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经历的地方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有战友,有战友的地方就有回忆。深圳就是我战斗生活近四十年的地方。</p><p>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基建工程兵一支队(师)的近千名将士,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率先从冰天雪地的北国——辽宁省鞍山市,来到四季如春的南国——广东省深圳市,开始了我们军旅生涯的新征程。 </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在的深圳罗湖片区</h3> 那时的我们,二十岁出头,三十岁上下,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身着绿军装,脚穿黄胶鞋,背着小背包,挎个小水壶,唱着“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军旅歌曲,满怀“我是一块砖,随时任党搬”的赤胆衷心,雄纠纠气昂昂的踏进荒凉落后的边陲小镇。<br> 紧接着,1982年底到1983年初,先后调入深圳的基建工程兵将士大约两万人。其中一支队(师)深圳指挥所的一个团,驻扎在罗湖泥岗,二、三支队的几个团和三十一支队(师)的部队驻扎在福田辖区内的竹子林,八0二团驻扎在新福田区政府办公楼附近,还有一个化工团驻扎在罗湖的水贝地带。 <br><br> 当时,深圳的地形地貌并非现在这样平整,福田北边的八卦岭,是一座约150米高的小山丘,山上除生长着一些小松树外,其他均是泥沙和石头。后来为了深圳建设,大搞“三通一平”,由我们基建工程兵一支队指挥所土方机械连承担,由吴光德教导员带领部队,实行“三班倒”轮换工作制度,夜以继日,开山放炮,并把这些砂石运到蛇口海域,进行填海造地。原本停泊在蛇口海岸、游客要过搭桥才能上船参观的明华号轮船,即邓小平亲笔题名的“海上世界”,现在已被周边的高楼大厦所淹没。后来,八卦岭小山丘搬走以后,建成了深圳第一个工业区——八卦岭工业区。 <br> 福田华强北这块地方,原来地形东高西低,后来把靠华强北东边这块偏高的丘陵地带铲平,把多余的泥土运往低洼的西边地带铺垫,最后形成了现在一马平川的华强北电子商业城和市中心公园。<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设中的华强北工业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在的华强北商业中心</h3> 位于长城大厦这一片区,也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地带,我们合并组建后的00049部队家属区,就临时安置在这里。原来这个地域没有地名,但这块土地面积只有零点八平方公里,所以市国土部门就暂名为“零点八”。随着深圳的建设发展,这个地名也就成为了历史,但后来深圳的人,根本不知道“零点八”在什么地方,只知道长城大厦这个大社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来的白沙岭片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在的白沙岭和长城大厦片区</h3> 座落在市心公园傍边的深大电话公司,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市政府为了解决电讯方面的困局,面向世界招商引资,引进英国大东电报局与深圳市合作,成立了较早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深大电话公司。双方合作实行股份制,中方占51%,英方占49,合作期限为20年,合作时间从1983年至2003年。当时安装电话费用昂贵,装一部家庭座机电话4500元,还要排队等侯,许多人托人情找关系还装不上!该公司一直合作运营到合同到期,直至电信与邮政分家。现在,很多后面来深圳的人,都不知道深大电话公司这个名称!<br> 我们刚来到深圳时,一支队指挥所就驻扎在现在市委办公大楼背面的荔园小学附近,那里有一片茂密的荔枝树林,因为那时市委大楼的地方还是一片荒野,后来才由我们一支队指挥所部队修建而成!那时候该校名为"深圳五小”,即深圳市第五小学,后来深圳发展了,学校建的多了,才把这几所用数字为序号的小学,全部改为以地名命名,“深圳五小”更名为福田区荔园小学。<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建中的市委大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成后的市委大楼</h3> 当时我们部队住的房子是用竹竿和竹子叶编制搭建而成的,一个指头就可以捅穿竹叶墙。尽管房子如此简陋,但是,不论干部战士都住一样的房子,即是师级首长也住这样的房子,谁也没有怨言。指战员们戏称为“竹叶宾馆”!这样的房子不怕炎热酷暑,因为它四面透风,就怕台风火警。<br> 1983年9月,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台风正面袭击深圳,当时我们符合带家属的干部,已经分到了活动板房作为临时家属房,每户两间,大门侧面再搭建一小间厨房。为了隔热挡雨,我们在活动板房上面再加盖一层竹叶垫子,既隔热又防雨,一举两得!但是台风一来,竹叶垫层一扫而光,活动板房刮的吱吱作响。当时母亲来部队给我做家务,突遇从未见过的暴雨台风,坐在床上不停发抖,我既要查看险情,又要用绳子加固房子,还要安抚照顾受到惊吓的母亲!当时,连队的竹叶房盖已经全部刮飞了,我们住的活动板房上的竹叶垫子也刮飞了,只剩下活动板房盖摇摇欲飞,附近连队的十几个战士都来帮忙抢救,拽着房板不让台风刮走! 台风过后下久,又遇到一场特大火灾,发生的地点就在市委大楼东边的小山丘上,也就是现在市机关印刷厂和市信访局办公室的这个位置。当时这个地方住着我们指挥所的一个连队,不知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火灾,因为营房都是竹竿和竹叶搭建的,所以竹叶见火,根本无法抢救,眼睁睁看着大火,在短短的半小时之内,整个连队营区化为乌有,所幸无人伤亡。 罗湖老街是原宝安县当时最繁华的地方,老街中心地段,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各有两条道路,其中南北一条道路中,有一家蛇餐馆酒楼,以经营蛇餐为主。我们这些从北方到南方来的人,从来没听过蛇还可以食用,蛇肉还能做美味佳肴,不但没有品尝过,甚至听到蛇就毛骨悚然,更不用说去吃了。但蛇餐馆生意兴隆,顾客蜂拥。<br> 老街的西边是工人文化宫,宫内基本没有像样的建筑,其实就是一个小院子,院内有一个演出舞台,每逢周末,文艺团体就在那里演些小节目,活跃一下职工的文化生活!文化宫门前有一个污水塘,塘里杂草丛生,臭气熏天,人们路过此地,都是掩鼻而过。后来,市政府为了解决污水塘难题,把任务交给我们基建工程兵去完成,部队抽调了一个连的兵力,动用吊车、汽车,车拉人挖,人扛肩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抽干污水,清掉污泥,终于把此地建成一座广场公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的戏院广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的深圳戏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在的深圳戏院</h3> <p class="ql-block"> 人民桥座落在罗湖区,即现在市中医院门诊部旁边,是当时深圳贯穿东西方向的一条主要道路——深南大道。当年我们来深圳时,这也是唯一的一条水泥道路。当时桥上除两边行人道外,只能容纳一辆汽车通行。由于大桥狭窄,单车、汽车混合而行,导致桥上发生过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支队深圳指挥所统计员余永平,(1973年入伍,陕西西乡县人)骑自行车路过大桥时与汽车相撞,当即被车轮碾碎脑袋,后来部队按照当时抚恤标准,给家属发放了不到千元的抚恤金。</p><p class="ql-block"> 上梅林的翰林院一带,原来也是一座小山丘,后来由基建工程兵出身的刘坤德总经理与东部集团公司合作,开山劈石,移山填海,只用三年时间,就建成了数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高档社区,成为梅林地域建筑序列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深圳地域不大,只有不到两千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却有东、西、南、北四个火车站。四个火车站中,除东、西、南三个火车站基本没有动迁外,北站却完全改变了地理位置。现在,一提起深圳北站,人们自然都会想到,已成为高铁、地铁中心枢纽的龙华北站,却不曾知道,深圳的老北站在什么地方了!</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只有南北两个火车站,其中南站为客运站,即现在的罗湖火车站,所有来深人员都要在南站落车;北站为货运站,即全国各地的出口货物,均要经过北站中转输港乃至转运境外。当时的深圳北站位于罗湖区笋岗片区,站内设施建筑十分简陋,只有几排钢瓦结构的库房。在北站附近,还有全国部份省市设驻的外贸公司,如广西、湖北、湖南、河南外贸等,他们把内地的猪牛羊和蔬菜瓜果及其他物资,通过深圳笋岗北站,源源不断地运送香港和中转境外。后来由于出口规模越来越大,仓储供不应求,政府才批准市城建集团,开发建设了笋岗仓库储存区,一直延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那时物资匮乏,供应紧张,部队生活艰苦,干部战士每天只有六七角钱的伙食费。为了完成施工任务,增强战士体质,连队给养员就去上述这些出口猪牛羊的外贸公司,把那些在运输过程中,挤压伤残、不符合出口标准的牲畜便宜买回来,用于改善部队生活。</p><p class="ql-block"> 伴随着深圳特区建设的飞速发展,深圳笋岗北站己逐渐不太适应特区发展的要求,随后在开发建设的龙华新区,建设深圳高铁、地铁联网的中心交通枢纽站——这就是现在的深圳北站。</p><p class="ql-block"> 我们两万人的这支基建工程兵部队,于1983年9月集体转业后,深圳市政府考虑到当时部队转业后面临的困难,非常关心这批拓荒牛的生活,采取了如下措施:</p><p class="ql-block"> 一是政府无偿给每个团划拨一块生活用地,作为全团指战员工的生活基地;</p><p class="ql-block"> 二是在部队集体转业改工的最初几年,政府给原部队每个团,每年划拨千万资金,用于修建职工住房,以解决家属住房问题;</p><p class="ql-block"> 三是凡已结婚属两地分居的干部战士及职工家属子女,无条件的将户口全部迁入深圳落户;</p><p class="ql-block"> 四是迁来深圳的家属,只要本人愿意,都安排到全市环卫部门和其他合适的岗位工作,基本解决了家属就业问题!</p><p class="ql-block"> 五是凡是家属不能参加工作的,无单位缴交社会保险金的,可以允许自己缴纳,到达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并领取养老金。</p><p class="ql-block"> 政府的上述举措,基本上解决了我们这批拓荒牛面临的所有困难,使大家都过上了平静健康的生活,也为这批基建老兵解除了后顾之忧!</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深圳人都说,基建工程兵是深圳的拓荒牛!那么,政府就是我们的挖井人。对此,我们非常感恩政府的关怀!</p><p class="ql-block"> 基建工程兵两万人于1983年9月集体转业深圳后,我于当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考入深圳教育学院(即现在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脱产学习,毕业后调入深圳市某部门从事组织人事管理工作。</p> 人们常说,人的一生真不容易,当兵、入党、提干(军官),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当兵要经过推荐、目测、体检,选拔、政审等层层筛选,最后才能穿上军装进入部队序列。可以说这是“百中选一”呀!接着是“入党”。我们基建工程兵,属“四四”编制(即团辖四个营,营辖四个连,连辖四个排,排辖四个班)。连队编制200多人。在那个年代,发展新人入党,不但条件严格,而且受指标所限。连队每年只有几个新党员发展名额,可见难度之大,这是第二个“百中选一”。入党后要想提干(军官)则更加困难。连队200多号人,就十个干部编制,只有个别干部调走或转业有了空缺,才能有机会提拔补充,这是第三个“百中选一”。<br> 一些没当过兵的人,眼见部队的干部,年纪轻轻就是个小军官,总认为当个军官很容易。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部队的军官,都是经过“三个百中选一”才“熬”到今天这个职级的!<br> <br> 我转业到地方从事组织人事工作后,坚持同等条件下“军人优先”的用人原则,对那些技术性不强的行政、执法、治安、管教、管理等岗位,尽量安排这些带过兵、打过仗、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并具有军队经历的干部去担当。<br> 一次,有个部队团级转业干部到我办公室。其实他根本就不认识我,但听别人说我也是军人出身,而且常为军转干部撑腰说话,所以就鼓起勇气向我诉说,自己现在公安基层派出所,担任正科级非领导职务的工作,每天跟新招进来的干警上路巡逻,心里落差实在太大。对于他的反映,我感到单位对其安置确实不太适宜,当即将他手持资料批转该局,建议调整其岗位职责,后来反馈得到落实。<br> 我说的这点工作琐事,本来跟自己现实生活没有多大关联,但它始终跟我的军旅生涯和军人情结息息相关。有时夜深人静,回忆往事,历历在目,浮想万千,难以割舍!<br> 不知道是我对深圳第三故乡的眷恋,还是对自已青春岁月的怀念,或是对老部队老首长老战友的牵挂?总是难以忘怀曾经战斗生活近四十年的这个地方!(原基建工程兵000一九部队干部股副股长周树凯,庆祝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前夕写于深圳。2020年8月) <h5><br></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5><b>以上文中照片除署名外,其他均由周顺斌战友拍摄并提供</b></h5> <b>深圳十大行政区域现貌</b> <b>福田区:</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b>罗湖区:</b> <b>南山区;</b> <b>宝安区:</b> <b>龙岗区:</b> <b>龙华区:</b> <b>盐田区:</b> <b>坪山区:</b> <b>光明区:</b> <b>大鹏新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