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前世今生

鹤乡

<p>在四川乐山风景壮丽的大渡河、青衣江、岷江合流处,端然正坐着一座高达七十多米的佛像,它比号称世界第一大雕刻的阿富汗帕米央大佛站像,还高二十多米。这就是著名的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p><p><br></p><p>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有“<b>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b>”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p> <p><b style="font-size: 15px;">航拍乐山大佛</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乐山大佛的前世</b></p> <p>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p> <p><b style="font-size: 15px;">乐山大佛景区东方佛都</b></p> <p>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p><p><br></p><p>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p> <p>《 弥勒下生经》所描述, 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 乐山大佛整个形态超凡脱俗—发髻有神、眉毛浓黑,鼻孔圆直、双肩阔大、胸脯饱满,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p><p><br></p><p>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又称“吉祥坐”。)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激发船夫渔民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p> <p>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p><p><br></p><p>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p> <p>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p><p><br></p><p>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赴任,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这座被称为“ 乐山 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p> <p>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和游览凌云寺。</p> <p><b style="font-size: 15px;">凌云寺</b></p> <p>凌云山顶的凌云寺,被凌云九峰环抱,因是大佛所在地,所以又叫大佛寺。凌云寺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丹墙碧瓦,绿树掩映。凌云寺创建于唐代,据史料记载,寺宇建设早于大佛开凿,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p> <p><b style="font-size: 15px;">海通禅师、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韦皋三位名人前后历经90年时间, 乐山大佛才得以带来光明和幸福!</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乐山大佛的今生</b></p> <p>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拍摄的第一部动作电影是在乐山完成的,乐山大佛是最重要的“道具”。这部以保护“佛财”为主线的《神秘的大佛》,开创了中国电影最早的商业模式。刘晓庆、葛存壮等众多明星齐上阵,是中国娱乐片的一次全新尝试。这部电影的公映,让全国乃至全球知道了乐山这座古城和古城对面的大佛,对乐山的旅游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神秘的大佛》的拍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乐山在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是乐山人的一大骄傲。</p> <p>1980年6月,《神秘的大佛》在乐山开机拍摄。张华勋担任导演,谢洪、陆寿钧等担任编剧。主要角色由当时的著名演员刘晓庆、葛存壮、江庚辰、管宗祥等担任。刘晓庆饰演梦婕,葛存壮饰演沙驼爷,江庚辰饰演翁剑鸣,管宗祥饰演海能法师。</p> <p><b style="font-size: 15px;">神秘大佛剧照</b></p> <p>《神秘的大佛》影片很好地展示了乐山的美丽风光,并宣传了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和灿烂文化。随着它在全国的公开上映,许多观众开始通过这部电影认识和了解乐山及乐山大佛,许多人在观看影片后慕名来到乐山拜谒大佛。可以说,《神秘的大佛》就是乐山递给世人的一张永恒的文化名片。</p> <p><b style="font-size: 15px;">1982年笔者观影慕名拜瞻乐山大佛</b></p> <p>1989年5月11日,广东顺德县冲鹤乡农民潘鸿忠到乐山旅游,拍下了一张凌云、乌尤全景照。回家乡后,突然发现照片上的山形宛如“健男仰卧”;遂跋《乐山巨佛发现记》,在《四川文物》(1990年第4期)首次发表。8月,《乐山报》发表了《乐山巨佛发现记》全文。9月,四川省文化厅派考察组专程赴乐山考察,给予了肯定。庚续,《四川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华声报》、《中国旅游报》、《今晚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竞相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始料未及的反响,可谓“巨佛”出世,轰动一时。慕名而来的远近游人,络绎不绝。</p> <p><b style="font-size: 15px;">乐山大佛景区东方佛都</b></p> <p>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的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p> <p><b style="font-size: 15px;">乐山巨型睡佛</b></p> <p>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传说释迦牟尼佛是从母亲的腋下出生的,中国古代民间也有“圣人出于腋下”的说法。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p> <p>“巨佛”头南脚北,卧于眠江东岸,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米。乌尤山为“佛头”,山嘴是“发髻”,景云亭如同“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惟妙惟肖,最富神采;凌云山栖鸾、集凤两峰为“佛胸”,灵宝峰是其“腹和大腿”,就日峰是其“小腿”;龟城山南坡则为其“脚”。乐山大佛位于“肩”、“胸”内,寓“心即是佛”、“心中有佛”之意,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p> <p>陈仁德先生在《最早记载乐山卧佛的人》一文中叙述:其实,在此之前150年,忠州人李士棻就发现了乐山巨佛,只是无人知晓而已。李士棻名芋仙,重庆市忠县人(上世纪被入选重庆市历史文化名人),生于清代道光元年(公元1821),1840年就读于成都锦江书院,曾漫游西蜀各地,留有诗作多首,<b>其《游嘉州凌云山》为:</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真作凌云载酒游,不妨三日驻扁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眼中峨顶千重翠,足底岷江万里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石尚题笺雅地,二苏未白少年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全山毕现全身佛,</b>终古西天象教留。</p><p><br></p><p>诗题的嘉州就是今天的乐山,凌云山就是广东人潘鸿忠照片所拍摄的凌云山。诗的第七句<b>“全山毕现全身佛”</b>说的是凌云山全山完整显现了大佛的全身,明白无误的写出了“巨佛”的形象,这才是最早的关于巨佛的记载。</p> <p><b style="font-size: 15px;">东方佛都</b></p> <p>乐山大佛在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和战争人为破坏,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 府拨发专款对佛像进行全面维修。</p><p><br></p><p>1982年2月 乐山大佛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1989年,历时两年多的“治理 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科研项目正式启动。其间,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p><p>1990年,国家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p><p>2010年6月,大佛的保护工作正式启动,文物保护专家开始前期考察,对大佛进行全身系统体检,确定和制定维修方案,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识批准,修缮工作在2011年正式实施。</p> <p><b style="font-size: 15px;">乐山大佛"体检"维修</b></p> <p>1982年2月:乐山大佛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br></p><p>1996年12月: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p><p><br></p><p>2011年7月:乐山大佛和其周边的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被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p><p><br></p><p>2018年,乐山大佛上榜《孤独星球》2018年亚洲最佳旅行目的地,代表四川,也代表中国!这就是真正的乐山大佛,现在已经1300多岁了。</p> <p><b style="font-size: 15px;">1999年笔者出差之余再次拜瞻乐山大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