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转发此文</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中国建筑文化】</b></p><p><b>太原清真古寺的建筑艺术</b></p><p><br></p><p><b>铭 哲</b></p><p><br></p><p>太原清真寺最早建于唐代的晋阳古城,宋初被毁。宋代景祐年间,在现在的地方重建,叫“清修寺”,目前看到的太原清真古寺建于元代至正年,叫“崇真寺”,明代后期,改为“清真古寺”)。历史非常悠久。</p><p><br></p> <h3> 太原清真古寺 是非常美的清真寺!从那些贴金彩绘!还有特殊的绘制工艺,都是凸出来的,和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的绘画工艺一样!</h3></br><h3> <h3>清真寺里有很多有价值的文物, 经过日伪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文革时期等近半个世纪战火摧残,豪强抢夺,贼人偷盗,坏人破坏,无知毁坏,清真寺的大量的原珍贵文物现在所剩无几了。 清代同治年香炉丢了,五十七方牌匾剩下二十三方。明代以前的大都丢失了。大院里还有一块明朝宰相严嵩题写的“省醒楼”牌匾,也丢失了。原来就挂在省醒楼的前面(正面)。</h3></br><h3> <h3> 太原清真古寺礼拜大殿建筑非常有特色,一是内不见砖,外不见木,二是有防火墙连为一体,三是有米哈拉布木雕库法体三一体等书法精品,四是有台阶最多的敏拜楼,五是雕梁画柱金饰彩绘图精美古雅,六是空间高大,最高立柱约达十三米,七是地下设有通风道和热风道,八是左右侧设有两个高大窗户通风照明,九是最前面设有围栏品级台,十是米哈拉布处没有凸窑。</h3></br><h3> <h3>大家仔细看下图此中有一绝:</h3></br><h3>顶行和两边是库法体的《法谛哈》 《库勒西》其中几十个大小辫花 基本没有重复的。</h3></br><h3> <h3>正西方朝向的木雕《古兰经》 据传是几百年 国外一位穆斯林国王的海迪叶 由国外刻好。用骆驼 运来的, 非常珍贵!朝向墙书法比牛街的还要古老………。</h3></br><h3> <h3>据说这种工艺是中亚的穆斯林擅长!</h3></br><h3> <h3>醒心楼里面方孝儒 (方孝儒是明初的大儒,朱允文的老师) 的题字很有意思! 声闻不及情!</h3></br><h3> <h3>太原清真古寺大殿 有一个特点 没有窑殿</h3></br><h3>这种风格 在各地清真寺的大殿古建筑中 基本上是绝无仅的 (有待求证)</h3></br><h3>是一体的长方形大殿 大概能容纳五百人礼拜,</h3></br><h3>之前 有个沙特留学生 看到太原清真古寺大殿的建筑 泪流满面</h3></br><h3>他说 这种建筑风格 是麦地那清真寺早期的风格</h3></br><h3>证据有二:</h3></br><h3>一是:讲演台(敏白勒)是一通到顶的, 这在国内古建中也很少见。</h3></br><h3>二是:大殿前方围栏,这是在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勒遇刺之后。在麦地那清真寺前方修建了围栏 ,上拜后关闭围栏 禁止陌生人入内 以保护哈里发及其他人的安全 。</h3></br><h3>这段历史 可能很多史书都没记载了。</h3></br><h3> <h3>围栏内台面高度比其他地方高约150mm,太原市的乡老叫品级台,是有大尔林的人礼拜的地方。元代太原市聚集了众多的答失蛮群体,即从事伊斯兰教的教职人员,元史上有多处记载,享受着免赋税免徭役的待遇,后来统一中原战事吃紧,才从答失蛮群体中征兵,开始是二十人征一人,后来是十人征一人,最后是五人征一人,并且开始征收赋税。想必围栏内是答失蛮礼拜的地方。围栏品级台这个传统来自于欧麦勒时期,出于保护伊玛目的目的。</h3></br><h3>太原市清真寺古寺的敏拜勒(演讲台)的建筑很有特色,一是与大殿右侧拱门连为一体,下面镂空,二是台阶多,高度全国少有,三是全部木制,配有精美木雕装饰,合为一体,非常漂亮。围栏原建筑 上方全部有半尺多高的隼头 有个别的损坏 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让那些修古建筑的给锯平了!</h3></br><h3> <h3>大殿的米哈拉布有四十三块木雕(古兰经)其中的库法体是流行于公元十世纪的杰作。非常珍贵,伊朗穆斯林参观后流着眼泪说:这是我们祖先的遗作,没想到在遥远万里之外的中国能看到,真是知感!</h3></br><h3> <h3>清真寺里还有前几年差点被拆的防火墙 也 是 非常有特色的, 防火墙和大殿是连在一体的,这种设计也是全国清真寺独有的, 在北厢房有一个屋子里可以烧柴,通过暖风道送到大殿取暖(全国独一无二), 在乡老们的抗争,总算留住了,拆了个小房子,就花了三十多万,后来文物局把维修费没收了。现在专门用角铁铁皮把防火墙围住,说是保护乡老安全。</h3></br><h3> <h3>俯视山墙和后院。</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ue8096LMFZOAVaiS-cIE4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