江边岸,地形如弓,又叫弓固坝。树林茂盛,后山脚下一片平地连沿桃江,地势较高,一般涨洪水淹没不了。现还有少量居民在此居住,已是葛根种植基地。傅氏永侃公壮年时在清朝时为何举家迁徙新余开基?我想由于历史较久已是个谜了,有待于考证。不外乎一为官带家眷迁入,二从军乱世而入,三从商择地而入等原因。”</p> <p> 浩浩荡荡流淌的桃江水曾见证了我先祖的辛勒劳作,它也许淹没过先祖耕作的农田;郁郁葱葱生长的后山林也目睹了我先祖的食不果腹,它也许荒芜过先祖开垦的土地。先祖从潭庆堡到南迳村,再迁徙到巩固坝,一路向北,寻求安身之所,找寻果腹之地。无奈山穷水急地薄,世道艰难。先祖所处的清朝沿袭明朝制度,地税、丁银分征。清政府虽然多次实行蠲免钱粮,但田赋蠲免不等于丁银减轻。虽然丁银也屡有蠲免,但清政府对人丁一直没有进行彻底清查。康熙年间,人丁增长很快,他们大都不入户籍。这样,清政府对这些人无法进行控制和管理,地方官吏豪绅又乘机压榨,使贫苦百姓不得不迁徙、流亡。在这种情况下,先祖一迁再迁,希望能寻找到安身立命之地。</p> <p> 十世祖登青公举家从铁石口南迳迁徙到崇仙堡巩固坝后,生活依旧艰辛,所生四个儿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地薄总歉收,官府苛捐杂税多,仍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康熙五十年(1711年)四月福建闹灾荒,波及颇广,巩固坝也是颗粒无收。在生死抉择下,永侃公毅然决定带领自家妻儿和四弟妻儿,辞别家中八十岁高龄的父亲,一路向北,继续迁徙,最后落脚临江府新喻古塘。(这也许是永侃公开基古塘的原因么?)</p> <p> 留在巩固坝的二弟永体公和三弟永佳公一边照料年迈的父亲,一边艰辛抚养着自己的儿女。巩固坝的日子虽艰苦但也要好好活下去。徙居巩固坝,傅氏繁衍了“以天才”三辈子孙,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也许是世道艰难,生活贫穷,天字辈的五兄弟只有一个娶妻生子,到了才字辈,竟然再也无法生息繁衍下去。一百多年前,我们的这一房先祖就这样消失在巩固坝苍茫天地间。而落脚古塘的傅氏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繁衍了以古以吾以吉三房后裔子孙。</p> <p> 匆匆过往的巩固坝,是先祖迁徙途中的一个驿站。它寄托了先祖们太多的艰辛和期盼,一百多年的苦心经营,依旧是贫困潦倒,依旧是无法生存。仔细翻阅六修族谱,找寻先祖迁徙之路,我感到无比的沉重,哀叹先祖生存的艰辛和不易;同时更多的是感恩,感恩先祖为后代子孙艰苦创业,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为了繁衍生息,为了子孙幸福,不惧辛劳,不畏险阻,一次又一次迁徙,找寻安身之处,寻求幸福之地。而过往的一个个迁徙之地,也就成了家族繁衍生息中的一个个驿站,成了后世传承家族文化的一个个精神家园。</p> <p>(感谢良玉宗亲提供的巩固坝图片和信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