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一日游

日月之光

<p>  真正对庐山的向往是起源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怀揣着对“紫烟”的好奇和对“三千尺”疑惑。2020年8月7日,我们一行20多人,乘车来到了思念已久的庐山。</p> <p>  驱车盘山而上,来到牯岭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的芦林湖,芦林湖是上世纪50年代为毛主席在庐山游泳健身而修建的人工湖,现为牯岭镇饮用水源地。停车后 ,来到了毛主席在庐山期间午休和接待客人的庐林一号。庐林一号隐身于浓密的参天大树之中,虽看不到皇家建筑的宏伟壮观,但选址和建筑极为讲究。前有庐林湖,后边,左右均有大靠山,上有葱茏的参天大树。具有极高的隐蔽性。</p> <p> 走出庐林一号,经过短暂的驱车来到了庐山最具人文景观的“美庐”。庐山的闻名,不仅有文人骚客们所描写自然景观之美,文学之气,更有伟人在风云变幻的处境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政治景观。“美庐”在中国的政治舞台扮演了非同一般的角色。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先后居住于此。曾是蒋介宫底,也曾是毛主席的行遠。蒋介石亲笔题写“美庐”两字 ,寓意颇深刻。“渡尽却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足见伟大领袖毛主席心怀之宽广。还有庐山会议,更是所有中国人难以的抹去的记忆。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动荡时期,毛主席从容地写下了:</p><p>暮色苍茫看劲松,</p><p>乱云飞渡仍从容。</p><p>毛主席的睿智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隐匿于字里行间。</p> <p> 午饭后,经过短暂的车程和约半小时的攀爬来到了含鄱口。接近观景台,展现在眼前的是随风飘过一缕缕轻雾,远处的山水完全笼罩在白茫茫的雾霭之中,怎么也找不到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倒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雾霭中”的无奈。</p><p><br></p> <p> 在朦胧的大雾中看不清五老峰的壮观,瞧不见鄱阳湖的秀美,无奈只有乘揽车去追寻李白所描写的庐山瀑布。走出索道口,跃入眼帘的是远处的问天石,是问天,还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沿着石阶向下,便来到了瀑布口,诗人眼中的紫烟,在我的眼中只看到雾霭沉沉,水雾飘然,至于“三千尺”,我只能感叹于诗人惊天的想象。</p> <p> 走过如琴湖,走进锦绣谷。沿着盘山小路前行 ,可以看到断桥的悲欢,大峡谷的深邃,最吸引人的莫过仙人洞。仙人洞传说中是神仙居住过的地方,在常人眼中只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小山洞,而伟人却可以用他来表达特殊历史时期,丰富的思想情感。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首诗表达了在我们国家风云变幻的年代,伟人那种处惊不乱,从容应对,敢于挑战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勇气。我想这就是伟人之所以伟大的根之所在吧。</p> <p> 走马观花,结束一天的行程。驱车下山,心中回味。庐山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更有深层次的政治景观。这所有的一切,不是一天的庐山之行能领略的。我想,能否邀上几位好友,带上家人到秀美的庐山去小住几天。去看遍庐山的自然景观,领略庐山的人文气息,感叹伟人的博大情怀。在都市的末春,到庐山深处去感悟诗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的意境。在宁静的夜晚,走进庐山电影院,去回味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庐山恋》。不也乐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