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长者说:所有的种子在破土而出之前,它们会在黑暗中默默的积蓄能量,野蛮生长……在你漫无目的思考梦想和远方的时候,不妨着眼于脚下,那才是你立足的希望……对于一位教师而言,暑假就是我们积攒能量,充电的最好时机,这个暑假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暑假都有意义,在刘校长的引领下,在刘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共同体的成员,每天读书,学习研究……忙碌着,充实着,快乐着,享受着……</p> 如何教对数学课 <p>俞正强老师用朴实智慧的语言给我们数学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课,“教对”数学课才能“教好”数学课,所有学生发生的共性问题很有可能是我们教出现了的问题</p> <p>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当孩子对于一个知识点理解的不好时,我们反复的去重复,而从来没有去反思我们教是否出现了问题,就像俞老师讲的对于语文中的一些字如“真”“具”里面到底是三横还是两横,老师让孩子五遍或十遍抄写,孩子可能会记住这个字,但印象不深刻,如果老师能抓住本质属性教对他,孩子就很少出错。在数学的教学中也是一样,只有我们讲清楚,理明白,抓住一些本质的,不变的东西……我想学生出错的几率就会降低。</p> <p> 俞老师还指出在小学阶段会出现三个理解错误的高发期</p><p> 1.低年级,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p><p> 2.中年级,两三步的问题解决</p><p> 3.高年级,分数的解决问题,分数和对应的分率……</p> <p>教对俞老师深有体会,当我们因为没有教对学生的理解和学发生错误时,我们还振振有词,一遍遍的重复,而不想着去深入的理解教材和挖掘知识的根……当发生共性的错误时,我们没有教对的教,会造成学生错误的学。俞老师以方程为例,学生发生了什么问题?</p> <p> 对于俞老师说“为什么学生不肯用方程”深有体会,五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方程时,多数孩子还想着去用算数的方法,孩子没有体会到方程给他们带来的便利?俞老师给我们做出了详细的讲解。到底在这一节我们老师的教发生了什么问题?因为我们老师在:等式与算式,等量关系与数量关系这些概念上老师是糊涂的,学生就更糊涂了。要想理解方程,考虑方程的时候,我们就应该:</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1.认识什么是等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根据等量建立等量关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等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4.等式中含有未知数的叫方程</span></p><p>这就是方程认识的逻辑性</p> <p> 俞老师通过这两个例子,为我们区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等式?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方程来解题,而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又该用算数的方法?俞老师的这个例子给我们教学做了很好的范例,在常态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对一些亦混淆的知识点进行<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对比</span>的去教学,让孩子们抓住哪些是相同,哪些是不同?抓住本质的不变的。</p> <p>关于审题俞老师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怎样来读题呢?</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在做一件什么事情?</span>从甲地到乙地</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谁干的?</span>一辆汽车</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3.怎么干的?</span>每小时行驶80km</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4.结果呢?</span>5小时行完</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5.问题呢?</span>一共行了多少千米?(这条是我加上去的)</p><p>这样的读题就体现出我们的数学的美来,它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多么的简洁,多么的干练,多么的概括。</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读着这两道题我们就会发现,第二个题题目变复杂了,有两个角色了,从一个对象关注到两个对象,速度不同,时间不同,干的事相同。这样找等量关系就水到渠成。</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细细的去咀嚼专家教师的讲座,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需要学习的有那么多。他们都说到我们的心坎上,在我教学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站在那样的高度和维度呢?原来脑中的干货太少,学真的知不足……</span></p> <p>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就应该做树的种子,即使在泥土里我们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壮大我们根系……为长成参天大树积攒能量。</p>