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p><p><br></p><p> 武陵山中的茨岩塘,地处湘西州龙山县东北部,距县城22千米,东邻水田坝,南与红岩溪毗邻,西界茅坪乡,北抵石牌洞,区域面积139.32平方千米,耕地1187公顷,林地9510公顷,森林覆盖率 57.4%,下辖16个村和2个社区,共189个村民小组,至2019年底,全镇共5235户,22665人,共115个姓氏,人口较多的有彭、田、李、张、姚、向、陈、杨、刘、周等。彭姓人口较多,3192人,占总人口的14.2%。民族以土家族最多,占总人口的49%。还有汉族、苗族、瑶族、白族、壮族等15个民族,是一个外迁过来多民族和谐共居的繁荣小镇。</p><p> 据《龙山县志》(2012版)考,茨岩塘在清康熙年间以前,无官方文字记载历史,茨岩塘地名来历,众说纷纭,暂无定论,由来不详。时序更替,岁月流转,茨岩塘1984年撤乡建镇,1992年兼并比溪乡,成现在的建制镇。</p><p> 茨岩塘属高山丘陵台地,典型喀斯特地貌,最高海拔1448米,平均海拔850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系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摄氏度,降水量1591.9毫米,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烤烟、百合、蔬菜等。镇内交通便捷,距龙吉高速互通18千米,桑龙公路、龙永公路交汇于此,黔张常铁路穿境而过,距龙山北站25千米,农村公交安全便利,出行方便快捷。</p><p><br></p><p> 茨岩塘镇自然环境优良,境内树木葱茏,负氧离子含量高,是一罕见高山氧吧。银杏、楠木、红豆杉、国家挂牌保护植物随处可见,珍贵野生动物如锦鸡、香獐等时有出没。兴场、凉水、半寨、岩板、包谷、茨岩等公路沿线村寨社区,一马平川,约30平方千米。上个世纪曾经是国家法定产粮区域,镇域内自然风光秀美,清水河迂回境内,全长十余公里;枯水季节,潺潺流淌,如诗如歌。每到五月,满河大水,浊浪排空,气势昂然。茄陀河,流经中山、比溪、细车等村寨,镇域内长27千米,沿途青山绵延,植被丰厚,山是侠骨,水是柔肠,山水相依,茄陀河如一条灵动的飘带,把茨岩塘装扮得更加靓丽多姿,双新水库、万福水库,高山中的平湖,如两颗璀燦的明珠,镶嵌在大山深处,防洪灌溉,把那茨岩坝子滋润得丰腴肥美,神秘的出水洞,水流时断时续,传说故事不绝于耳。野人居住过的猿栖洞神秘莫测,奔腾迭宕的望乡台瀑布,承载着血与火的红色基因,是茨岩塘镇山水名片,蝴蝶泉、龙泉汩汩流淌,它们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有深厚的红色文化浸润。龙家坡草场牛羊如云,平均海拔在1250米上,王家坪森林氧吧奇花异草,竞先开放。双新村的红石林,漫山遍野,在晨雾或夕阳的映衬下,美不胜收。树溪村的云山雾海,变幻莫测,海市蜃楼一样的美景,亦真亦幻。小米村的梨树林,瓜果飘香。大田村的盘山路,细车村的岩板潭,面山村的鳄鱼岩,无处不成风景,美美的,总也看不够。</p><p> 茨岩塘是一块先烈们用鲜血浸染过的沃土,红色文化底蕴浓厚,红色遗迹遍布全境,湘鄂川黔省政府、红二、六军团兵工厂、红军医院、红军供给部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望乡台、石家垭战场遗址,危涯百尺,险要雄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置身其间,虽已烽烟散尽,眼前也会浮现出生死搏杀的壮烈场景。耸立在骡子堡上的方项英烈士墓,苍松翠柏环抱,风起时,林涛隐隐,仿佛诉说着一位年轻县委书记的故事。蝴蝶泉边群英山下的无名烈士陵园里,静静地拥卧着数百名红军战士,他们来自天南地北,为了人民的利益慷慨赴死,无怨无悔,陵园里每一块方砖,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满是老茧的手,擎起火枪,“军魂”气吞山河,所向无敌。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五虎将站在历史的“丰碑”上,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发动了“忠堡之战”“围城打援”“血战招头寨”“板栗园大捷”“茨岩塘保卫战”“望乡台阻击战”大小二十多次战斗,均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1935年底,红二、六军团出发长征,白色恐怖笼罩小镇,150多名区乡干部惨遭杀害,蒙仁钊、尹应贵、彭选银、尚小花等杀身成仁,为革命慷慨就义。血雨腥风,吹不倒血染的战旗,茨岩塘人民没有屈服,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与敌人顽强斗争。</p><p> 1935年12月8日,留守茨岩塘的十八师踏上追赶主力的艰难征程,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的队伍。贵州印江归建,原四千多人的队伍,仅剩六百余人。</p><p>茨岩塘,一个红旗漫卷、战旗猎猎的小镇,红色革命长达八年,共产党以此为中心,根据地纵横千余里,涉及30多个县市,苏区群众达200万人,鼎盛时期红军队伍超两万人,牵制了30万敌军,成为长江南岸最后的红色根据地!</p> <p> 茨岩塘镇狠抓特色产业建设,除水稻、玉米外,百合和烤烟成为支柱产业,特别是烤烟产业,异军突起。因镇内气候湿润,所处地理位置海拔偏高,土壤土质优良,1996年开始,大兴烤烟,每到秋季,一望无际的坝子上,绵延曲折的山岭间,全是金黄色的烟叶,得到时任湖南省长储波的肯定和赞赏。镇内2784户种植烤烟12117亩,收购烟叶1290吨,产值1280万元,创利税156万元,顺利实现烤烟生产湘西州5个单项第一目标。九十年代后,镇内每年种植烟叶都在6000亩以上。</p><p>2011年,通过国家烟草总公司烤烟标准化生产验收,成为全国烤烟标准化生产示范镇,是龙山县烟草公司和湖南中烟有限公司共建山地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单元生产区,对口湖南中烟“白沙”品牌,于2013年通过国家烟草总公司验收,2014年茨岩塘镇烟站被国家烟草总公司评选为“烟叶收购站标兵单位”,2019年,有烤烟专业村10个,种植烤烟7900亩,产值达1830万元,烟农户平均收入80973元,创税458万元。</p><p>茨岩塘是小城镇建设名星镇,2017-2019年,借助长沙市工商联和金霞经济开发区对口帮扶,务实推进小城镇建设,投资1039万元修建集镇和坪坝区的自来水工程,投资639万元修建镇完全小学多功能报告厅,投资714万元修建中学金霞体育馆,投资870万元改建镇敬老院,对街道电网和排水系统升级改造,新安装农村太阳能路灯300盏,全面完成农网改造。新硬化道路28千米,新修水渠4000米,整修河堤3000米。</p><p><br></p><p> 茨岩塘自古商贸繁荣,清雍正年间,便有骡马商队往来其间,风情一条街商贾云集,农历四、九是赶集的日子,客商和周边居民从四面八方聚集,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青石板街,被踩踏得溜光锃亮,街旁商铺古色古香,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招展。近年来,茨岩塘商贸更加繁荣,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红军街宽敞整洁,两旁高楼林立,门市井然,超市里物品丰富,生活生产物资齐全。</p><p> 茨岩塘地域文化氛围浓厚,红色文化、土家文化交相辉映,哭嫁歌、摆手舞、历百年而不衰,茨岩塘秧歌,独树一帜,艺术水准与演唱形式别有韵致,加上当年贺老总和红军战士的传唱,更是让茨岩塘秧歌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板鼓调侃对答,浓浓的乡土气息;坐堂鼓哀婉动人,内容博大精深;广场舞飘逸灵动,九子鞭节奏明快,境内有“忆红”“欣晟”专业的文艺团队,自编自导自演了“十送红军”“出了苦海见青天”“哈儿拜年”“县长来到咱们村”等一系列歌舞剧与小品。其中一些节目州、县文艺展演获得了较高的评价。每年春节,“村晚”必不可少,村头舞台上唱念做打,余音绕梁,把土家年节气氛掀起一浪一浪高潮,乡情、乡音、乡韵、乡愁渲染得淋漓尽致!</p><p> 茨岩塘办学历史悠长,始于明朝,时以《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等韵文为教学内容,清朝渐盛,兄弟、父子同榜中举人,传为佳话,皇恩浩荡,御赐银杏、梭椤,栉风沐雨,茁壮挺拔,成了一道不老的风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圣庙”族学改为“维新小学堂”,白泥堂设“谈经学校”开女子班。光绪三十年(1904),茨岩塘籍何静轩、彭善珍留学日本,归来均有建树。1935年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在茨岩塘创办红军学校,开班36期,培养学生数以千计。1939年乡绅唐志刚率众新修“下辰乡国民中心小学”,1951年设立完全小学。1969年设立茨岩初级中学。</p><p> 茨岩塘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组织示范点”“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湖南省安全生产示范单位”“中华诗词之乡”“湘西十大魅力乡镇”。茨岩塘曾经烽火连天,岁月峥嵘,茨岩塘如今繁花似锦,欣欣向荣,茨岩塘必将奋力开拓,灿烂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